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末河南移民斑窥

山东省金末河南移民斑窥

邢恩和

大凡一个区域或省份的移民,一般以相邻区域或省份为主。据笔者分析,滨州市明初移民以河北枣强为主,本省内的东三府次之,山西洪洞再次之。河南省与山东毗邻,虽在山东西南,历史上中原逐鹿、天灾人祸频发,亦当有无数次移民过来,金末即有一次较大的河南移民山东的浪潮,其中或有移民滨州者,此事前人尚未专门论及,今不揣浅陋,聊做爬梳。

一、移民背景

​在金、元史料中,“壬辰年”(金正大九年,1232年)几乎是金朝灭亡的代称。史载“壬辰,天兵次唐(今河南驻马店)、邓(今河南南阳)……与金兵战于钧之三峯山,大破之,河南震恐”。金军大败,导致汴京围城年余,因饥荒、瘟疫(有人说是鼠疫,至今尚无定论)与兵祸,造成河南人口大量死亡与迁徙的事件,史称“壬辰之祸(变)”。

二、自发移民

战争、瘟疫和随之而来的饥荒,造成了汴京周边地区的百姓大量逃难流失,瘟疫高峰时汴京开门放人,城内也有大量人口流向东南,或北逾黄河,进入山东一带,其中进入东皋的就有两例。

1.​《​东皋王氏新茔碣铭》:王氏始居河南永州,为大姓……岁壬辰,天兵下河南,玮兄弟三人奉孟氏逾河而北,彷徉济岱之间,因止东皋而占籍焉。

2.《东皋郑氏新茔之记》:

按,郑氏先世南阳鸣皋人……祖源娶改氏,卒葬鸣臯。父和防失怙恃,遇金季乱,播于永。壬辰,河南初下,独以一身冒百险,转徙而北,己而有东皋之寓,因赘马氏,遂占籍为东皋人焉。

以上两例绝非个案,揭开了是年河南人移民山东的冰山一角,只是由于史料有限,以故余皆隐藏水中,不得眼见。虽然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但也可能以偏概全。为此,再看一则河南人移民济南的碑刻史料:

《奉训大夫淮东淮西都转运副使潘公神道碑铭》:公讳琚,字君玉,姓潘氏。其先本姬姓,毕公髙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子孙以邑氏。在唐有制策高第者,尝为宿迁令,卒葬宿迁,遂家焉。七世从伯祖竒由宿迁县教授徙邳,逮高祖,世居邳,为大姓,继有潜德,而祖尤重厚长者……二子:曰抚,同监邳州,醋以卒;曰择,公之父也。循直有俭德,年甫十四而孤,当金季戈兵扰攘之际,輙能自立持其家,无削弱之患。岁癸巳,天兵收河南,奉其母吴氏挈家北渡,翔集济南,遂定居焉,于是为济南人。

此例虽是济南移民,但济南与滨州毗邻,亦可视为移民滨州之旁证。

三、军事强制与半军事强制移民

据《元史.耶律楚材传》:“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城破后,速不台曾企图屠城,耶律楚材止住了蒙军的滥杀,却止不住蒙军的大肆“驱口”。蒙军北返时刻意掳掠人口北上,河南几空。这种惨痛经历从一座出土石碑上可以斑窥。

2002 年11 月30 日,在荥阳市贾峪镇白草岗村刘坟洼出土了一座元代刘氏祖宗大碑。该石碑记录了刘氏一族在蒙古入侵中的苦难经历:

“夫刘氏初祖者,郑州荥阳人也……大金壬辰兵革,谓其诸亲曰: 桑田变海,万民离散,未知陵谷迁变后,能得几人/全家存焉。身不由己,哀痛感伤。遂随大朝兵马北渡黄河,前到元州寓居。诣於/大朝戊戌,挈家老幼……该刘氏一族被掠夺至元州(今北京通州附近),后于“大朝戊戌”得以返回故里。而大多数为奴者得以解放,是在朱元璋灭元之后,此时距离“壬辰”离豫之年已经过去了136年。其中,也许有一些人如同刘氏一家返回河南,也许相当大的一部分就地生根,永远留在了蒙古、河北和山东西部、中部和北部一带。

那些被掳至北方的河南人,一部分到了蒙古,一部分留在河北和山东,或者成为官奴,或者成为皇室、蒙古贵族的家奴,或者成为蒙古贵族所圈占土地上的农奴,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了军。

​另外,汉军将领史天泽“(壬辰)招降老幼十万余口,将护北渡,使其自便处所,或使归乡里”,这其中同样或有留居山东一带者。

年代久远,​史料有限,粗略钩沉,以待来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河南   滨州   宿迁   移民   蒙古   天兵   山东省   河南人   济南   山东   史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