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绚烂,终生孤寂,一生传奇,她是汉奸还是天才?

[喝彩]7岁写小说,11写章回体《摩登红楼梦》,12岁开始发表作品,23岁名震上海滩……她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是“汉奸的夫人”,是“文字上的天才”……

[喝彩]她最大的梦想是出国留学,却未能完成学业;她受母亲影响很大,一生渴望母爱,至死也未能与母亲和解。

[喝彩]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用一颗淡漠的心冷眼旁观人间疾苦,用一支笔演绎出了无数个绚烂而孤寂的传奇故事,她就是“出名趁早”的张爱玲

[喝彩]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西式洋楼里,那是李鸿章给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陪嫁的一座大宅子。她的奶奶是李鸿章的爱女,她的父亲是李鸿章的外孙,她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

[喝彩]不了解她的人会说,她一世孤傲,不近人情,薄情寡义,刻薄冷漠。了解她的人会说,她一颗真心,勘破世情,半生绚烂,终生孤寂。

[喝彩]不管怎样看待她,她终究是一世真性情的女子,在原生家庭里撕扯半生,在爱情里受伤,在苦难中逆袭,却在困顿中找到一人厮守,她终究还是造就了独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传奇。

[喝彩]想要了解张爱玲,不得不了解她身边的人,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这些和张爱玲息息相关的人物,走进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1.黄逸梵,张爱玲的母亲。她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是南京水师提督,与李鸿章家族是世交。大家族小姐的眼界和格局,以及接受的新潮教育,使得她走在了新派思想的大道上。她想要的生活是,在洒满阳光的西式小洋房里,品着咖啡,读着报纸,谈论着艺术,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她不甘心被困在一个没落大家族的牢笼里呼吸“鸦片”的味道,也不甘心一辈子守着一个固步自封、抽大烟、逛青楼,坐吃山空、不思进取、骨子里刻着男尊女卑的男人。

黄逸梵,虽然裹着小脚,内心却住着一个“出走的那拉”。她并没有因为一双小脚向命运妥协,却给这双小脚穿上了高跟鞋,跳出了优美的舞步;她还给这双小脚穿上了滑雪鞋,在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里,划出了翩若惊鸿的飘逸仙子;她还蹬着这双“三寸金莲”,在泳池里扑腾,在大海里畅游……

她用这双小脚走过很多国家,踏遍了千山万水……她挣脱了枷锁,努力地绽放。她可以把阿尔卑斯山踩在脚下,却无法带走属于张家的子孙,但她却带走了原本属于张爱玲的温暖和爱。这也导致了母女两人一生的疏远和隔阂,阴差阳错到死都没能和解。

黄逸梵唯一为张爱玲做的极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坚持把张爱玲送进学校,接受了正规学校的教育。

黄逸梵,第一次带着几大箱古董出国留学时,张爱玲4岁,归来时,张爱玲8岁。离婚后第二次远赴欧洲,张爱玲10岁,归来时,张爱玲已16岁。这些成长残缺的时光里,张爱玲埋葬了无数对母爱的期盼和渴望。

黄逸梵,看过这个世界,迫切地想把女儿打磨历练成才。她肯定了张爱玲遗传自她父亲文学上的才能,以及遗传自她的绘画天赋,却无法忍受她生活方面的“低能”。

她是富家小姐,由佣人带大,除了爱,她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做。所以她不知道天黑了要掌灯,要拉窗帘,甚至门铃在哪里都不知道……她不会洗袜子,不会用肥皂,不会冲咖啡,不会削苹果……除了那支笔在她的手里应用自如,其它东西好像都无法掌控。她是文字上的“天才”,也是生活中的“笨猪”。

2. 张廷重,张爱玲的父亲。他被母亲严格教育,接受过古典传统文化的教育,通晓古今,博学多闻,却又生性懦弱、固步自封,他身上有着典型的世家遗少的纨绔做派。他为张爱玲打开了古典文学的大门,在张爱玲7岁时,父女俩曾有过短暂的,在书房研读《红楼梦》的快乐时光。他也把对无法把握的妻子的愤恨,都发作在了儿女身上,甚至把张爱玲囚禁在地下室长达半年之久,一条鲜活的生命,几近凋零……

张廷重也是可怜的,他掌握不了自己的童年,在强势母亲的教导下逐渐变得听话、懦弱、没有主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婚姻,无法得到妻子的肯定和认可,也理解不了妻子追求的自由;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女儿,女儿坚持要接受正规学校的新式教育,要逃出他的手掌心;他也掌握不了“五四运动”新思潮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只能靠“鸦片”麻痹自己,躲在深宅大院里,挥霍着看似挥霍不完的祖产。

3. 张茂渊,张爱玲的姑姑。和哥哥的严格教育不同,她在放养下长大,接受了新式教育,受西方和“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追求女性独立和自由。和张爱玲的母亲一样,是那个时代“出走的那拉”,她们一起数次出洋留学。母亲和姑姑一个弹钢琴,一个唱歌的情景,成为了张爱玲印象中最美好的一幕。

