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莆田截界到莆人“弃文从商”

清代科举式微

莆田由文献名邦到清代科举式微,弃文从商,主要是清廷毫无人性和野蛮的截界行为。

清廷野蛮截界

郑成功军队攻克或登陆莆田各地的主要有下列几次:

1、顺治四年(1647)常太里人潘仲勤和仙游人王似玉起义,9-1 0月间,响应郑兵的杨耿部队,率众围兴化城,到11月间,因清兵援师大集,始退。

2、1648 年正月,莆人朱继祚与五公子”等起兵反清,联合杨耿部围莆田,明故御史彭遇凯、知府胡允贡、知县盛于唐内应。3月,莆田为明克服,坚持了三个月,7月又被清攻陷。

3、1649 年10月,明兵又克兴化,杀死清署兴化府黎树声,后又被迫退出。

4、1651 年闰二月,郑成功兵占领平海卫。

5、1651年8月,莆田郭尔隆响应郑兵,起义于寒铡山。

6、同年11月,郑成功兵至黄石一带。

7、1653年7月,施琅成功遣大镇王大伥驻江口、涵江,郭尔隆驻黄石塘下,明举人郑擎柱被任为兵部,驻黄石。

8、1656年正月初五日,郑兵克仙游。十三日移师围攻兴化。郑将甘辉驻涵江、黄石等处,于莆田南门外三官堂穴地道攻城,未克。

9、1657 年7月12日,郑兵又登陆,驻黄石一带,另外由甘辉牵领的一队,驻涵江,三日后退去。

10、1660 年7月13日,郑兵又登陆,驻黄石、涵江等处征饷。光在莆田一地就往来拉锯了这么多次,其他各地也是同样情况,这当然使清廷疲于奔命,乃采取反封锁政策,于是遂有截界之举。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采用反封锁政策,在全国沿海特别东南沿海地带实行所谓“坚壁清野”,沿着海岸线划定离海三十里至五十里为界线,将界外的人民迁于内地,毁灭界线外一切房屋草木以及他们认为足以资敌的物资。莆田因为地处福建沿海要冲,又是郑成功武力经常出击抗清的地方,因此同年冬,在清官吏严厉督责下,也实行截界。截界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无可估量的损失,界线以外的土他荒弃二十年之久,迄解放前达三百年而无法恢复。

清初“迁界”对莆田沿海为害甚剧。因明郑氏政权仍在闽粤沿海活动,清廷坚壁清野,将沿海十余里的房屋悉数毁坏,强迫人民迁入界内,使得郑氏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人力物资。在这次残酷的迁界行动中,莆田损失了四十余万亩良田:“燔其舍宅,夷其坛宇,荒其土地,弃数百里膏腴之地,荡为瓯脱”,“房屋尽毁,足迹如扫”。人民流离失所,加上水旱、虎患、土匪劫掠,倭难后方百年的休养生息毁于一旦。《莆变纪事》曾极道迁界之痛:“壬寅之秋,截界令下。沿海孑遗,逃亡流窜,遍野哀鸿,不可收拾。加之甲辰、乙巳,水旱为灾,百役并至。界内之民,死于刀役,死于饥饿,死于征输,至有巷无居人、路无行迹者。而招安贼伙,又复加欺凌,土著残黎,又无一聊生矣,吾乡人民,真九死一生矣!”

明末清初的两次大劫使莆田人口锐减,对外贸易中断,更使得世家大族与其依附的土地脱钩。物质基础匮乏,加上文教氛围全然破坏,此时唯有投身工商业方能自救。就这样,莆田完成了由“文献名邦”到下海从商的转变。

清末民国的莆田商人:信誉良好、急公好义

虽说福建耕地短缺尚不能自足,但是盛产茶果、竹木、蔗糖等土特产。“福船”载着它们远航,在一个个落脚点兴建会馆和天后宫,北达辽东,西至云贵,福建商人在清代已遍及全国。即便是科举重镇福州,也被重商习气浸染。出身科举世家、后官至刑部尚书的陈若霖,据传也曾放弃童子试,计划去苏州贩布,可见一斑。

莆商经销的重点也是本地土产。据民国《莆田县志》载:“莆商号称巨擘者,豆饼商居第一位,桂圆商居第二位,布商居第三位,京果商居第四位,轮栈商居第五位。”其中的桂圆干是从古至今的莆田地方名产,清代即远销宁波、上海等地。涵江是清末福建四大名镇之一,系商业兴旺的天然良港,亦是著名侨乡,民国时被誉为“小上海”。其中有四家桂圆商号,因创办者均为黄姓,而被称为“黄家门”,经营额占涵江桂圆行总额的三分之二,形成了垄断。因信誉极佳,资本雄厚,“黄家门”下乡收购鲜桂圆可以赊欠一年以上,不需现金交付;且每年开盘时,优先唱价,每百斤开盘价都比其他商行高一元大洋,仍然受到顾客青睐。

不仅如此,“黄家门”的代表人物黄纪云等,还成立了实为地方行政机构的“涵江商会”,应对官府、代收税捐、创办实业、调解地方纠纷,甚至组织民军对抗北洋军阀。黄纪云墓志铭记其事略如下:“吾莆俗多械斗,得以言排解,祸立见消。乡都祈雨遭陷,为列状上剖,诬乃得释。民智之未开也,建崇实学校为合郡倡;旱年之告歉也,运镇江船米拯莆民饥。他如镇前陡门、三江石路、兴安会馆,以及萩芦、延寿、达台、柯董诸桥梁,皆赖先生得集厥事。”俨然一太平绅士、慈善大家。

外地的莆商,在成为行业标杆的同时也投身公益事业。例如蔡友兰在福州经营鞭炮行起家,后兼营汽车运输业。蔡是商界人物,曾任福州海运公帮理事长、省市商会会长等职,同时民族气节崇高,不顾自己战时汽车被征、生意亏损,严词拒绝日方重金收买授职。1943年,福州鼠疫肆虐,蔡友兰捐资1.6万元自昆明购得500瓶鼠疫血清,无偿供给各医院,同时通过商会募得8000元,资助市医师公会在南公园开办“隔离医院”。他还热心助教,在福州兴安(莆田)会馆创立小学,并筹建莆田锦江中学;即便在福州沦陷、回到莆田避难时,仍不忘捐资筹建莆田中山中学。此外还捐赠了“双杭救火会”一辆消防车。

同在福州的莆田巨商还有开办“广芝林”药行的徐建禧。广芝林恪守“信用第一,质量至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选料精良,遵古炮制”的祖训,药真价实,服务周到,疫病流行期间通宵达旦服务,故广受患者好评。徐建禧先义后利,1935年起任“双杭救火会”理事长,救火会不仅承担消防工作,还在灾害时施药、施粥、施棺,多行赈济,故一贯以德高望重之人为首。福州第二次被日军攻陷期间,徐建禧还率救火会“火兵”在南通镇抗击日军,阵亡十余人,爱国义举受海内外一致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莆田   仙游   兴化   黄石   清廷   桂圆   清初   福州   科举   福建   沿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