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伺候皇帝的大多数都是太监而不是侍女?

这天,十二岁的溥仪被十来个敦实的宫女摁在床上玩游戏。

他大口地喘着气,又紧张又兴奋,从来没有人和自己这样玩过,感觉浑身上下像有火烤一样滚烫。

渐渐地,他累了,可是宫女们还没累。她们一波又一波地向自己扑来,最后,他只能看见她们起伏的胸口和雪白的皮肤,慢慢地消失在眼前,他终于昏死了过去!

屋外太监听见屋内宫女的尖叫声,连忙派人去找大太监张谦和。

等张谦和赶到,看到瘫软在床榻上的溥仪,心中大呼不妙,下令将这些宫女全部看管起来,自己则去太妃宫中请旨。

幼年溥仪

而这件事,也给溥仪的身体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是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录的一段被宫女轮J的故事,因为小太监贪玩,想把他困在屋里,便想出来用宫女和他在屋内玩游戏的损招。

其实,在清朝,虽然宫中宫女众多,但基本上都是伺候各宫娘娘和太后太妃的,皇帝和宫女基本上不会和宫女产生交集。

除非宫女由娘娘或者太后举荐,否则,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宫女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呢?不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

皇帝的工作强度那么大,有些美女在身边,不好吗?

其实不然,正因为皇帝工作强度大,身边宫女多了,只怕是更加吃不消!

溥仪和婉容

01 太监的权利通天

拿清朝来说,太监的权利很大,甚至可以管皇帝的私生活。

清朝皇帝不能和嫔妃过夜。

皇帝在用晚膳前,会由敬事房的太监端来一个盘子,上面写上嫔妃的名字,皇帝要宠幸哪个嫔妃,就翻谁的牌子。

用过晚膳后,就可以让敬事房的太监将被翻了牌子的嫔妃抬过来了。

但和电视剧中的有点不同,清朝,皇帝的晚膳时间一般是在下午2点以前,也就是说,可能干那事儿的时候,还是白天。

嫔妃和皇帝在房间里待上一段时间后,门外的太监就要开始提醒皇帝,注意时间了。

提醒三次后,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如果皇帝还没有结束,那么门外的太监就可以进门,将床上赤条条的嫔妃用被子一裹,抬出去。

皇帝只能在床上独自回味了!

可见,在清朝,太监伺候皇帝,有时感觉似乎也并不太舒服。

既然如此憋屈,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呢?

我想更多的不在于个人喜好问题,而在于政治目的。

02 太监产生的历史

太监的前身是宦官,大约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基本成形。

但是,早期的宦官并不一定是阉人,他们类似于皇帝的大管家,可以帮助皇帝管理皇宫内的大小事务,是一种官职。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光,最早都是从建章监侍中开始做起的,很显然,他们都不是阉人。

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史记》

直到东汉以后,成为宦官的必要前提才是“欲入此宫,必先自宫”。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宦官就和我们后来认识的太监一样,都是阉人了。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后汉书.宦官列传》

而在唐宋时期,太监是不等同于宦官的。

这时候,宦官一定是阉人,而太监也有可能是正常男人!

直到明朝设立了由宦官管理的二十四衙门,各衙门设掌印太监,这时候,太监才是对有权利的宦官的称呼。

清朝,才将皇宫内所有的男性奴仆统统称为太监。

从太监(宦官)们掌握的权利来看:

在秦汉时宦官主要是掌握政权;

唐朝以后,宦官们的权利范围延伸到了军队;

明朝的巅峰时期,太监权利的触角可以深入到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刑财狱,各个方面。

比如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他在成为皇帝眼睛的同时,也越过皇帝,干了许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当然,除了干坏事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太监是对皇帝忠心耿耿地,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为皇帝排忧解难。

比如说:

明朝的郑和,借着出海帮朱棣寻找朱允炆,顺便宣扬一回国威;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宦官列传》

清朝的寇连材为了帮光绪亲政,不惜舍命死荐慈禧太后。

只是,自古以来,历史都是后人书写前人的事,其中难免加入个人喜好。

而宦官或者说太监群体,因为基本上没有后人,所以在由文官掌握的历史记录中,成为抹黑最严重的群体。

了解了太监的起源,我们回到题目,来看看,古代皇帝,为什么放着美貌宫女不用,而喜欢用不男不女的太监呢?

