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逃过戴笠5次暗杀,找民间神医治病,却被一贴膏药巧妙毒杀

早年因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汪精卫,在中日鏖战阶段却公开投敌。

从“众星捧月”到“人人喊打”,只有短短数月时间。

1944年底,汪精卫去世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实际上,真正的缘由与他的身份脱不了干系。

公开叛国 逃过戴笠5次暗杀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趁蒋介石忙于开会之机,乘飞机离渝出走,旋即又中途转向,叛逃河内。

消息一经传出,日本首相近卫立即声称:“调整日华国交之根本方针——日本决以武力彻底消灭抗日国民政府,而与华方眼光远大之人士携手努力建设东亚新秩序。”

十日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的此次声明,公开投敌卖国。

起初,蒋介石还数次试图挽救汪精卫的政治生命,派出多人反复对其劝说,怎奈“落花有意水无情”,汪精卫的一意孤行,最终使二人彻底反目。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愤然写道:“通敌卖国之罪已暴露殆尽,此贼不可救药矣,多行不义必自毙也!”遂命手下心腹戴笠除掉汪精卫。

接到命令后,戴笠立即着手准备。

被蒋介石视为“匕首”的他,一向机警谨慎,深知此次刺杀汪精卫的行动必须从长计议,做好周密部署。

因此,在召集了一众精英人士后,戴笠针对性地制定了数套详细计划,充分调动各层社会关系,“强攻智取”皆考虑在内。

于是,一场低调又激烈的“河内运动”拉开了序幕。

然而,汪精卫是出了名的行踪诡秘,自叛逃后更是心机狡猾。

尽管戴笠一行人多番加强监视布控,依旧没能完全掌控汪精卫的行踪规律。

1939年3月20日晚,戴笠终于瞅准时机,下令夜闯汪宅。

十几名行动人员突破多重巡逻封锁,疾步登上二楼,直奔汪精卫的卧室。

三下五除二砸开上锁的房门后,手电筒照到一男子躲在床下,头部湮没在黑暗之中。

随即,数发子弹接连迅速出膛,那男子当场毙命。

见大功告成,众人悄然撤退,安全返回。

然而,第二日的晨报上却表示,案发现场死于枪伤的并非汪精卫,而是他的秘书曾仲鸣。

原来,那日曾仲鸣的妻子方君璧恰巧从香港来到河内。

汪精卫便将那间大卧室让与曾仲鸣夫妇住,自己临时挪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就这样勉逃一死。

得知此次行动结果后,戴笠愈发不甘心,立即着手布置第二次行动计划。

汪精卫虽幸免一死,也大力加强了防范,投降活动更加积极,在日方的秘密护送下很快逃离了河内。

接下来的刺杀行动中,不论戴笠投毒、派奸细还是埋炸弹,汪精卫屡次都能成功逃脱。

因为自叛逃后,除了戴笠以外,有许多人都想置汪精卫于死地,他早已习惯性保持提防,对接二连三前来投靠的故旧亲朋通通回绝,就连夫人陈璧君的交际圈也不放过。

对此,他曾发电文特别叮嘱道:“蒋严令戴笠动作,数日来乱杀人,盼妹等严防。勿出门,勿见客,出门彼必以汽车相撞,见客尤不可测,至要。”

一年之内,戴笠连续组织了五次刺汪行动,“屡战屡败”的结果使他不得不承认汪精卫深不可测,只好先暂停行动,等待更好的时机。

身体堪忧 遍寻民间神医

造化弄人,世事难料,1944年1月,汪精卫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原因追溯于1935年的一场意外,当时他尚未叛国,在一次公共活动中被乱枪击中,虽无性命之忧,但那枚子弹的弹片却一直留在体内。

如今六旬高龄的汪精卫身子骨大不如前,考虑再三后,他决定将残留的弹片取出。

这场手术于1943年底完成,可结果却不容乐观。

陈年的旧伤非但没有愈合,反而诱发了一系列感染病症,大大加剧了痛楚。

不仅如此,频繁地遭遇刺杀也给汪精卫精神上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身心双重受挫使他整日卧病在床,双腿渐渐没了知觉,甚至大小便失常,情况堪忧。

1944年1月8日,汪精卫身体忽然发热,背部剧痛,初疑为旧伤复发,后又诊断为风湿神经痛。

一时间,汪府上下手忙脚乱,夫人陈璧君急得夜不能寐。

眼看丈夫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试试民间偏方呢?

