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效仿苏联?德国魏玛共和国简史,怎样成为二战导火索?

德国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现在常见的观点认为是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接受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过于苛刻,使德国国内民不聊生,最终促成了纳粹党的崛起,使德国又走上了发动二战的不归路。不过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虽然确实经历过一段极其混乱艰难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统治德国的魏玛共和国却也曾经成功地稳定过局势,甚至使德国重新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接纳,经济也实现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那么后来魏玛共和国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它曾经拥有的发展势头如何被打断?是什么最终又促成了纳粹党的上台呢?


帝国的延续?魏玛共和国的建立过程

应该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主要还是因为德国的综合国力不济所导致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协约国就对德国本土开展了物资禁运,而这些禁运措施在一战后期对德国本土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德国本土高达76万平民因为饥荒和疾病死亡。

1918年柏林街头刚被饥饿人群打劫过的食品店

而德国内部的严重危机也很快影响到了前线德军的表现。从1918年8月开始,协约国军队在各个战线对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发动了全线进攻,德军在不同战线都遭受惨重损失,出现溃败。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中大量士兵出现厌战情绪,最终在1918年10月29日,部分德国海军士兵在德国北部海港基尔发动起义,并效仿苏俄十月革命模式组建了工人士兵委员会。此后,类似的起义很快席卷了德国许多地区,这些事件也被称为了德国的十一月革命。

在基尔发动起义的海军士兵

而在这些起义中,由战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而来的两个政党成为了中坚力量,即倡导苏俄模式的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倡导欧美模式的多数派社会民主党。11月7日,在德国工业重镇慕尼黑爆发的起义中,当时仍然有很大自治权力的德国巴伐利亚王国国王路德维希三世被推翻。而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派社会民主党意识到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即将瓦解,所以开始公开要求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但多数派社会民主党在要求德皇退位赢得民意的同时,却也立即和德国政府开展了合作,他们很快派本党的军事专家古斯塔夫·诺斯克去最早爆发起义的基尔,他很快取得了政治经验欠缺的起义士兵的信任,缓和了当地局势,使德国革命的势头受到很大压制。

而多数派社民党籍此初步控制了德国的局势。11月9号,多数派社民党和另外一个从战前的社民党分裂出来的政党斯巴达克同盟先后在柏林宣布建立共和国,德皇威廉二世在一天后流亡国外,德意志帝国灭亡。此后,多数派社民党和独立社民党实现了暂时的联合,一同组建了由两党首领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和胡戈·哈斯共同领导的人民代表委员会,也就是德国的新政府。

多数派社民党首领弗雷德里希·艾伯特

11月11日,新政府代表和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议,一战的军事行动基本终结。此后,德国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八小时工作制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而在此期间,多数派社民党首领艾伯特与当时德军的二号人物格勒纳达成妥协,以不对德军进行改革的承诺换取了德军对多数派社民党的支持。而在获得了军方支持之后,多数派社民党逐渐背弃了发起德国革命的士兵和工人阶层的诉求,而这也导致独立社民党在德国新政府中逐渐被边缘化。

12月23日,多数派社民党指挥德军镇压了柏林工人武装控制德国总理府的行动。此后,独立社民党认为多数派社民党已背叛德国革命,很快与其决裂,退出德国新政府,其部分成员不久后与斯巴达克同盟共同组建了德国共产党。

斯巴达克同盟起义场景

1919年1月,德国共产党在柏林发动了斯巴达克同盟起义,但这次起义很快被多数派社民党联合德国右翼武装自由军团镇压,德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罗莎·卢森堡遭到杀害。随后,多数派社民党立即组织了由其控制的选举,并在选举中取得了议会大多数议席。在选举之后,社民党主导在德国中部城市魏玛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新的德国宪法。而这也是后来这个政权被称为“魏玛共和国”的主要原因了。

魏玛共和国疆域

不过很有意思是,其实在魏玛通过的新德国宪法并没有修改之前的德国国名,所以其实后来的魏玛共和国正式的国名始终仍是德意志帝国。但因为其是事实上实行共和政体,所以其政府人士一直把它称为德意志共和国。而“魏玛共和国”这个名称其实是在后来纳粹上台之后纳粹政权对1919年到1933年德国政权的蔑称,在魏玛共和国真正存在的时候其实是不存在的。

割地赔款,超级通胀,魏玛共和国的动荡岁月

而德国的动荡在魏玛共和国建立之后也得到了延续。首先,多数派社民党领导的德国新政府很快接受了协约国所制定的《凡尔赛条约》,在其中协约国列强对德国进行了极为严苛的惩罚,而这种惩罚不但重创了德国经济,还使一战末期就在德国蔓延的饥荒进一步持续。

图中蓝色区域为德国在一战后割让给他国的领土

其次,凡尔赛条约剥夺了之前德国占领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并将原属德国的西普鲁士和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分别割让给了波兰和法国等国,而且还要求德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而这些惩罚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在此期间,德国货币马克从1919年的48马克兑换美元贬值到了1923年11月的4.2万亿马克兑换一美元,也使绝大多数德国人陷入赤贫之中。

