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1)列宁格勒保卫战(上)

列宁格勒始建于1703年,原称彼得格勒,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是苏联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城市。

这里是十月革命的摇篮,它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不仅在政治上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在经济上,也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而且,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是苏联海军舰队总部所在地。

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运输枢纽,陆海空俱全,共有10条铁路线通过这里,特别是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与莫斯科和苏联的其他地区联结在一起,因此,在国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希特勒认为,只有在保证完成占领列宁格勒之后,“才能继而打好占领莫斯科这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防工业中心这场进攻战。”

所以,在希特勒的对苏战争中,他把占领列宁格勒这一战略要地,看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确保能够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经指挥德军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陆军元帅冯·莱布为“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

“北方”集团军群下辖屈西勒尔上将的第18集团军、布歇上将的第16集团军和赫普纳上将的第4装甲集群,共22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

其中,第4装甲集群下辖曼施泰因上将的第56装甲军(辖1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1装甲军(辖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以及党卫军“骷髅”摩托化师。

他们由第一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共有兵员70万人,配备了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

希特勒限令莱布务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他宣称,届时,将在列宁格勒“皇宫广场”检阅军队,而且还要在著名的“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

苏军担任列宁格勒方向防御任务的是西北、北方2个方面军,共5个集团军,37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和10个装甲旅,由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

其中,西北方面军辖有第8、第11和第27三个集团军,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部署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境内,屏障列宁格勒;

北方方面军辖有第42、第23两个集团军,由米尔兹可夫上将指挥,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拉多加湖东西两侧,对芬军作战。

6月22日,“巴巴罗莎”行动开始,莱布统率下的“北方”集团军群,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向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

战斗打响后,德军轻而易举渡过涅曼河这一水上天堑,长驱直入,向苏联腹地推进。

列宁格勒战役示意图

在辽阔的北方战线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第56摩托化军,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就深入苏联境内40多公里。

6月25日,德军坦克推进到离陶格夫匹尔斯只有70公里的乌提那,第二天,第4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距离维尔纽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铁路中心——陶格夫匹尔斯几乎不到8公里的路程。

至此为止,在短短的4天内,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翻山越岭、攻城占地,向苏联腹地推进达300公里。

陶格夫匹尔斯原名“德文斯克”,是拉脱维亚第二大城市,位于首都里加之东南方约230公里的道加瓦河两岸,被多个湖泊包围。

该市系拉脱维亚东部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铁路线可通往里加、莫斯科、列宁格勒,与立陶宛、白俄罗斯及俄罗斯相连接的公路交通很发达,

为了完好无损拿下这个城市市内的一座大型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便于后续部队迅速越过西德维纳河,德军采取了突袭的策略。

隶属于德国军事谍报局二处的特种任务训练与建设第800大队,也就是第800勃兰登堡团,派出第8连的一支小分队,驾驶着缴获来的4辆苏制军用汽车,身穿苏军军服,口操流利的俄语,混进陶格夫匹尔斯市内,出其不意地占领了这两座桥梁,并在苏联激烈的反击下戍守河岸阵地长达两个小时,从而使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顺利渡过了宽阔的西德维纳河。

正在推进的德军第1装甲集群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得奥斯特罗夫-普斯科夫-卢加-列宁格勒一线失去了天然屏障,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

斯大林下令了撤销了库兹涅佐夫上将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由第8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少将接任,并任命瓦图京中将为方面军参谋长。

但是,苏军新指挥机构仍无法扭转战局,德军就像潮水般继续向苏军冲来,7月1日,随着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的失守,列宁格勒的形势越发险恶。

7月4日,德军又进一步突破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区内的斯大林防线。

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苏军在经过一场血战后,放弃该城,退往诺夫哥罗德。

于是,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在闯入俄罗斯大地之后,踏上了列宁格勒州的地界。

就在“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全力推进的时候,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两个芬兰集团军,为了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也于7月1日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从北、东两个方向与德军一起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全围。

如此发展下去,列宁格勒无疑成为德军的探囊之物。

在这种情况下,进展顺利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群司令赫普纳上将得意忘形地宣称,只要一举突破卢加河,他就拿到了打开通往列宁格勒大门的钥匙。

然而,列宁格勒的英勇保卫者们,是绝对不会轻易交出这把大门“钥匙”。

7月 10日,就在列宁格勒面临三面受敌的危急时刻,苏军统帅部任命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方向指挥部最高军事负责人,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委),并责成他们两人统一指挥“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作战行动。

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

伏罗希洛夫是一个老革命,他是1935年苏联授予的第一批元帅,后来又成为苏联统帅部成员之一。

普斯科夫失陷后,斯大林立即给在身在列宁格勒前线的伏罗希洛夫打电话。

“伏罗希洛夫吗?普斯科夫怎么又丢了?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上去吗?”

