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去打包行李,他死不了,结果如何

大家都知道,清朝末年的局势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统治者十分的昏庸腐败,身边都是些贪婪腐败的奸臣,整个朝廷十分的腐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为了维持统治者的奢靡生活,他们每天都对百姓进行压迫,不断加重赋税。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在这些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奢淫无度下更加的混乱。


在咸丰时期,有一位大贪官名叫柏葰,略有才识的他当上了官,却整日无所作为,天天就知道和其他的官员在一起吃喝玩乐,欺压百姓。

即便如此,他的官职却越做越大,越发肆无忌惮的做事,甚至于连朝廷的法律都不管不顾。柏葰就像是一个土匪,越发的过分和无法无天,以至于犯了大罪即将执行死刑,还是无所谓,很平淡的告诉儿子:“没事,我肯定死不了的,你先回家把行李收拾好等我回来。”

其实古代寒门子弟要想考取功名都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制度,要想从那么多学子中脱颖而出,没有点实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柏葰作为晚清的一批学子,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确实是有下功夫学习,他熟读四书五经,所有考试的东西都已经熟记在心,具备当时真正的学问。

本应该有所作为的他在道光六年的时候考中了进士,本应该利用自己的才华在官场中报效国家,可是他却变得无所作为,整日寻欢作乐。

其实这跟他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晚清的统治集团都是一些污流之辈,整日跟在皇上身边喝酒取乐,手底下的官兵也都疯狂的压榨老百姓。根本没有几个人为国家着想,为百姓着想。

或许柏葰本是有一番鸿鹄之志,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可是当他看到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统治者,自己也对这样的国家放弃了。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与这些人同流合污起来,一心只想着爬的更高,能够敛到更多的金钱。

咸丰六年,柏葰将自己的才智都用在了官场上,在官场了摸爬滚打了很久的柏葰已经升到了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的职位。到来了咸丰八年,他更是直接由一品晋升了正一品。权利非常之大,已经到达可以跟皇帝经常交流的地步。

有一年,顺天府举办乡试。作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柏葰被派去负责掌管这次考试,掌管了无数考生的命运。在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都算作是负责主考生的学生,这也就是说主考官就会收到很多家里比较有钱之人的贿赂。正是这次柏葰主管的乡试,确实断送他政治生涯和生命的导火线

当天考试的时候,有个满族人名叫平龄,看上去就不像一个读书人的模样。实际上就是如此,平龄是个顽固子弟,整日就是天天和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喝玩乐,不学无术。这次来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因为贿赂了柏葰。在乡试的前一晚还在青楼里和女子寻欢作乐

这个纨绔子弟平龄在柏葰的帮助下,以第七名的好成绩中举。可是同为一个地方的考生都知道平龄是个不学无术纨绔子弟,不可能考的上。于是他们就坐不住了,联合起来上述监察御史,好在监察御史是个比较清正廉明之人,很快就将此事上报给了皇帝。

自古以来,科举考试对于古代国家来说都是选拔人才的关键,所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的严肃,认为其十分重要。所以当咸丰的皇帝知道这件事后,立马派人去调查

亲王载垣为首,还有郑亲王端华,吏部尚书全庆,这都是咸丰皇帝十分倚重的大臣。尤其是这个亲王载垣,是皇帝身边少有的出了名的铁证无私。一般那些奸臣都会避让其三分生怕惹到他。

这次的调查,亲王载垣迅速赶到当地,把当时所有考生参与考试的卷子全都翻看了一遍,发现这些录取之人绝大多数的考试卷子写的驴唇不对马嘴,而那些写的很好的卷子却大多没有被录取。尤其是这个叫平龄的人,一篇八百多字的文字既然有将近一半都是错别字

很快皇帝便知道此事,想要严惩柏葰。但是作为一个两朝老臣的柏葰,身居高位,并且此次包庇仅仅是收了十几两的银子,此事整个朝廷都对此事议论纷纷,都认为罪不至死。于是皇帝便召见柏葰,告诉他他罪不至死,先将其关进了大理寺的大牢

这就有了开头一幕他对他儿子讲的话,告诉他儿子他身份很高,皇帝是不敢对他怎么样的,顶多也只是被流放而已,让儿子帮他先将行李收拾好就行了。

可是皇帝为了震慑别人,其实早就对柏葰暗地里下了杀心,找人告知刽子手到时直接将其斩杀即可。

随着刽子手一刀落下,柏葰身首异处,从此像这种徇私舞弊的行为在那个时候就基本不会再有人敢这样做了。

柏葰其实罪不至死,但是因为当时的官场太过混乱,此徇私舞弊之事一出,正撞在风口浪尖之上,这便成为了咸丰的皇帝来震慑其他贪官的例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咸丰   乡试   大官   死不了   科举   亲王   统治者   朝廷   官场   行李   皇帝   儿子   国家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