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研讨会”为何听着不严肃 - 新京报快评

学术研究唯一目的,就是研究真问题、探讨学理、发现真相。

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旅游风景区的托孤堂。图/夔州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 | 王天定

学术会议的消息,一般只有学术界的人才会关心。但最近一则学术会议的新闻却破了圈:“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

有不少网友认为该研讨会的主题略显荒唐,并套用其他历史典故加以调侃。也有网友表示,“刘备托孤”这一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具有一定的史事研究价值。针对网友质疑,承办方之一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会长赵贵林回应称,“本次研讨会主要是通过‘刘备托孤’这一历史典故来研究三国文化。类似的研讨会每年都有,这是正常的学术探讨。”

但是,细看该学术研讨会的征稿启事,却看到这样的选题:“刘备托孤的文化意蕴及现代价值研究”“刘备托孤与蜀汉政治格局研究”“刘备托孤的人才思想研究”……

说实话,“刘备托孤”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本身当然不无研究价值,但是硬要从一个近两千年前的历史典故中,挖掘“文化意蕴”“现代价值”,进而上升到“政治格局”“人才思想”,不免有牵强附会之意。用学术的语言讲,这有“过度阐释”之嫌。

截图来自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这些年,有些网友用“饭圈化”方式追捧三国人物,小圈子内自娱自乐,倒也无伤大雅,但“刘备托孤”学术研讨会的主办方和承办者,除了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这样的学术组织,还包括一些地方的博物馆、甚至包括一些地方的文旅主管部门。

学术研究包括历史学研究,当然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旅游及经济建设发展、咨询服务。而这一切,只能是对学术研究成果顺理成章的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给学术研究预设一些不必要的前提条件。

学术研究当保持其本身的严肃性。否则,可能弄巧成拙,搞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笑话。重庆奉节,确实是历史上刘备托孤之地,当地以此为据,开发一些文化旅游项目无可厚非,但若要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过度挖掘,恐怕会适得其反。

当下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地都竞相出招、各显神通,支持当地举办各种学术会议,也是促进当地文旅事业的重要手段。努力通过各种优良的服务,为学术会议的举办创造良好条件,吸引更多学术机构来当地举办学术会议,甚至打造一些永久性会议基地,进而让它成为当地一个文化品牌,这都是特别值得各地文旅部门努力的方向。

不过,各地方文旅部门,在这个过程中,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避免急功近利,更不能剑走偏锋,制造噱头吸引眼球,进而将其与学术捆绑。若把学术变成营销的化妆品,就消解了学术应有的严肃性,对当地文旅事业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

学术研究唯一目的,就是研究真问题、探讨学理、发现真相。举办学术研讨会,自然是为学者交流学术成果搭建平台,而不能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目的,变成吸引眼球的工具。

撰稿/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徐秋颖

校对/吴兴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研讨会   目的   重庆市   学术会议   国文   学术研究   典故   严肃   周年   学术   价值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