于是,她便四处托人打听,几番打探之后,在江苏无锡一带找到了一位“神医”。

此人恰巧专治骨伤疮毒,尤其擅长用膏药治病,据说他调制的膏药一贴就灵,总是药到病除,人送外号“刘一贴”。

陈璧君一听,哪还顾得上打听更多的底细,连忙派人去请。

1944年2月14日凌晨,一辆黑色小轿车和三辆军用卡车停在了刘一贴家门口。

见“来者不善”,刘一贴背着药箱远远就绕道而走。

“不要跑!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一贴先生吧。中央的陈秘书长和屈市长,久闻先生大名,今天特地来拜见。”

几名黑衣人上前将刘一贴团团围住,为首者冷冰冰地说道:“信不信由你,我们只是奉令办事,请吧!”

刘一贴从未与这样的“高层人士”打过交道,便发自本能地开口拒绝。

这时,从车上下来两人,一边鞠躬一边说:“刘先生,让我们找得好苦,若不是大清早来这儿守候,又恐怕今日难见面。我们实在敬佩刘先生您的医术,特地专程守候,还望先生见谅。”

说话这人正是陈璧君的侄子、陈春圃,他的语气十分诚恳:“我特地邀屈市长一道来请刘先生,的确慕名而来!只要能治好汪委员长的病,必有重金相赠,何须还让您在这破庙中栖生呢?”

经陈春圃一番解释,刘一贴这才明白,自己是被“请去”为汪精卫治病。

车子启程后,刘一贴并未被直接带到汪精卫面前,而是安排在了南京一处豪华酒店住下,门前门后都有士兵举枪守卫,非必要不能踏出房间半步。

名义上是在保护他,实则是将他彻底软禁,以防搞小动作威胁到汪精卫的生命安全。

自小家中苦寒的刘一贴从未见过这样大的阵仗,可他从始至终却表现得异常平静。

多番周旋 一心为亲报仇

原来,刘一贴与日本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对亲日派更是憎恶至极。

早些年间,他本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儿子和儿媳妇喜结良缘,很快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家里每天欢声笑语不断,日子过得简单又温馨。

噩梦的开始起源于日军入侵,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刘一贴一家也难逃厄运。

除了他本人以外,老伴和儿子一家三口全部惨死于鬼子的屠刀下。

那天傍晚,照例外出治病的刘一贴回家后,眼前所见的一幕成为了他一生的噩梦。

自那之后,他便下定决心报仇,可苦于没有机会接近日本人,数年里倒也“相安无事”。

汪精卫已经倒戈日本,其言行之丑恶更甚于日本人。

如今有这样一个理由送上门来,刘一贴将计就计,默默开始筹划起来。

于是,面对汪精卫的软禁,刘一贴并不计较,他安安静静地在房间熬草药,一副忠于职守的样子。

几天后,陈春圃终于放下警惕,派人将他带到汪精卫的官邸。

一见面,刘一贴就立刻问候,一口一个“委员长”地叫着。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他手上一刻也不闲着,按摩、推拿、擦药,全程行云流水。

约莫一个小时后,刘一贴从药箱中取出一贴膏药,毕恭毕敬道:“委员长,这是我家的祖传秘方,贴上以后过两日,病情就会有所好转。”

可姜还是老得辣,这“祖传秘方”的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不得不令人怀疑。

果不其然,待刘一贴走后,汪精卫立刻揭下那膏药,命专门的药剂师拿去化验,若有一丝破绽,他便立刻将刘一贴了结。

庆幸的是,膏药成分并无不妥,只是常见的中草药。

没有抓到把柄,汪精卫只得半信半疑地贴上膏药,过了几日,竟明显感到身体有了好转。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刘一贴每隔几天就被带到汪府治病,临走时总会为汪精卫贴一副膏药。

