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庵的沦丧 作者:陈全

三圣庵的沦丧


—一封信引出的故事

陈 全

民国二十三年,是公元1934年12月,在《山西佛教》杂志第十二期上刊发了一封信件,这封信的寄件人是介休河东村三圣庵住僧慧成和尚,收件人为时任山西佛教协会会长力空法师。

慧成和尚在信中介绍,他是在民国二十一年,也就是写信的两年前在洪洞兴唐寺受戒于力空法师,是力空法师的徒弟。受戒后慧成就来到了介休城东南郊河东村三里泉泉沟三圣庵,跟着庵里的了明禅师学习佛门规矩经文等等。

河东村里有个名叫兰来源的地痞,他看见了明禅师衣裳齐整,觉得这和尚一定有钱,心中顿起不良念想,就恶言恶语进行恐吓,想讹诈点钱财。了明禅师看情形不对,心里虽不高兴,但还是以好话劝其行善习好,莫要滋惹祸端。兰来源看目的达不到,就破口大骂,举手就打。跟前的慧成和尚看架势不对,赶紧上前帮着了明说好话。兰来源心中虽有妄念,但毕竟是一个人,过了几天,他就带着村里的地痞刘丕等几个人到庙内行凶。首先他们将了明禅师打了一顿,抢去现大洋几十元。后来又听说在庙内居住的证因和尚刚刚在外布施了几百块大洋,大喜过望,遂即把证因和尚推到井里淹死,将其钱财洗劫一空。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佛门圣地,图财害命,实在令人发指。慧成和尚赶紧跑村里向河东村村长报案。村长听后却不以为然,对慧成说:“这些不过是游僧野道,我们管他干甚?你们这些出家之人,没一个好人,死活由他们去吧!”

村长如此袒护刘丕、兰来源这帮坏蛋,杀人抢劫、破坏寺院,还企图谋划掠夺庙产。慧成和尚没办法,只好呈报区长。这时候介休实行的是区村制,河东村属第五区管辖,区政府就在临近的龙凤村里。慧成急忙忙报案,没想到区长和村长是一个鼻孔出气,根本不理会。慧成只得将此事告到县上,谁知县长也不给和尚做主,反而听信村长的话,将了明禅师的挂单给撤了!

“挂单”指的是一些在佛教寺院接受戒律的僧侣,为了理解和寻求佛法,经常周游四方,参观寺庙,学习高僧的美德。他们留在云游的佛教寺庙里,就称为“挂单”。如同现代社会的“暂住证”。如今官府将了明禅师的单都给撤了,自然这三圣庵里也就没有和尚了。

慧成和尚没招了,来时好好的,告了半天居然连庙里也回不去了!他只好逃到灵石县城东门外文昌阁栖居下来。不久后慧成听说,了明禅师赶出寺外后,只得留在村内乞讨度日,连安身之所也没有了,好不可怜。又听说河东村长带人将三圣庵里的柏树卖了几百块大洋,把将庵中下面的院子的砖瓦木石卖了几百块大洋。要知道,这庙产是和尚们募化创建,和村里一点关系都没有呀!如今和尚被赶、庙产被卖、香火全断,何去何从?百般无奈之下,慧成只得求助于力空法师。

这位力空法师俗姓任,名重远,山西赵城人,1927年2月皈依洪洞县兴唐寺住持妙舫法师座下,1932年8月受比丘戒,法名昌意,法号力空。他解放后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这位力空法师最大的贡献是保护《赵城金藏》。民国三十一年(1942)春,日军欲抢走广胜寺的《金藏》,力空得悉此讯,立即找到抗日根据地赵城县长杨泽生共谋设法转移以防不测,经转报太岳军区首长,将《金藏》转移到安全地带。解放后才将此国宝运至北京图书馆入藏。

慧成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力空法师呢?因为力空法师与灵石是有渊源的。1924年秋力空法师还是一名俗间官员,在灵石县仁义镇任职区长兼县佐,在1927年5月帮助当地和尚付印《石膏山志》。

那么,河东三圣庵为何会发生如此惨相呢?其实早在清朝末年,从太平天国大肆排佛、张之洞“没收庙产兴学”普及全国、光绪皇帝下诏将寺庙房地产收归国有,经过这样三轮席卷全国的大扫荡,中国的佛教已经陷入崩溃状态。进入中华民国时期,佛教仍继续遭到批判、严管、打击。而佛教在这个阶段也出现了重要的问题,有的寺庙地产庞大,僧团成食利阶层,违背教义大肆聚财,加剧社会矛盾;有的僧伽自身堕落,佛教的形象尴尬;有的僧众素质太低,绝大多数混饭吃……如此等等,内因外患造成佛教中落,佛祖蒙尘。

当时很多社会精英人士和知识分子们非常轻视僧众和佛教,评价和尚道士“只是一些公开的骗子、体面的乞丐、变相的吸血虫,和阻止时代车轮前进的妨碍者”。很多居士都普遍认为:“僧团是社会的废民,是社会的分利者,是不生产的凉血动物,是人群的落伍者等等。”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将佛教推向了绝境,僧人和佛教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所以说,佛教沦丧和寺庙的丧失是社会问题,并不是某个社会运动的专利。

反观信中所说情况,僧人也有夸耀于人前之处。如募化之钱财为何让人知晓?僧人衣着为何被人注目?这些皆违背“五观”之规,不要说出家人,即使普通人也应时刻注意才是。

此信时隔一年才见诸佛教杂志,后续情况如何?我没有找到结论。时为乱世,信仰全失,作为省佛教协会会长的力空概也无能为力,只得借自己办的杂志对空叹息,留下这段文字让我等品味吧!

前段时间到河东村韩启明烈士故居的红色基地学习,坐院子中问询老人村东的泉泉沟,大家都知。再问三圣庵,无人知道。到现场看时,杂草丛生,无泉无庙,甚至无砖无瓦无任何遗迹,往上再看,是一座农家院......

作者简介



陈全,1972年生人,供职于介休市体育运动中心,介休作协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介休   河东   佛教   大洋   禅师   村长   寺庙   村里   法师   和尚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