1924年魏玛共和国发行的100万亿马克钞票

而无力终结乱局的魏玛政权自然引发了强烈的民愤。当时,遭到了多数派社民党背叛的德国左翼在几年之内曾多次发动起义。1919年4月3日,德国左翼势力在慕尼黑再次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但此时的社民党政府却撕去了所有伪装,公开支持极右翼自由军团对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残酷镇压,导致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在5月3日灭亡。

而社民党政府纵容极右翼也很快遭到反噬,自由军团迅速野心勃发。在1920年3月13日,1.2万名自由军团士兵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社民党政府被迫逃往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不过自由军团却并未获得德国民众的支持,德国工人很快发动总罢工,导致自由军团政府的政令都无法刊印。仅仅4天之后,自由军团政府就宣告垮台,社民党政府重新掌控了德国局势。

柏林民众反对自由军团政变场景

而在自由军团控制柏林期间,德国核心的工业区鲁尔区有5万工人在当时支持度不断增长的独立社民党的领导下也发动了起义,这些工人组建了德国红军并夺取了鲁尔区的控制权。但在自由军团失败后,却再次受社民党政府驱使,配合德国正规军对对鲁尔区的红军进行镇压,最终鲁尔区工人起义在4月12日宣告失败。此后,德国左翼势力元气大伤,纳粹等极右势力在德国国内受到的制衡大为减少,出现急剧崛起。

鲁尔区红军在街头巡逻场景

在此之后,德国国内的极右势力又对社民党政府发动了一系列袭击,先后暗杀了其财政部长埃茨贝格尔和外交部长拉特瑙。1923年11月8日,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还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政变,试图夺取德国的政权。不过当时纳粹党在德国实力仍然有限,这次政变只有3000人参加,巴伐利亚的治安力量相比也差距甚远,因此这次政变也很快被社民党政府平息,希特勒被投入监狱之中。

魏玛共和国的黄金年代与最终衰落

所以其实啤酒馆政变之后,德国极右翼势力也受到了很大打击。虽然希特勒只坐了9个月的牢就被放了出来,但在随后几年,德国极右翼在德国政坛也非常边缘化,没有太大影响力。

而社民党政权则逐渐得到了稳固,并开始在外交方面首先取得了一些突破。1922年,魏玛共和国与苏联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同意互相免除外债,魏玛共和国走出了打破战后外交孤立的第一步。

魏玛政权与苏联签署建交协议现场

而也许是受到魏玛与苏联关系解冻的触动,另外也是意识到如果德国继续崩溃,会连战争赔款都无法支付,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协约国在1923年提出了一项计划,同意由美国的一些银行向德国各家银行提供贷款,重振德国经济,以维持德国继续偿还战争赔款的能力。而德国则要将其国内的铁路、国家银行和大量工业财产作为抵押。虽然这个计划也为后来德国经济再次崩溃埋下了伏笔,但它在推出之后还是使德国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一战之后一直持续的饥荒也逐渐得到了缓解。

而1925年保罗·冯·兴登堡成为德国总统之后,德国与法国、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邻国先后达成协议,约定未来如有双边争议,会将争议提交常设国际法院仲裁解决,等于在很大程度上承诺不再以武力威胁这些国家。这样魏玛共和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都实现了正常化,因此也在1926年顺利加入了国际联盟。

魏玛共和国黄金时代的一场午后茶舞会

这样在随后几年里,德国的国际贸易额大幅增加,其出口额在1924年到1929年之间增长了一倍。此外,德国国内的失业率也显著下降,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到1929年,德国的人均GDP全面超越一战之前的水平,比1913年的最高水平高出了12%,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了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期。

但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德国在这几年所取得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在美国银行的资金支持下取得的,而这也造成了德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极度依赖。但美国却在1929年发生了其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美国国内大量银行破产,美国的银行也因此中止了为德国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而这种变化迅速在德国国内引发了比美国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国内的失业率再次迅速攀升。到1930年,德国国内长期失业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00万人,大量德国人再次陷入了赤贫之中。

1931年柏林民众在街头领取救济食品的场景

虽然魏玛政府也曾出台过一系列紧急方案,试图挽救德国经济,但这些方案最终没有扭转局势,德国经济再次陷入崩溃之中。而正是在这种危机之中,德国的极右翼势力再次抬头。在1930年的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纳粹党议席数一下子从两年前的12席窜升到107席,成为了德国议会中仅次于社民党的第二大党。

虽然德国共产党在此次选举中也获得了77席,对纳粹党形成了一定制约,但因为德国的资本集团和地主阶层在随后几年大规模投靠纳粹党,纳粹党实力得到持续增长,最终在1933年攫取了德国的政权,也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1930年德国议会议席分布,最右侧棕色区为纳粹党所获议席

不过,跟魏玛共和国始终没有更改德意志帝国的国名类似,虽然纳粹上台之后并不认为自己在延续魏玛共和国,但纳粹却也始终没有对魏玛共和国宪法进行根本性修改。他们将自己违反魏玛共和国宪法的作法都解释成了依据魏玛共和国宪法采取的紧急措施。所以名义上,魏玛共和国宪法一直继续实行,直到纳粹将德国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1945年战败之时才告终止。(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魏玛   共和国   德国   鲁尔   巴伐利亚   民主党   纳粹   协约国   极右   苏联   导火索   简史   军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