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李云龙”斩杀匈奴单于,却给汉朝皇帝出了一道千年难题

公元前45年,北匈奴郅支单于请求汉朝将在其长安为质的儿子送回匈奴,善良的汉元帝派使节将人送回了匈奴,不久后,一个消息传入长安城,汉朝派去的使节被郅支单于所率领的北匈奴杀害,一时之间朝野震动,此时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等名将早已离世多年,朝政被石显等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面对如此大辱,懦弱的汉元帝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忍气吞声,于是只是安排三支使臣队伍前往西域要回遗体。

郅支单于杀完人后其实也是比较慌张的,害怕汉朝报复,逃到了康居国(大约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带),并时刻做好防卫工作,结果等来的却是妥协,于是匈奴人更加嚣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新派去的使者也扣留了,并与康居国联姻,形成政治联盟,时常劫掠汉朝边境,大有吞并乌孙国、大宛的并且做大趋势,自汉宣帝之后宁静了几十年的汉匈边境再起狼烟。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主人公陈汤登场。

陈汤由于之前父丧没有回家守丧,违反朝廷孝廉规,被人举报下狱,此时由于有人担保,加之主动请求出使外国,于是就被朝廷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到达前线后,陈汤提出了作战计划,即发动屯田的汉朝官兵,率领乌孙、车师国的部队,率大军千里奔袭,打击并消灭郅支单于。

校尉甘延寿也认同并准备像朝廷请示,陈汤认为朝廷公卿议论来议论去,不一定会同意,甘延寿犹豫着没有听从陈汤的计划,于是陈汤独自假托朝廷命令调动了屯田的官兵以及乌孙国、车师国等国的军队,胁迫甘延寿配合自己的计划,合兵四万,兵分两路,一路北上进入赤谷,另一路向南抵达大宛,最终汇聚于康居,包围了郅支单于。

经过一番苦战,匈奴全军覆没,郅支单于被射杀,成为第一个被汉朝杀死的匈奴单于。打扫完战场后,陈汤给朝廷发报,留下了那条千古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老子打的就是精锐”的味道?

随后陈汤班师回朝,然而对于如何处置陈汤,却成了摆在汉元帝面前的一道难题,以石显和匡衡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陈汤假传圣旨,不诛杀他就不错了,不仅不能封爵奖赏,而且还要惩罚,如果开了封赏这个口子,以后其他将领会争相效仿,于是陈汤被刀笔吏挑剔问罪。

刘向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向汉元帝进言,认为斩杀匈奴单于是连卫青霍去病都未有过的重大胜利,应该奖大功而略小过,立即停止对立功将士的调查。

经过一番权衡与争斗,汉元帝欲封陈汤千户食邑,赐爵关内侯,在匡衡、石显等人的抗议下,最终减为三百户。

这里面迁出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于那些有突出功劳,同时也夹带着重大突破条例的事情该如何处置的问题,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时常可能面对的问题,一个下属,往往可能很有才华,但是同时也带有诸多棱角,比如李云龙,能打仗,惹事也不含糊,陈汤也一样,立下了大功,但也捅了篓子。

对着这样的事情,处理起来很难把握火候,惩罚她吧,可能打击了人家做事的积极性,奖赏他吧,意味着鼓励这种突破条例的行为,怕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来效仿,可能扰乱团队的纲常。就像李云龙在干掉坂田连队后,老总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这抗命的毛病可是不能惯啊”!

所以老李就只能去被服厂“绣花了”,再比如后来打平安县城,老李功过相抵。

其实这类问题,只要赏罚明晰,处理起来也不难,像陈汤这样的旷世奇功,凯旋回来必须大张旗鼓的欢迎,搞庆功宴,赐千户侯甚至万户侯;但对于其过错,也必须申明,矫诏必须斩首,但按照汉朝的律令,可以缴金赎之(李广第一次被俘后回来就是被判死刑,后来是卫青将其赎回来的),因此令其罚俸一年以赎之,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像汉元帝这种讨价还价最后不痛不痒的封300户邑,既没起到奖赏的作用,也没起到惩罚的作用,作用是糊里糊涂的。

所以,对于带团队的人来说,奖,就要大张旗鼓的奖,罚也要条例清晰的罚,奖罚分明,干脆利落,这才能够产生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单于   汉朝   匈奴   延寿   西域   食邑   校尉   使节   大功   西汉   朝廷   难题   皇帝   千年   李云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