03 皇权需要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女人,而是皇权。

而所有的人和物,都将围绕巩固王权来设定。

太监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秦汉统治以来,皇权就在外戚和功臣权臣的包围下艰难生存着。

汉高祖刘邦开始,外戚把持朝政就是一个不可杜绝的现象。

而到东汉时期,皇帝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就越发明显了。

小皇帝登基,只能是坐在龙椅上的一个吉祥物,而真正的权利,却掌握在帘子后面的太后,以及以太后为核心的外戚集团手中。

但随着小皇帝年龄的渐渐成长,夺权成为势必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常年在皇宫中成长起来的皇帝,身边除了宫女太监,还能有谁呢?

夺权,本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宫女在这样的权利斗争中,体力和智力显然都不太够用。

最后,大多数的皇帝选择了太监。

就像《鹿鼎记》中,康熙借着和小太监练摔跤的机会,培养一批敢死队,打败鳌拜夺权。

在小说中,太监既是小皇帝的伙伴,也是玩伴;又是皇帝的耳目,手脚。

许多皇帝在深宫中不知道,做不了的事都可以由太监们完成。

虽然小说在剧情上稍显夸张,但是,在历史中,太监在帮助皇帝夺权的道路上,确实作出了许多贡献。

前面说到的光绪年间的寇连材,本来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的卧底太监,结果最后选择站在光绪一边。

在回到慈禧身边后,不断劝说慈禧放权给光绪。

最后,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用死柬,上疏慈禧,还政光绪,停止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当然,他这是属于文弱型的,没有过硬的资本,也不会耍阴谋,只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祭奠年轻皇帝的王权。

不过,这样的忠心,这样的胆魄,换做哪位皇帝不喜欢呢?

这也就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太监的越来越重要,和皇帝皇权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原因之一。

04 生活需要

周王朝时期,宫中服务员还是以宫女为主的,但是随着皇室不断壮大,宫中的妃嫔和王子公主越来越多,这些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是事儿啊!

像在清朝,皇帝或者太后出去逛个花园,后面需要跟着:抬轿子的、拿罗伞的、端小板凳的、拿衣服雨伞的、捧茶水点心的、抬药挑子的、还有提便桶的……

这样一个队伍,拉拉杂杂好几十号人,像抬轿子、举罗伞、挑药担子、拿便桶这些事情,哪样不是力气活,如果交给宫女,估计皇帝游一次御花园,得换3-4波人跟着。

再有,像皇宫里,要修个屋顶,给妃嫔们搬个家或者添点大件家具的,也需要这些有力气的太监们。

仅仅是宫女,完全是搞不定的,所以,使用太监,变成了皇宫内的刚需。

此外,出于对皇帝的身体健康考虑,在宫中已经有许多娘娘解决皇帝的生理需求后,宫女太多,其实就不算是好事了。

就拿溥仪来说,因为太监们偷懒,把年轻的溥仪和十来个宫女关在屋里做体操,因为溥仪太小,加上宫女太多,让溥仪身体受损,导致终身不能生育。

其实清朝是有规定的,皇帝身边只能用太监近身伺候,就是怕发生这样的情况。

只是溥仪的太监们偷懒,或者是受某些大人物的指示,才做了这样的荒唐事。

所以,在皇宫中,宫女多了,皇帝还真的是吃不消啊!

而各宫娘娘通常都是世家选送进宫的,与其说她们是皇帝的妻子,更准确地说,她们是联系皇帝和权臣外戚的一个纽带。

如果随便一个宫女都能得宠,从而将整个家族的地位抬升起来,那么,那些世家贵族必然会反对。

不信你看,贤惠如卫子夫,战功赫赫如卫青,他们家族在《史记》中的评价,也不及一个打败仗的李广将军。

所以,宫女想通过皇帝的恩宠一步登天,绝对是九死一生的考验。

千万双眼睛都盯着,不能让宫女离皇帝太近!

