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受损不完全是吃出来的,还与情绪有关


  黏膜损伤非常常见,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病因也不同。65岁以上老年人,多见于药物引起的小肠黏膜损伤;20-30岁的年轻人,多与情绪、压力有关,同时与饮酒吸烟和饮食不规律的情况有关;30-50岁左右中青年则介入两者之间,一部分是饮食、饮酒吸烟生活不规律等外源刺激,同时也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的年轻化,需长期用药的问题。

  胃粘膜受损的原因

  很多老年朋友,特别是有冠心病、脑中风、关节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会自行服用一些预防性药物中,比如非甾体消炎类药物的阿司匹林等,最常见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会使得胃粘膜受损,药物刺激胃粘膜上皮,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腹胀、反酸、恶心、腹痛、烧心、呕吐、嗳气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因此,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此外胃肠道疾病不完全是吃出来的,情绪对胃粘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项对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全国调查显示,30%~40%的病变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所致,这是因为当情绪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能导致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胃酸刺激增强而胃黏膜修复减慢,导致胃黏膜的损伤。

  胃粘膜受损的的表现

  最常见的胃黏膜受损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部份人还会有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由于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需要格外留意,当口服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或刺激性辛辣食物后出现腹部不适、黑便、甚至出现急性贫血等系列症状时,警惕可能是胃黏膜受损了。

  胃粘膜受损的筛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肠胃问题,建议40岁以上人群要进行胃镜筛查,如果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经常出现消化道不适、有消化道基础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筛查年龄应该适当提前。

  胃镜筛查后,如果一切正常,可以间隔3~5年再次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听从医生建议及时治疗。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情绪   胃镜   黏膜   慢性病   消化道   老年人   损伤   不适   症状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