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诸葛亮在病逝前曾点燃49盏灯续命,实则暗含两大计策

唐代诗人杜甫曾将诸葛亮的成就描述为“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诸葛孔明乃是“多智而近妖”的人物,由此可见,此人的智慧在历史潮流之中时常处于顶尖地位,而诸葛亮的“智绝”,表现在他计谋的使用。

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人之调度也”,诸葛亮自从出山辅佐刘备之后,屡施奇谋,用较少的兵力多次获胜。从演义之中看,诸葛亮的心中计谋,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令人难以琢磨。

比如赤壁战后,表面答应孙吴取南郡,实则趁魏吴两败俱伤之时从中渔利。北伐之时,与魏国都督司马懿的智谋对决更是旷古绝今,二人皆有神鬼莫测之机。

让多数人没想到的是,这次斗智一直持续到了诸葛亮身死,而他弥留之际的四十九盏明灯,看似在续命,其实暗含两大毒计。

诸葛亮的续命延阳计策

其实诸葛亮这个计策的使用是在上方谷一战之后,这是与曹魏大军对峙以来难得的引司马懿出战,原本诸葛亮的火攻之计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谁知就在大功告成之际,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二人。

这次的失败不同以往,并未是用人不当,而是上天不佑蜀汉,所以让诸葛亮出现了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最终,满心的失落导致其旧复发,心力交瘁之下一病不起。

大军撤回之后,诸葛亮叫来姜维,告诉他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主星幽暗,客星倍明,称自己命不久矣,要想延续生命,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禳星之术”。根据书中记载,诸葛亮需要兵士四十九人,身穿皂袍,手执皂旗,点灯四十九盏。

诸葛亮口念咒语,脚踏天罡步,诚心祈祷,若七日之内主灯不灭,则寿命可增加十二年,若其熄灭,则其必死无疑。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六天,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但最后一晚却出现了突发情况。

第六日入夜,魏军突然前来劫寨,魏延慌乱闯入大营报告,结果导致主灯熄灭,坚守了六天的七星续命计划最终宣告失败,然而这真是诸葛亮命该绝于此吗?其实不然,诸葛亮的死亡是必然的,而进行的续命之法,实则是为了两大计策。

定计退魏军

其实断定诸葛亮禳星的真假与否很简单,从当时其身体表现来看,诸葛亮多咳喘,应该是肺部的疾病,加之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按照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治疗,死亡只是时间问题,并非禳星等巫术所能改变。

另外,后续因为魏延而灭灯之后,诸葛亮并未太过惊讶,仿佛提前预知了这个结果一般,只说自己该死于此地,乃是天意,随后便命令魏延出去迎敌了。这就可以说明,诸葛亮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必死的结局,用七星之术续命,其实只是一个幌子。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几次对战之中,一直是处于防守状态,一是缓兵之计以求破敌,二是难测诸葛亮的计谋,尤其是在上方谷侥幸逃脱之后,就更加惧怕诸葛亮,但有一点,那就是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身患重病,命不久矣。

所以诸葛亮假借续命所掩盖的第一条毒计,就是迷惑司马懿,让自己安然退兵,当时魏军来袭之时,诸葛亮就知道这是司马懿在探听虚实,虽然派魏延出击,但并未追赶,这就让司马懿无法决定诸葛亮是否真的死亡。

迷惑状态的司马懿只能采用跟踪打探的方式继续驻守,而在得知蜀军渐次撤退之后,司马懿即使前去追踪,心中依然不够确信,怀疑是诸葛亮诈死的计策。

诸葛亮将他这种心理拿捏的非常到位,待大军追来的时候,一座木像吓得司马懿大惊失色,果断撤退。等到司马懿反应过来之后,蜀军已经返回成都了,事后司马懿也是对诸葛亮这种虚虚实实的计策感叹不如。

再测魏延之反心

诸葛亮假借禳星续命之法,隐藏的第二条毒计主要是针对内部的不安定因素,这个人就是指魏延,当年魏延归顺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就曾说过此人不忠,必有不臣之心,本来是要杀死他的,但迫于刘备的原因没有动手。

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对魏延依旧是不放心,诸如守街亭这种重要战役,并未派魏延出战,对于他兵出子午谷的奇谋,也未曾采纳,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诸葛亮猜想魏延在自己亡故之后,可能会与其他党羽乱大军内部。

尤其是兵败撤退之际,魏延很有可能会像对当年的韩玄一样,斩将献城,所以不得不防。但多年的效命又无法让诸葛亮完全笃定这一点,才想出了七星灯续命这一出,为的就是最后鉴定魏延此人是否忠心。

丞相续命之大事,应该早已经通令全军,即使出于军心安定考虑没有告知底层小兵,但像魏延这类大将军一定会知晓,但在魏军到来之时,魏延依旧选择冲入帐中。

此前负责看守的小童曾说过“丞相有命,任何人不得入内”,但魏延充耳不闻,冲入大营。这种慌乱的行为无疑是魏延故意而为之,而此后的解释也都是欲盖弥彰,这都是诸葛亮预料之中的事情,所以后续灯灭之后才会表现的如此淡定。

果不其然,魏延在诸葛亮亡故之后,选择了造反,先断绝归路,逼迫杨仪交出兵权,再蛊惑士兵直取成都。殊不知诸葛亮对这一切早都预料到了,早在自己死亡之前,就授秘计于马岱。

待魏延造反之时,先假意归顺以动摇其戒备之心,出其不意将其斩首,魏延的死亡也宣布了诸葛亮第二条计策的成功实现。

总结

总体来看,诸葛亮深谋远虑,绝非是等闲之辈,甚至无时无刻都在为后面的布局进行测算,早在弥留之际,就已经借禳星之术定下两条计策。

一条为外部,迷惑司马懿之后吓退了大量魏军,一为内部,用禳星的幌子识破了魏延的不忠,为大军的安稳提前消除了祸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计策   咳喘   毒计   弥留之际   丞相   成都   幌子   计谋   演义   大军   预料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