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国意识”追求的囚徒困境


日本作为现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谋取世界政治大国的设想、行 动、手段一直在持续进行,希望能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固定日美安保同盟的前提下,企图逐步实现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构 想。由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人民的历史负债,日本要想从经 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必须要过美、俄、中三国的关口障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国民劣根性透析

美中日三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茅,三国分别被卷入第二次世界 大战,面对人类出现的灾难,三个国家的国民在自己民族生死存亡的 关键时刻,各自的民族意识通过国民性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美国人具 有契约意识,并履约国家;中国人顽强抵抗、精忠报国;而日本人则 充分展示出愚蠢顽劣的国民劣根性。

● 日本人的奇特古怪

美国著名学者托兰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一书中描述:“对大多 数西方人来说,日本人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他们使用工具的方法是错 的;他们在铁砧上打铁是蹲着的,他们使用锯子或刨子时是拉,而不 是推的;盖房子先盖屋顶。日本人做一切事情都是与别人相反的,话 倒着说,书报倒着念,文章倒着写(这里指动词在宾语后面);人家 坐椅子,他坐在地板上;鱼虾是生吃的。讲完一段个人的悲惨遭遇 后,他会放声大笑;穿着崭新的衣服掉进泥塘爬起来,还面带笑容;有话不明说而是说反话,讨论问题时,拐弯抹角,在家里用过分的礼 节款待你,在火车上却粗暴地又推又搡;杀了人还要向仆人道歉说把 屋子弄乱了。”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看似奇特古怪,但他们始终认为随时都会大祸临 头,这种危机感与紧迫感源于日本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史以来,日本 列岛饱受海啸、台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的侵袭,环境险恶、资 源缺乏,造成了多数人有着生存危机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由于日本人长期以来,为了生存,而对外来 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结果,是合金文化的“合金特质”的特殊 反映。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日本人的行为是多么自 然了。

● 日本人的愚蠢顽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的夺岛之战中节节败 退,在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日本空军“樱花特攻队”在传统武士道 精神驱动下,向进攻的美国军舰发起一轮轮、持续不断的自杀式战术 攻击。日本武士道精神不承认失败,因热衷于切腹而被称为不知投降 的军队;神风特攻队大多是由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敢死队,驾驶 焊死舱门的飞机,直接撞向美舰;连国内的妇孺老弱也以极大的耐力 忍受战时的苦难,拼命地生产耕作为所谓天皇尽忠,“保卫祖国”。

樱花精神使日本民族意识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强调对天皇与 大和民族的绝对忠诚。这种民族意识有明显的两重性,如果将其朝正 确的方向发扬光大,可以成为对民族、人民大众乃至全人类的热爱;但如将其加以扭曲,便会向病态的方向发展成为狭隘的民族仇恨、盲 目的民族自尊。二战期间的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正是这种病态 发展的结果。

面对武士道精神的野蛮与疯狂,美国感到,攻击日本本 土,有可能要付出近百万美军士兵的性命,这是崇尚个人生命高于一 切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绝对不能接受的现实,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 弹,减少进攻日本国土的牺牲,就成为尽快结束战争的唯一选择了。

● 日本人的实用主义

历史表明,日本民族是一个通权达变、适应性及变更性极强的民 族。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长期以来与世隔绝,与其发生关系 的邻国只有中国和朝鲜。毫无疑问,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独特之处就是资源缺乏、耕 地稀少、生存空间狭小,如果在接受中国儒家的仁慈、礼仪、信义等 传统文化的同时,再接纳其“惰性”,恐怕就难以生存。它使日本不 得不经常重复进口、消化、修改中国文化,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和文明水准。

天皇在历史上每逢国家重大事件,给军队、国民下达命令时,在 强调儒家文化为其所用的内容时,大多不考虑仁慈,这个中国儒教 的核心美德。忽略仁慈而强调忠诚,恰恰是日本儒教所独具的特征。 1945 年 8 月 14 日,日本宣布投降时,世界目击了这样一个事实,“忠”发挥了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作用。许多了解日本的西方人 曾认为,让日本投降是不可能的,他们坚持认为让散布在亚洲和太平 洋诸岛及本土的日军和平地放下武器,那是天真的想法。许多日军在 当地没有遭到过失败,他们确信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正义的。登陆美军 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在战争中日本人无所谓畏惧,他们是一个好 战的民族。这些美国分析家没有把“忠”的作用考虑在内。天皇一说 话,战争也就结束了。在无线电播放天皇的声音之前,顽固的反对者 们曾在皇宫四周布置了一条封锁线,企图阻止其发表停战宣言。但是 停战诏书一经播放,它就被接受了。满洲或爪哇的战地司令官也好, 日本国内的东条英机也好,无一人反其道而行之。

