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将山西数十万人迁移到甘肃的大移民里,会有你们家族吗?

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快来关注我吧!

你能想象吗?现代甘肃人的祖先大多都是来自省外的移民,特别是在明朝中期整个山西数十万人的大移民,才让这片原本在战火中荒芜的土地逐渐有了生机。

甘肃地处偏远,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统治势力的边缘,自古以来便被中原王朝作为苦寒的流放之地,如果向上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本地的甘肃人基本上都是明朝大迁徙的后代。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没有被毁于战火,侥幸留存于世的族谱上面大多都记载着令人唏嘘心酸的漫漫迁徙路。

正是因为大迁徙和大移民才让甘肃有了现代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模样,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修筑长城和加强边关防御,就已经开始从中原大规模向甘肃地区移民,并设立郡县加强管理,甘肃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在军人和移民的共同开发下,开始有了烟火气。

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心病,到了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的打通,让甘肃这个原本偏远的地区逐渐成为了整个商路的枢纽,商业的繁荣让许多中原商户扶老携幼迁徙来此,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原向西北全民自发的大迁徙,激增的人口也让甘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这时的甘肃,由于管理的不善,逐渐成为了法外之地,发配边关的囚徒,驻边的军士以及地位低下的商贾形成了甘肃的人口构成,繁荣的贸易也让这里鱼龙混杂,成为了大汉王朝的黑暗之城。

中原王朝的兴衰更替并没有影响横贯中西丝绸之路繁盛,到了唐朝,甘肃已然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中兴之地,数座国际大都市拔地而起,首府武威更是成为西域各国向中原王朝移民的热门城市,成为贯通东西的文化交流圣地,武威也成了汉胡杂居的典范。

唐朝灭亡后,偏安一隅的宋朝虽然仍在甘肃地区设立陇右都护府,可西有西夏的虎视眈眈,北有辽国的袭边犯境,大宋王朝对西北各地的控制权逐渐衰弱,原本兴盛的甘肃也随着中西交流贸易的不畅逐渐衰落,宋末元朝铁骑的南下,更是让这一片曾经的繁荣之地在战火的摧残下一夜被打回了原形,高城大埠不复存在,尸殍遍地,俨然人间地狱。

大量甘肃居民为避免战火波及,纷纷向东迁徙,一时间山西人满为患,成为整个中原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横扫欧亚大陆的元帝国仅仅存续了不到百年便被揭竿而起的中原义军推翻,威震宇内的蒙古铁骑也在朱元璋的竹杆兵面前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战争结束后,为了疏导山西,以接近饱和的人口数量重新开发西部边疆。从太祖朱元璋开始至朱棣的五十年间,明王朝开始了规模浩大的移民运动,甚至在山西境内设立多处机构集中办理移民手续。

在乡土观念极重的封建王朝想要进行大规模移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故土难离的情绪充斥着每个人的心中,所谓的迁徙基本上是半强迫的状态,大量的民众在官兵的押解下被绑成一串,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山川之间,不时有人倒下,迁徙的路上充满了亡魂。直到现在依然沿用的“解手”一词的渊源就是出自这个时期

甘肃也恢复了之前的职能,成为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最终归属,大量在内地犯有重刑的囚犯被流放至此,充军劳作开垦地方。虽然在不断的迁徙下,甘肃的人口恢复了之前的规模,但却再也找不到之前繁荣的模样。同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不同,当过和尚的朱重八却没有沾染一丝佛门的慈悲之心,大量同甘共苦打天下的勋卿权贵被太祖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连同当年的部下一起举家迁移至西北边陲,虽然兵权在握,却没有过过一天的舒坦日子,同北宋杨家将一般满门忠烈的明朝武将家族在西北边关不胜枚举。

正是明朝的多次人口迁徙,造就了今天甘肃独特的人文风貌,今天的甘肃文化独特,城市繁荣。活在当下的甘肃人,能在迁徙的古人中找到自己的家族吗?

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快来关注我吧!

清末“闯关东”,为何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苦寒的东北

土葬和火葬有啥区别?为啥美国人都选择土葬?

亡国百余年的清朝皇陵至今谁人来守,谁来发工资?

外国人眼中的清朝人究竟是什么样子?辫子肮脏,看着就想吐

舌尖上的秦朝——秦朝的餐桌上到底能吃点啥,油条馒头?不可能

大清帝国最高光的时刻——午门献俘,清军横扫亚洲罕有敌手的佐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甘肃   山西   移民   甘肃人   明朝   王朝   中原   边关   明代   战火   繁荣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