而为了避免皇帝荷尔蒙爆发,干出糊涂事,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限制宫中宫女的数量,提高宫中宫女的精度,毕竟大多数皇帝都不是柳下惠。

就像在清朝,即便是宫女,许多人也都是八旗子弟贵族出生的,有这些宫女在身边,即使皇帝一时兴起,临幸了谁,封了谁,拐几道弯,这亲戚还是朝中显贵,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所以,用太监伺候皇帝,也是朝廷内外众望所归。

05 精神需要

而皇帝选择太监伺候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交流问题。

大家一定记得,在小时候,一般小男孩和小男孩一起玩的多,小女孩和小女孩玩的多,除了体力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喜好的问题了。

太监虽然是不完整的男人,但是,毕竟还是男人,对男人的那点喜好还是有点谱的。

比如说,有的皇帝喜欢玩蛐蛐,就像我们如今男孩子玩个汽车模型一样,多数女生是不喜欢玩也不懂怎么玩的,那这时候,太监能在边上陪玩,甚至能够帮皇帝挑选和喂养厉害的蛐蛐,就让皇帝很喜欢,很受用哦!

所以,皇帝和太监在一起,可以聊的东西,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可能并不适合多说。

而且,许多有名的太监,都有天桥说书先生的本事,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清朝的李莲英。

这些人可以说是长有千里眼顺风耳,能够将民间市井的故事传说活灵活现地带到皇帝身边。

这些精神粮食,其实更让皇帝着迷。

如果说在嫔妃宫中,皇帝要做的是放松身体,那么让太监在身边,皇帝享受的则是精神按摩。

比起帝师们动不动的之乎者也,故事的吸引力显然太大了!

皇帝的贴身太监,更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心理医生。

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心事,只有他们知道。

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大多数的大臣都是将皇帝当作自己的老板,有事要签字盖章了,就来找皇帝,没事的时候,巴不得离远点,省得一个不小心,掉了脑袋。

所以如果偶尔能有一个人把自己当朋友的,皇帝就高兴得很。

就像乾隆将和珅捧上了天,就在于和珅把自己的定位并不在大臣上,而是皇帝的大管家。

他帮着皇帝赚钱,帮着他想怎么玩才好,这就和宫中大太监做的没啥不一样。

06 其他功能

上面我们说了,清朝的太监甚至可一管理皇帝和后妃的私生活,这也是源自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

毕竟在清朝前的明朝,就有皇帝被几个宫女摁在床上,差点给勒死的案例。

清朝皇帝属于外族入侵,所以要更加小心。

除了妃嫔侍寝要光着进来外,一旦时间到了,太监们也要进来将人抬走,以防止时间过长,有武林高手徒手将皇帝给摁嗝屁了。

所以,太监在皇帝身边还需要充当保镖的角色。

此外,因为太监没有根,所以他们没有后人;

既然无后,则是不孝,那么和父母家族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紧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皇帝。

相比宫女,他们对于皇帝的忠诚度更加可靠。

毕竟,宫女到了年纪可以出宫,如果得宠成为嫔妃,也要开始给自己的娘家和自己儿子谋求利益;而太监,从始至终都是以皇帝作为自己的最终服务对象。

从这一点来看,皇帝喜欢用太监,也因为他“六根清静”,人事关系简单。

07 后记

综上所述,在古代,皇帝选择用太监来伺候自己,主要是出于皇权、生活和精神的需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一代代皇帝血泪的教训中,太监逐渐走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地位。

虽然有极少数的太监得到皇帝的恩宠,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他们其中大多数的人只能默默地如骡子般在皇宫中周而复始地做着相同且枯燥的工作。

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些太监,一旦做错事,被赶出宫,他们大多数人只能流落街头,变成乞丐流民,冻死饿死在街头。

他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小皇帝的苦闷,是因为他们承受过更加深入骨髓的痛,所谓久病成医,他们才能对皇帝的哀怨表示理解和同情。

而随着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再没有存在的必要。

谁不想做个正常人呢?那一刀切去的不光是生殖器,还是一颗做男人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太监   光绪   皇帝   阉人   明朝   嫔妃   宦官   侍女   宫女   宫中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