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到雁门关向突厥秀肌肉,没想到被突厥包围了,多亏李世民相救

615年,隋炀帝杨广领军到雁门关,向附属国和突厥展示武力秀肌肉,为的就是震慑诸国,没想到却被突厥在雁门关包围了。在此关键时刻,年仅十七岁的李世民跟随主将云定兴急忙北上救援,和各路援军一起成功逼退突厥成功救回杨广,而在这一战中,李世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广在后世的评价中本来就是毁誉参半的人物,因为征讨高句丽失败,又大兴工程,导致民力不支,百姓怨声载道,眼见隋朝内忧外患不断,突厥蠢蠢欲动,杨广为了震慑突厥和那些心怀不轨的附属国,领兵北巡并州边境,展示武力,向突厥等国展示大隋的强大。

不料,突厥竟然不按常理出牌,竟然发动大军联合其他附属国将杨广包围在了雁门关,意图活捉杨广掌控大隋。


危急时刻,杨广当机立断,派人突出重围搬救兵,号召天下勤王。但是各地勤王援军路途遥远,只有山西的屯卫将军云定兴最近,急忙领兵北上勤王。此时,年仅十七岁的李世民就在军中历练,眼看兵少将寡的云定兴准备和突厥正面硬刚,李世民知道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建议云定兴大张旗鼓,制造出大军到来的假象震慑突厥给各路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李世民自己带领着一千骑兵绕道突厥背后,旌旗招展,毫无惧色,摆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而突厥人虽说骑兵厉害,但是攻城不行,而杨广的御营将士为保杨广,都是奋力死战,一时间本就僵持不下,再看到李世民一副大军来援的气势,同时和亲突厥的大隋义成公主在突厥地位极高,也向突厥可汗禀报北方有紧急军情,而突厥大军眼看杨广就在眼前,不甘心放弃,左右为难,于是双方陷入了僵持不战的状态好多天,直到隋朝各路援军到来,突厥大军方知被骗,但为时已晚,虽然心中愤怒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撤军北归。杨广的包围也就此解除,成功脱险。


后世的人们总说是李世民救了杨广,虽然有些夸大,但是不无道理,尽管当时的李世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将,但是要不是李世民献策,恐怕云定兴直接就以少量的兵力莽上去对抗突厥数十万铁骑了,无疑是以卵击石,全军覆没的结局。到时候突厥无后顾之忧,杨广就真的危险了。正是李世民的计策拖住了突厥大军为各路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才让杨广转危为安。所以说李世民救了杨广的说法虽然夸张了点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能够营救成功,李世民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李世民之所以能起到这么关键的作用,重点就在于他懂得在全盘情况中把握关键所在,切中要害,将平衡局势的关键掌握在手里。自古以来奇才何其多,可是像李世民这样把兵法当中的虚实结合运用到极致并临危不乱的又有几人?


战国的赵括熟读兵书,哪怕上了战场也是一板一眼的拿着兵书操作,完全做不到与实际结合掌握要害,最终兵败被杀,四十万大军被坑杀。三国的马谡兵书也是烂熟于心,给诸葛亮出谋划策也是得心应手,是诸葛亮引为知己和老师的存在,可是街亭一战,马谡的纸上谈兵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不懂得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掌握不到战场要害所在,导致大败被依军法斩首,北伐也因此彻底失败。所以说,全局观很重要,但是从全局中掌控关键所在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雁门关   突厥   附属国   定兴   以卵击石   兵书   隋朝   援军   大军   肌肉   没想到   关键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