张茂渊,成为了张爱玲悲惨人生中的那一束希望的光。因为时局动荡,张爱玲无法去伦敦大学求学的时候,也是姑姑,想办法把她送到了香港大学继续读书。

后来张爱玲再回上海,也是和姑姑一起相依为命地生活了十年之久。虽然生活窘迫,张茂渊却像妈妈一样,照顾了张爱玲整整十年,给了张爱玲人生中少有的亲情和温暖。直到张爱玲的作品轰动上海滩之后,她俩的生活才逐渐好转。

张茂渊是个有教养且有魅力的女人,在去往伦敦的轮船上,她认识了李开第,两人相恋。后来,在得知李开第不得已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与另一个叫夏毓智的女子有了婚约后,她果断抽身,还与他们成为了朋友,从此不再谈婚论嫁。

1965年李开第的发妻去世,临终感谢张茂渊对他们感情的成全,并把李开第托付给了她,足见对她的感激和信任。“十年浩劫”期间,她不离不弃地照顾被打成右派的李开第,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1979年李开第被平反,他的女儿李斌感动于两个老人的真挚感情,极力撮合。在她的见证下,两位老人在78岁高龄,完成了执子之手的夙愿。张爱玲一直对姑姑存有感恩之心,得知这个消息后,经常从美国给她寄钱以报答当年的陪伴和照顾之恩。

4. 胡兰成,张爱玲的初恋,也是第一任丈夫。1943年,在张爱玲红透上海滩的时候,胡兰成走进了她的生活。他的出现既是对张爱玲内心渴望的爱情的成全,也是毁灭。

张爱玲的笔下,曾写过无数个婉转缠绵的爱情故事,而她自己的感情却是一张白纸。

胡兰成,利用和张爱玲极为相似的经历:都因为钱受过别人的冷嘲热讽,都曾在外乡飘零,都曾以文墨为生……打开了张爱玲渴望“现世安稳”的心门。

胡兰成,这个看似多情实则无情的人,用他的文采和侃侃而谈的口才吸引了张爱玲,把那个孤傲清高的人儿,变成了低到尘埃里开出的花朵。

但是这个只把女人当欲望、跳板、视婚姻为儿戏,极度自私的男人,几个月后就抛弃了张爱玲,转头和17岁的护士结婚。后来又先后与不同的女人结婚,据他自己的自传,与他先后正式结婚的女人就多达8人。

张爱玲最终跳脱出了感情受伤的痛苦漩涡,与胡兰成诀别,还随信寄了仅有的30万块钱,以免他生活困顿。这份对自己爱过的人的真性情,可见一斑。

胡兰成,不但摧毁了张爱玲的爱情,弃她而去,还给她带上了一顶“汉奸”的帽子,逼的张爱玲不得已再次逃亡香港,最后以难民身份辗转去往美国,最后客死他乡。

5. 赖雅,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他曾是美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年轻时喜欢自由,热情仗义,出手阔绰,任性地挥霍掉了金钱也糟蹋了自己的身体。导致他遇见张爱玲时,除了满腹经纶,就只剩下居无定所和孱弱的身体了。除了知识渊博,他一无所有。但是他阅历丰富,内心充满柔情,满心满眼都是对张爱玲的爱和欣赏,没有一点点其他的杂质。这份纯粹的爱,正是张爱玲一直祈求却无法得到的,所以她们的结合,除了相遇太晚之外,也算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1956年,36岁的张爱玲和65岁的赖雅在纽约登记结婚。赖雅是张爱玲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时时为她牵挂,处处守候,事事为她操心的人。虽然她们从此开启了一起流浪和漂泊的生活,虽然困顿多于安逸,苦涩多于甜蜜,但张爱玲还是时刻把他带在身边,细心的照顾他,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因为她们之间在乎多于淡漠,信任多于猜疑,她是他的心头宝,他是她的精神支柱。

送走赖雅后,张爱玲给自己冠以“爱玲赖雅”的名字,从此离群索居28年,直至1995年9月8日其尸体在公寓里被发现。无人知晓她死于何时,但是她神态安详而从容,证件放在显眼的位置,提前3年立好了遗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6. 张子静,张爱玲的弟弟。因为是张家的男孩,和张爱玲比起来,张子静的一生更是凄惨。父亲不疼,母亲不爱,姐姐不亲,姑姑也不怜惜。一直生活在继母的淫威和父亲的淡漠里。少年时,他想和姐姐一样逃离旧家族,抱着一双球鞋去找母亲。母亲说负担不起,不得已含泪而去,从此隔绝了母子情。

在姑姑那里,因为父亲和姑姑的矛盾,他连被留下来吃顿饭的资格都没有。姐姐成名后,他多次找姐姐却鲜少能有机会见到。最后,姐姐走了,招呼都没打一声。因为父亲和继母常年沉迷鸦片败光了家产,他的婚事也被耽误了。姐姐离世,消息是从报纸上看到的,遗产留给了别人。他一生庸碌,终身未婚,孤独离世,可悲可叹。