伏罗希洛失手里紧紧握着话筒,表示决心说:“普斯科夫我们丢了,但请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重新夺回来。”

根据德军的进攻态势,“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方向应该在列宁格勒西南和南部,北部只是次要方向,而且担任北部进攻的是芬军,战斗力相对比较弱。

伏罗希洛夫的“西北”方向指挥部紧急动员,号召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沿着卢加河畔,构筑一条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经卢加、北到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

在这条防线上,苏军部署了由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的卢加作战集群,其主要任务就是阻滞德军前进,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周围再构筑第二、第三条防线。

7月11日,德军第4坦克集群部队突破卢加防线外围据点波尔霍夫,朝着希姆斯克猛扑过来。

在卢加防线上,苏军拼死抵抗,为了挡住德国人通向列宁格勒的道路,投入了卢加战役集群的预备队。

7月14日,伏罗希洛夫和日丹诺夫向麾下的红军部队发出号召,要求他们“英勇地保卫自己的苏维埃国土和列宁的光荣城市”。

第二天,身为红军元帅的伏罗希洛夫亲自赶到前线,指挥列宁格勒第2民兵师向盘踞伊万诺夫斯科耶渡口的德军发动反击。

在第6装甲师地段,德军把掩护苏联民兵的坦克放到500米距离,然后,用88毫米高炮和100毫米加农炮突然开火击毁,但德军占据的两个村庄被苏联民兵夺回,接着,列宁格勒基洛夫步兵学校的学员也投入了战斗,这场残酷的血战持续到7月18日,缺乏火炮和重装备的苏联军民,顽强抵抗,挡住了德国装甲集群的进攻。

就在苏军在卢加战线与德军拼死作战的同时,苏军统帅部为减轻卢加方向压力,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的第11集团军从旧鲁萨前出到希姆斯克西南方向的索耳策地区,对德第4装甲集群第56装甲军的翼侧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

此举使得德军损失飞机400多架,坦克120多辆,伤亡1万余人,7月19日,“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下令暂停进攻。

此后,德军在卢加河畔据守待援达一个多月,从而为保卫列宁格勒的苏联军民,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准备时间。

莱布身材瘦长,动作有些迟缓。他不但在军事上积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处世圆滑,面对停滞不前的局面,在莱布的司令部里,有人建议印发请帖给各兵团和部队的司令官,邀请他们参加预定在“阿斯托里亚”旅馆举行的庆功宴,使进攻的部队以为,德军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

但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机,他的部队虽然一再企图突破卢加防线,但始终没有成功。

呆在“狼穴”的希特勒再也呆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到莱布的司令部,前线督战。

7月20日夜,希特勒的专车从“狼穴”出发,开向莱布的司令部所在地普斯科夫。

一路上,希特勒没有心思观赏外面的风景,只是一门心思看着一张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图,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地图上一个标着列宁格勒字样的粗大黑点。

“为什么?为什么莱布在军事上背运呢?在头两个星期,战争不是都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发展的吗?现在为什么会突然出乱子呢?这个在法国战役中赫赫有名的将军为什么在苏联老百姓匆忙凑合起来的防线面前却踏步不前呢?”

布莱认真研究过希特勒的性格,他知道,无论哪一个高级将领,如果引起元首怀疑,认为谁没有能力去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他就会立即被元首赶下台。

莱布见希特勒不辞辛苦来前线,他知道这既是自己的荣耀,又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信任,自己必须小心翼翼,要不然自己的宝位就不稳了。

第二天早上9点左右,莱布带着三位将军急匆匆来到希特勒的专列上。

希特勒见莱布来了,只是冷淡地向这个已经有点老态的65岁的元帅伸了下手,并向元帅的随行人员微微颔首招呼了一下,他没有请任何人坐下。

莱布简单介绍了一下战况,然后想向元首解释,自己的部队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突破苏军的防线,希特勒冷冷地看了一眼莱布,不耐烦地说:

“我不想听你介绍糟糕的战局,更不想听你解释!我给你两个集团军、一个航空队,给你占领布尔什维克第二首都的机会和光荣,但是你却在一条临时组织的防线面前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这简直是给你自己丢脸,你太让我失望了!”

希特勒越说越气,略略停了一下,稍稍缓了一口气,然后冲着低眉垂首的莱布说了句:“我们看地图去吧。”

莱布听到这句话,略微松了一口气,赶紧走到地图前。希特勒开始喋喋不休说道:

“你应该停止对卢加防线的正面攻击,在防线的西翼集中力量猛攻,就是在这里,诺夫哥罗德,和这里,金吉谢普。要猛攻,不要给敌人以任何喘息之机。”

“彼得堡一定要在最近几天内拿下来,只有如此,俄国在芬兰湾的舰队才会丧失作用。如果俄国的潜水艇失去了在芬兰湾和在波罗的海上的基地,那么它们就得不到燃料,它们就片刻也支持不住了。此外,瑞典的铁矿石才能源源不断地供应我们。如果兵力不够,你可以把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集群调过来。”

莱布犹疑地问了一句:“你是说,德军下一步的行动重点不是放在莫斯科?而是放在北路,也就是彼得堡吗?哈尔德的参谋部不是一直鼓吹应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中路吗,在他们看来,只要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战争也就宣布结束。”