据《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 克特描述:“日本人现在以遵循和平道路的方式来体察陛下之心,而 一星期以前,他们还认为体察陛下之心就是要不惜捐躯,即使用竹枪 也要击退之夷狄。”天皇作为日本民族维系力的巨大作用虽与西方崇尚平等、自由、民主的个人主义价值体系格格不入,但占领军终将其 保留下来,此虽形同虚设,但终不得不设。

“忠”的行为方式似乎最终使日本本土免遭毁灭,但这仅属文化 表层因素,印入整个民族血液深处的“实用主义的幽灵”,作为其深 层文化发挥着“魔力”。日本人永恒不变的目标是名誉,首先必须使 自己受人尊敬,一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是他根据情况需 要既可拿起亦可放弃的工具。当情况改变时,日本人也能改变其态 度,转向新方向。除了少数顽固分子,日本人不认为有必要对美国占 领军展开抵抗和组织地下反击,他们并不感到有固守老主义道德的必 要。正如本尼迪克特描述的:“外国记者们早晨手握着短枪着陆,到 了中午就收起了武器,到了傍晚他们就外出购买小商品了。”

对日本人来说,只要多数人同意,它就是“正确”的,譬如德川 时代,拥护德川幕府体制被视为“正确”,而后来“尊王攘夷”却成 为正确的。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大力宣传“世界一同”, 但战败后,日本人认为,既然在太平洋战争中粉碎了日本这架使人敬 畏的经济和军事机器发祥于一个民主社会,那么,民主显然就是不二 法门了,和平与民主就立即成为日本至高无上的奋斗目标。

对日本人来说,时代不同正义的含义也就不同;所谓正义事业是 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神风 特攻队用自杀的方式效忠天皇、保卫国家,到转瞬之间军队全部放下 武器,再度效忠天皇替国家分忧同工异曲的行为了。因为日本是一个 没有“绝对正义感”的功利主义民族,在面对生存危机时,他们具有 极强的适者生存和为我所用的特殊能力。

日本谋取政治大国的路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一败涂地。战争末期,日本本土遭到美国空 军“地毯式”的狂轰滥炸。广岛、长崎之灾,国土几乎成为一片废 墟,以至于站在首相官邸的高岗上可以望到东京湾。战后的日本苍凉 凋蔽,美国士兵手中的两三包香烟便可换来一切东西,从祖传珍宝到 女人。人们预言:“日本经济的前景是退回到自给自足小国地位。”然 而,日本列岛上发生的事实却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战后日本趁朝 鲜、越南战争“特需繁荣”之机,迅速完成医治创伤的工作,经济纳 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在与国内人力资源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 指导下,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努力日本完成了现代化的进程,发展速度 迅猛异常,大有取代美之问鼎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之势。

在经济上美国的国家利益是要求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贸易原 则的通行,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得到经济活动所需足 够有保证的资源供应。中东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纽带。中东石油是 美国和西方工业运转的生命线,是所需能源的产地,其在全球战略地 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绝不会放弃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战后 40 多年来,美国一直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日安全条约实施对盟国 的管理。

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加强了其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日本从三 木内阁时代起提出的环太平洋合作设想,就暗含在亚太区域,特别是 东亚地区加重政治分量的意图。作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日本正在寻 找自己的所谓“政治个性”。在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中不会完全听 命于美国。日本最终目的是要在军事上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要成 为政治大国,首先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控制资源,建立巩固的势力 范围。

日本为谋求与美国分享世界领导权,建立日美欧共同管理世界的经济体制,决定以东亚为重点,在推进区域合作过程中力图建立自己 的“势力范围”,以期应付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的挑战并 与之抗衡。在东亚经济圈中日本所起的作用是:依靠本国雄厚的经济 实力,以增加直接投资和扩大开放国内市场,来进一步加深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通过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增加 进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加工工业产品,改善贸易不均衡。扩大直接投 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把生产据点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和 东盟国家。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和提供政府开发经济援助,从 而逐步形成一个拥有 3.5 亿人口,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分工合作的经 济圈。因此,所谓“东亚经济圈”构想是日本力图挟经济优势,通过 贸易、投资和援助三位一体的战略把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纳入 其经济势力范围,从而巩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最终自然形 成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合作体系。

亚太地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对美国都是至关重要的,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已超过 440 亿美元,美国与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比欧共体国家的贸易额多 50% 以上,日本有 将近 1/3 的出口产品销往美国,亚洲“四小龙”的出口产品也大约有 30% 输往美国。尽管日美两国是一种同盟关系,但美国出于自身全球 发展战略的考虑,是不会轻易让日本独占东亚魁首的,因为美国在东 亚地区的贸易是入超,而日本在这一地区是出超,双方的经济利益在 这一地区碰撞摩擦得非常厉害。过去,这种利益冲突大都是以日本的 某种让步或者以日美间政治协调得以暂时的缓解。