7. 邝文美宋淇夫妇,是张爱玲最信任的朋友。1992年,张爱玲去世前3年,她立了遗嘱,把自己全部的遗产留给了他们。他们是张爱玲为数不多无话不谈的朋友,鸿雁传书多达600多封,维持了40多年的友谊。张爱玲晚年一直离群索居,活在自己的感情里,守着赖雅,牵挂着邝美云夫妇。

[喝彩][喝彩]了解了张爱玲身边的人,看到她的人生经历,你会发现张爱玲的作品里到处都有她自己的影子。

张爱玲16岁时,中学毕业,她想和母亲和姑姑一样出国留学。却因为与继母发生冲突,被继母诬陷打了她。父亲为阻止她像她母亲一样出国,借机痛打了她一顿,把她囚禁在地下室长达半年之久。

逃出父亲家后,张爱玲用英文在父亲常看的报纸上发表了“讨父檄文”(What a girl?What a girl’s life?)引发了轰动,从此父女情断。

这个被囚禁的场景后来出现在了小说《十八春》(又名《半生缘》)里,顾曼桢被姐姐和姐夫囚禁。“顾曼露派人钉牢房门,那钉锤一声一声敲下来,听着像钉棺材似的”。她借顾曼桢这个人物的视角,写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恐惧、失望、害怕、孤独、怨恨和绝望。她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是不是在滴血,是不是如同又死了一次一般?

张爱玲因为与母亲的疏离,她笔下的母亲(《半生缘》/《倾城之恋》大都是冷漠的。《金锁记》里的“七巧”,被塑造的最是恐怖。 她自己一生不幸、无法逃离,却用一把无形的金锁牢牢锁住了女儿的脖颈,。这又何尝不是张爱玲自己拼命想要逃离的那个大宅子呢。她自己那个无法逃离的亲弟弟,难道不就是小说里的被锁死了的人物的缩影嘛。

世人都为西楚霸王惋惜,张爱玲却在《霸王别姬》里借虞姬的口问出:“她这一生,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她也借虞姬的最后一句话,说出了只有自己能懂的心声:“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她受到了母亲和姑姑的影响,觉得女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应该为了男人牺牲自我。

1939年,张爱玲19岁,考上伦敦大学,却因为欧战爆发,不得已前往香港大学读书。

1941年因战火蔓延到香港,不得已中断学业再回上海。为了谋生,拼命写作。1943年张爱玲凭借《沉香屑 第一炉香》一炮而红,她终于爆火上海滩,也终于靠卖文解决了自己一直贫穷的窘境。后来又陆续发表《心经》、《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白玫瑰》,一个个悲情却又丰富的人物,无不在诉说着孤独,像极了张爱玲自己的人生。

张爱玲的前半生,一直都在寻求出国留学,想要逃离,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生也未能实现。成名后又因为胡兰成,迫不得已再往香港,1955年以政治难民身份远赴美国。1956年与赖雅再婚。

1961年~1966年间,张爱玲多次往返台湾和香港,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写作剧本等等,1967年丈夫去世后开始隐居。 20世纪80年代,张爱玲热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再次燃起,她已远离江湖,但是江湖上依然有她的传说。

1991年,71岁时还在核对《张爱玲全集》。拼尽全力写完自己的一生后,与1995年9月安然离世。遵照她的遗嘱,骨灰被撒进了太平洋,她终获自由!要说她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她一生也未能与母亲和解,至死也没达成留学的心愿。

我自己最早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张爱玲的呢?回想了一下,读张爱玲的作品,好像是1999年还在高中时候。那时候一个月生活费不足100元,要买一本书得从牙缝里省出来。不过最终还是省出了5块钱,在学校门口的书摊上买了盗版《张爱玲全集》,为了节约纸张字体特别的小,里面偶尔也有别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本786页的盗版书几乎包含了张爱玲的所有作品。

想一想高中时候喜欢张爱玲,其实是觉得自己骨子里和她有点像的,孤傲,清高,敏感,自尊心强,用坚硬的壳包裹住了易碎的心。原生家庭不幸福,学业也不顺利,努力想抓住的东西总是失去。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读张爱玲的作品只是顾影自怜,并没有真正的读懂那些文字背后的寓意。因为不了解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所以无法懂得她那些总是显得冷漠,冷眼旁观视角下或悲或喜的故事里,都隐藏着她自己凄惨经历的影子。

她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本应该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甲天下”,却在家庭的风雨里生出了防御的刺,疏远了别人也扎伤了自己。

生活的磨砺几乎使她凋零,她却用冷漠的壳包裹了易碎的心,顽强地活出了秋菊的自我状态,她用手里的笔捍卫自己的生命,也用手里的笔拨开了风霜和云雾,披荆斩棘,一路血泪,一路沧桑。

她一世传奇,却半生绚烂,终生孤寂,她是真性情的女子,她是永远的张爱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上海滩   半世   继母   小脚   汉奸   香港   姑姑   半生   绚烂   孤寂   终生   天才   父亲   姐姐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