他三次出任湖南省督军,把宋美龄让给蒋介石,墓碑由老蒋亲笔题字

在南京中山陵附近有一座寺,名为灵谷寺,灵谷寺东北方向有一座山,山下有块墓地,墓碑上有着四个大字“灵谷深松”。该墓地位于山清水秀之地,由著名建筑师杨延宝、朱彬等人设计而成,在陵园建筑史中更是占有一席之地。是何人的墓地如此精美呢?墓碑上原来也有着蒋介石的字,为“谭公延闿之墓”,这就是谭延闿的墓。

谭延闿,出生在1880年的湖南茶陵,字组庵,号切斋。他出生在清朝的世家,父亲是进士,曾做过两广总督。大家族向来看重教育,尤其是子女方面。谭延闿在五岁时便在私塾学习,父亲要求他每日练楷书,三天完成一篇文章,五天完成一首诗。谭延闿自小就非常聪明,11岁跟着其父去京城时,翁同龢夸赞他为“奇才”。博览群书的谭延闿在科举之路上也是无往不利,十三岁考上秀才,在1904年最后一次的科举考中,高中会员。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改革的号召从未停下,然而具体的改革方法,从中央到地方,却无一人说出来。

在整体环境的影响下,谭延闿的思想也在逐渐改变,逐渐成为维新一员。清朝末年,各地开办咨议局,湖南亦是如此。谭延闿响应变法,成为湖南省咨议局的议长。

辛亥革命期间,谭延闿华丽转身,被任命为湖南省都督。而且,谭延闿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很是赞同,与孙中山更是无话不说,在1912年,果断成为国民党一员。宋教仁被枪击后,孙中山再次发起革命,谭延闿在长沙发兵响应。然而,这次革命却以失败告终。起兵响应的谭延闿被袁世凯押往京城,静等处置。他不仅被判了四年有期徒刑,还被剥掉湖南都督的官职。无奈下,他向黎元洪求助,让他把自己疏通出去。

被释放后,谭延闿前往青岛研习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并在袁世凯称帝后,主动参加护国运动,在1916 年和1918年分别上任湖南督军。

虽说谭延闿曾三次出任督军,但并未做出太大贡献。

民国时期,派系之争非常激烈。1920年,谭延闿败在政敌手下,一溜烟地跑到了上海。

谭延闿在支持孙中山这一方面,从不含糊。1922年,孙中山遭到陈炯明的背叛,谭延闿将自己的家产全部变卖掉,将孙接来上海安置下来,又为孙筹集5万大洋做军费。

谭延闿对孙中山的毫无保留的支持,让他在国民党的地位越来越高。孙逝世后,他又大力支持蒋介石。1930年,谭延闿在南京因病去世。

国民政府不仅为谭延闿举办国葬,还为他划分了300亩地建造陵园。其实,谭延闿此人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作为政客也是中庸,但他坚定地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这让他在国民党地位极高。

不过,谭延闿有两件事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其一:母亲出殡

谭延闿的母亲只是一名小妾,按照规矩,只能从族祠的侧门出殡,但他却坚持母亲从正门出殡。面对众多族人的劝阻,他直接躺在棺材上喊“我死了,抬我出殡”。

其二:不续弦

由于母亲是小妾,遭受的不公太多,谭延闿坚决不纳妾。亡妻去世前,交代他不要续弦,照顾好孩子。他即使面对年轻貌美的宋美龄也不动心,认她为妹,并将这个妹妹介绍给了蒋介石。

这两件事,让他成为了民国好男人的代表。

结语:虽说谭延闿一辈子没有做出像样的政绩,也没做出为国为民的大事。但从个人方面来看,谭延闿的一生是成功顺遂的,凭借自己灵敏的政治思维,进可高官,退可富贵,难道不是个人生赢家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督军   湖南省   蒋介石   京城   都督   科举   湖南   墓碑   墓地   国民党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