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的读书趣事(一)

爱新觉罗·溥仪,出生于1906年2月,1908年12月即皇帝位,时年三岁,由其父摄政,是为宣统帝。辛亥革命爆发后的1912年2月12日,六岁的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大清皇帝虽然退位了,但是按照民国临时政府与皇室达成的协议,皇帝尊号仍存不废,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岁用四百万两,由民国拨付;大清皇帝仍居皇宫,日后移居颐和园。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十九岁的溥仪才被赶出皇宫。

在此期间,从宣统三年(1911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也就是溥仪的6岁到16岁,主要是在紫禁城内的毓庆宫读书。

六岁那年,隆裕太后选好了教书的师傅(老师),钦天监选好了开学的吉日良辰:宣统三年(1911年)旧历七月十八日辰时(上午7到9点),溥仪开始读书了。

溥仪学习的基本课程是汉文和满文,十四岁起又添了英文。给溥仪当过汉文老师的主要有陆润庠、陈宝琛、徐坊、梁鼎芬、朱益藩,满文老师是旗人伊克坦,英文老师是具有深厚汉学功底的英国人庄士敦。

在十来岁以前,年幼的溥仪对书本的兴趣,并不如对毓庆宫外那棵桧柏树的兴趣高。在毓庆宫东跨院里,有棵桧柏树,夏天那上面总有蚂蚁,成天上上下下,忙个不停。溥仪对它们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时常蹲在那里观察它们的生活,用点心渣子喂它们,帮助它们搬运食品,自己倒忘了吃饭。后来又对蛐蛐、蚯蚓发生了兴趣,叫人搬来大批的古瓷盆缸喂养。

念书的时候,淘气的溥仪一高兴就把鞋袜全脱掉,把袜子扔到桌子上,师傅只得给他收拾好,再穿上。有一次,溥仪看见徐坊师傅(曾任国子丞,正四品)的长眉毛好玩,要他过来给摸摸。在徐坊遵命俯头过来的时候,给溥仪冷不防的拔下了一根。徐坊后来去世,太监们都说这是被“万岁爷”拔掉寿眉的缘故。

还有一次,陆润庠师傅(同治十三年状元,曾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竟被溥仪闹得把“君臣”都忘了。有次,溥仪无论如何念不下书,只想到院子里看蚂蚁倒窝去,陆师傅先用了不少婉转的话劝他,什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类(出自《论语》,“文”指文采、礼仪等,“质”指本质、朴实等,“彬彬”指均衡协调),溥仪听也听不懂,只是坐在那里东张西望,身子扭来扭去。陆师傅看他还是不安心,又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庄重就没有权威,所学也不牢固)。

溥仪不但不听,反倒索兴站起来要下地了,这时陆师傅着急了,忽然大喝一声:“不许动!”溥仪吓了一跳,居然变得老实一些了。可是过了不久,溥仪又想起了蚂蚁,又在座位上魂不守舍地扭起来。

九岁那年,为了促进溥仪的学业,宫廷为他配了伴读的学生。伴读者有两大好处,一是每人每月可以拿到按八十两银子折合的酬赏,二是被“赏紫禁城骑马”,虽然那时已进入民国时代,但在皇族子弟中仍然被看做是巨大的荣誉。得到这项荣誉的有三个人,即:溥杰(溥仪的弟弟)、毓崇(溥仪的族侄,伴读汉文)、溥佳(溥仪的堂弟,伴读英文,从十四岁时开始)。

伴读者有一点不好,就是代书房里的皇帝受责。“成王有过,则挞伯禽”(周成王小时读书有过错,他的陪读伯禽就要挨板子),既然有此古例,在溥仪读书不认真的时候,师傅便要教训伴读的人。溥杰是皇弟,打不得,倒霉的自然是毓崇。毓庆宫里这三个汉文学生,溥杰的功课最好,因为他在家里另有一位教师教他。毓崇的成绩最坏,这倒不是他没另请师傅,而是由于他念得好也挨训,念得不好也挨训,所以他的成绩低劣,可以说是必然的。

有人伴读之后,情况果然好了一些,溥仪在书房里能坐得住了。溥仪有了什么过失,师傅们也有了规劝和警戒的方法。有一次,溥仪蹦蹦跳跳地走进书房,就听见陈宝琛师傅(不满20岁就中了进士,点了翰林,做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对坐得好好的毓崇说:“看你何其轻佻!”

(未完,待续)


清慈禧皇太后画,状元陆润庠题


清状元陆润庠书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宣统   紫禁城   皇帝   满文   论语   伴读   末代   汉文   英文   清朝   趣事   民国   师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