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谈天下:长平之战为什么注定是赵国兵败?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真正的让秦国把韩魏赵三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此后,秦国的东进也再无阻碍,统一中华指日可待。古今中外,很多的人都在研究秦国之胜利或是赵国之失败,我个人谈谈吧。

一,国策的不同,导致的优势差异

当时的秦国严格遵循张仪的“远交近攻”,其他六国就是以“合纵”为主,包括赵国。赵国和其他五国的合纵是建立在本国受到威胁时才真正使用,所以根本很难在赵军被围时,在很短的时间让其他诸侯国出兵是基本上很难的。秦国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把自己的军力和国力最大限度的使用,和赵国若有若无的支援,实在是让赵国的处境雪上加霜。诸侯国的猜忌也很重,所以帮助赵国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就算是诸侯国出兵,真的可以让秦国退兵也是未必。

二,主将水平和能力差距太大

长平之战的悲催,实际上是赵括一手造成的。面对秦国的间谍计,赵王的昏聩无能,错把廉颇换赵括,让赵军真正的走向死亡。以赵括对战白起,实在是以卵击石。一个是身经百战的武圣,一个是纸上谈兵。我们不能怀疑,主将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是基于主将的重要性而言的。四十万赵军被杀,秦国再次让六国瑟瑟发抖。其实,长平之战的威慑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军事胜利。

其实嘛,在赵王任命赵括对战秦国时就已经决定赵国的失败,在秦国偷偷把主将换成白起时四十万人注定成为白骨,在赵王相信传言时就已经失败,在赵王不信任廉颇时赵国就已经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秦国   远交近攻   以卵击石   军令   身经百战   主将   军力   纸上谈兵   指日可待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