“莫斯科的确很重要,但是,现在在我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占领和毁灭莫斯科应该是大戏的尾声,在此之前,应先在南方和北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特别是彼得堡,这个一直令我魂牵梦绕的城市,自然是应先占领,而且要彻底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俄国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你必须尽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它。”

莱布知道了希特勒的下一步攻击方向,回来后,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又多了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坦克集群,这为他更自由地运用军力提供了一定的余地;另一方面他感到压力也更大了,这就像赌博一样,赌注越大,一旦输了,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莱布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如期完成元首给他下达的任务,他的乌纱帽不但保不住,可能连命也难保。

此后,在卢加防线两边,双方紧急调兵遣将,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8月8日大雨倾盆,上午10时,德军首先从卢加河下游向苏军发起猛攻,德军炮火一齐瞄准苏军阵地持续狂轰,卢加河上顿时弹雨如注,恶浪排空。

德第41摩托化军所属第1、第6两个装甲师不顾恶劣天气,向着列宁格勒一金吉谢普一纳尔瓦铁路线以南的一片开阔地疾驰而来。

经过一天激战,8月9日凌晨,德第1装甲师占领伊兹沃兹。

第二天,德军以第1装甲师为先导,继续向前推进,直到列宁格勒的莫洛斯科维策车站附近,使得德军随时都有可能切断加特契纳至纳尔瓦的铁路交通,使苏军纳尔瓦、金吉谢普、爱沙尼亚3个作战集群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此,苏军“北方”方面军紧急命令新组建的列宁格勒第1近卫民兵师开赴这一地区,投入战斗。

列宁格勒街头,苏军正在运送一个空中侦察气球

8月12日凌晨,这支民兵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尚未来得及休整即与德军展开激战,但由于缺乏重装备,无法抵抗德军重型坦克的凌厉攻势,在给德军以重大杀伤后,撤往金吉谢普。

8月13日,苏军金吉谢普防区的激战继续进行,德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于当天下午3时,突破第1近卫民兵师据守的防线,占领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金吉谢普至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线。

另一边,在卢加河上游的苏军防线左侧,德军于8月11日开始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进攻,12日,德军沿着伊尔门湖西岸猛攻苏军“西北”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地——诺夫哥罗德。

经过3天的激战,苏军难抵强敌,开始后撤,卢加至诺夫哥罗德的铁路线也被德军切断。

这时,德军用肉眼就能隐隐约约地望见诺夫哥罗德市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顶部。

8月15日下午6时左右,德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推进到该市市郊。

16日清晨,苏军被迫从诺夫哥罗德撤出,诺夫哥罗德的失守,不仅使防守卢加弧形地带的苏军部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而且,也使德军有可能前进到楚多沃,从而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德军占领诺夫哥罗德后,就立即向东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进。同时,以部分兵力准备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文,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联系中断。

在卢加河中游防区内,虽然德军用2个师的兵力,于8月10日凌晨4时向卢加发起攻击,但在当地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多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

曼施坦因在德军一再失利的情况下,建议把第3摩托化师调往卢加河下游,以增强那里的进攻能力,加快向列宁格勒的进军速度。

这一建议被批准后,曼施坦因于15日挥师北上。与此同时,德军还以第50摩托化军继续在卢加牵制苏军。

就在德军向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紧缩包围圈,直逼拉多加湖,并在西南方向的克克斯戈利姆地区,向防守卡累利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的侧翼频频发起攻击。

这时,列宁格勒已处于三面受敌的危急之中,为了减弱德军的攻势,苏军统帅部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第34集团军,利用德第16集团军因主力北上而在旧鲁萨和霍尔姆之间出现的一个宽达80多公里缺口,从旧鲁萨沿铁路线,前出到德第1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德诺地区,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

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对苏军这一突如其来的凌厉攻势感到十分意外,他不得不重新命令正在北上的曼施坦因掉头南下,前往旧鲁萨地区,为第16集团军的被围部队解围。

8月21日,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2日,德第16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第56摩托化军的增援下,不仅解除了几乎被苏军围歼的危险,而且,还向前推进到旧鲁萨东南的洛瓦提河畔。

8月25日,苏第34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8月底,德军在卢加防线前遭受重大损失后,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

为了加强“北方”集团军群的力量,使其能一鼓作气迅速攻下列宁格勒,希特勒命令正在莫斯科方向作战的第39摩托化军北上驰援,攻打列宁格勒。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得到加强后,迅速以9个师的兵力向列宁格勒再次发动进攻,而这时,盖世太保部队为了在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后,能够“迅速恢复秩序”,紧紧地尾随大军后面,它们甚至印制了供各种车辆进出列宁格勒用的特别通行证。

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列宁格勒保卫者的处境更加困难,现在,他们只能经过拉多加湖和空中,与外地保持着有限的联系。

德军包围圈不断缩小,在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莱布看来,列宁格勒已经垂手可得。

德军的大炮和飞机开始对列宁格勒城区狂轰滥炸,列宁格勒的处境,开始变得十分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列宁格勒   装甲师   洛夫   希特勒   莫斯科   苏联   战云   方面军   集团军   保卫战   始末   德军   世界大战   防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