进入 20 世纪 90 年 代,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落和地域集团的形成已日趋难以协调。更深层 次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极度贫乏的“经济大国”,如 果将自身“世界加工厂”智能、技术优势与东亚地区丰富的经济战略 资源的天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加速其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军事 大国迈进的步伐。如果美国把东亚这块战略要地拱手相让,就等于它 在二战中以及以后 40 多年通过控制资源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战略设计统统化为泡影。

美、俄、中三国关口的障碍

日本作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对其“二流强国”的政治从属地位早以 心怀不满,持续性的日美贸易摩擦就是对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初始挑 战。日本参议院通过了向海外派兵的法案,就是日本启动谋求政治大 国甚至军事大国的表现。面临守成大国与新兴崛起强国的矛盾,美国 借助海湾战争和“广场协议”,从军事、经济两个方面遏制了日本迈 向政治大国的进程。

海湾危机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实现既定目标的机会,通过控制世界 主要能源产地以确保美国在欧洲仍旧行使一定的发言权的战略地位, 同时在资源上控制并建立遏制日本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进 击地”。

为此,美国迅速调整其海外战略格局,实现从欧洲向海湾地 区的战略大搬移,奠定在能源经济基础上的区域战略调整,同时也再 次反映了美国传统的国家安全利益。正如布热津斯基毫不隐讳地指 出:“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运掌全球。因此美国必然把大洋彼 岸的阵地(包括西欧、远东、南亚)视为美国的防御前线,从而避免 从美国本土进行防御。”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美国及西方国家与日本积累了大量贸易逆 差,希望通过日元升值,减少对日贸易的逆差,双方签署了“广场协 议”。世界各国游资借日元升值之机,大量涌入日本。日本没有与时 俱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而是让游资大量涌入房地产业, 从而推高了日本房价的泡沫。由于日元的升值,不仅影响到了日本的 出口,还吹大了日本国内的资产泡沫,最终导致日本资产泡沫破裂、 经济步入长期衰退。

美国在货币领域内不断敲打日本,看似日益高涨 的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核心目的是要终结日本战后借美苏冷战,长 期享受“搭便车”的红利。日本是一个仰仗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附 庸国”。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既搭乘了美国安全保护伞的便车,又规避了“大国兴衰的陷阱”,也就不得不把调整国际收入的部分主 动权交予了美国。

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目标是追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二战胜利的政治遗产,占有原日本北方四岛 领土,并拥有主权,双方至今存有领土之争。在美俄长期军事对峙中,日本始终唯美国马首是瞻,不断参与对俄发起的经济制裁,并始终坚持要求收回北京四岛,在国际关系中双方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是工业日本与农业中国的 较量。日本完成了近代文明,取得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成果,以钢铁 洪流般的雄厚实力对中国开始了一场灭绝种族的屠杀。日军在南京的 大屠杀,30 多万中国军民死亡的惨痛现状,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当时 的中国军队猛醒过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临种族灭绝的 险境。此后,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起许多卓有成效的战役:台 儿庄大捷、徐州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中条山保卫战、 昆仑关大捷、万家岭大捷等;同时组建中缅远征军:“一寸山河一寸 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铁血男儿出境打击日寇,屡获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付出了 三千万军民的生命代价,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战后日本历 届政府大多不能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给予中国人民世代和平友好的 国家承诺和保证。这都是日本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的现实制约因素。

一般观点将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美国的扶植、朝 鲜、越南战争的“特需繁荣”及日本未经本土决战的打击。以此推 论,发生在那个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奇迹”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特殊 国际环境中偶然的产物,我认为失之偏颇了。

“合金文化”是日本社会发展成功的奥秘。险恶的地理环境和生 存条件,造就了日本民族视野向外,极力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改造利 用的文化传统。它使日本成为一个具有强烈集团意识和多重信仰、多 样化思维方式的通权达变,没有绝对真理的民族,正是这种具有合金 特质的文化模式使日本能够顺利实现“汉化”“西欧化”及战后的“民 主化”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奠定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

战后日 本从一个遭到沉重打击的战败国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现了近百 年来靠军事扩张用战争都没有到达赶超欧美的目标。其高速发展的经 济奇迹,源于优先发展重化工业、贸易立国、高积累及科技立国等一 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及有效实施。日本的经济奇迹是其文化 的成功。

日本做为世界经济强国拥有科技水平较高的高端制造业,人均寿命超过84岁位居世界前予,青山绿水优美环保的自然环境、社会安定、秩序井然、公民素质水平很高,勇于在全球経济社会发展中承担大国责任,并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好和平的人民。日本政府只要勇敢的承认历史,面向未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也只是具有语义学上的概念了。但是,这需要日本民族有一次脱胎换骨对自身文化的彻底反思,方能不蹈历史覆辙。

摄影 黄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日本   日美   大国   东亚   囚徒   日本人   美国   战后   困境   意识   民族   政治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