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的四川都江堰,“玉垒仙都”二王庙里的哮天犬栩栩如生

这是一组拍摄于1908年的四川都江堰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1906年8月,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他耗时三年,走遍晚清的十二个行省,行程数万里,拍摄了大量的古建筑与景观,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组老照片就是1908年柏石曼来到四川都江堰时拍摄的。

都江堰,别称灌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古城,被誉为“天府之源”。都江堰始建于蜀汉,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因为柏石曼当时到达的都江堰还是灌县,所以我们在下文中统一称之为灌县。

1909年的灌县玉垒关附近的景色,照片中的这条滚滚大江就是岷江。玉垒关又名“其盘关”,它是古代川西平原的要隘,也是千余年来古堰旁的一处胜景,被称为“川西锁钥”。玉垒关关门上的联语十分精妙:“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

1909年的灌县,远眺岷江上的安澜索桥。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安澜索桥飞架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 重建。

1909年的灌县,站在玉磊关上,远眺岷江下游的都江堰风光,下方的鱼嘴分水堤见证了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的聪明才智。鱼嘴分水堤,是指形状如鱼嘴的分水堤,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1909年的灌县,二王庙内的一处庭院,这是大殿前的戏楼,当地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六两日,百姓齐集二王庙,以唱川剧来歌颂李冰,并形成了当地的民间庙会。

1909年的灌县,二王庙内大殿,在这个大殿里,百年前供奉的是二郎神,殿前有两座石狮子,门匾上写着:“山明水秀”。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他和儿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彻底根治了洪水大患,李二郎被后人神化为“二郎神”建庙祭祀。

1909年的灌县,二王庙大殿旁的铜犬雕像,这个铜犬就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哮天犬是古代神话里二郎神身边的神兽,辅助他狩猎冲锋,斩妖除魔。

1909年的灌县二王庙,圣母元君殿内的庭院,雅致精妙的廊亭,错落有致,中间的椅靠上,隐约可以看到一个人正坐在上面休憩。

1909年的灌县城里,五个年轻的城勇的合影。那时的城勇是守护城市安全的兵士,他们通常由当地衙门出资组织,挑选百姓中身强力壮的男子,食朝廷衙门俸禄,守当地一方平安,故称之为城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都江堰   蜀汉   岷江   安澜   索桥   衙门   德国   庙里   精妙   大殿   栩栩如生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