多次坚持治疗下,汪精卫的疼痛消退了许多,精神气也上来了。

夫人陈璧君见状,连连夸赞刘一贴的医术,还赏了不少稀奇珍宝。

可这并未令多疑的汪精卫掉以轻心,他叫来好友罗广霖,阐明扼要后,指使他拜刘一贴为师。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监视刘一贴的举动,还能将那祖传秘方学到手,今后一劳永逸。

面对这样的“请求”,刘一贴自然推脱不得。

可他也不傻,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加谨慎,小心翼翼地与罗广霖相互周旋。

为了稳住罗广霖,避免汪精卫起疑心,刘一贴每天都会花费大把的时间与罗广霖交流医术,从最基础的膏药处方开始分析,以消磨对方的耐心。

时间一长,汪精卫渐渐看出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可奈何自己的身体等不下去了,只得暂时作罢,继续接受他的独家治疗。

不动声色 留下致命一击

渐渐地,汪精卫的双腿恢复了知觉,已经能自己站起来。

这天,刘一贴照例上门复诊,仔细检查了一番后,面露喜色道:“委员长,这副膏药贴上后,委员长就能行走自如,再无后患。”

听闻这话,汪精卫难掩激动:“太好了,哪想到我今生还能遇上你这样的神医,待我病好以后,一定重谢!”

“大可不必,能为委员长治病是我的福份,也是天下百姓的大幸!”

说罢,刘一贴便取出这最后一贴膏药,嘱咐一旁的陈璧君:“只需照着原来的药方,服下两剂药,待两个时辰过后,敷上这贴‘散毒膏’,便可彻底康复。”

这次离开后,刘一贴并未按往常的路线返回酒店,而是趁人不备,轻手轻脚地上了一辆路边的黄包车,眨眼的功夫便消失不见。

对于这位“老实本分”的老师傅,手下人早已放松了警惕,此时全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汪精卫身上,丝毫没有察觉不对劲。

汪精卫按照叮嘱服下药、贴上“散毒膏”后,便沉沉睡去,这一觉整整睡了八个小时。

醒来时,竟是被一阵刺痛激起,全身上下火烧火燎,他赶忙叫医师来看。

原来,问题出在“散毒膏”上,里面藏着足量的蝎子毒和蜈蚣毒,剧毒攻心,百药难治。

这下汪精卫总算反应了过来,自己彻底上当了!

可“始作俑者”早已逃之夭夭,辗转多次后离开了南京。

在刘一贴走前居住的酒店房间里,一封信赫然躺在桌面中央。

上面写道:“厚礼不该收,既收也不愁;平生药一贴,医人不医狗!贴在狗皮上,致命狗一条,苍天终有眼,助我仇报了!”

人去楼空,还敢大胆留言,实在令人气愤,但汪精卫夫妇却顾不上追讨刘一贴,此时保住性命才是第一位的。

于是,陈璧君陪着丈夫遍寻名医,可就连高级教授也表示于事无补。

无奈,他们只好前往日本,再次接受了手术治疗,哪知此后便彻底一病不起。

1944年11月10日,日方致电汪精卫的长子汪文婴:“汪兆铭(汪精卫又名)今晨6时体温40度,脉搏128,说呓语。”

当天下午4时,汪精卫因“骨髓肿”客死东瀛。

自公然叛变后,汪精卫也步入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在人生的倒计时里,他躲过了无数次暗杀,可最终还是插翅难逃,被一贴膏药毒杀。

这场轰轰烈烈的“讨汪行动”终于落下帷幕后,“民间英雄”刘一贴收获了众多关注。

可他行事低调,人们只知道他辗转至下关码头乘船北去,离开南京后便不知所踪,之后再也没了消息。

数十年过去,关于这桩奇事,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段子。

但是对于汪精卫而言,真正打败他的并非是刘一贴,而是自己的良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膏药   神医   河内   祖传秘方   委员长   医术   日本   贴上   蒋介石   巧妙   民间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