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佬⑤:知道“博白”的由来吗?博白地名和悬棺的僰人有关?


博白

通过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土白人和壮侗等南方民族的祖先主要有西瓯人、骆越人、南越人(以上古代曾统称为“俚僚”)以及后来从北方过来被同化的汉族人。

这一点,我们也可从南方诸多充满俚僚色彩的地名,可资佐证。

“玉林”“苍梧”竟然是俚僚地名

玉林原为“鬰林”,解放后, “鬰”简化为“郁”字,“鬰林”便写为“郁林”。因“郁”与“玉”字同为“yù”音,且为多义词,于1955年将“郁林”改名为“玉林”。


广西玉林

“鬰林”因鬰林江而得名。

鬰林江,亦名牂牁(zāng kē)江,即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系水流,此为西瓯、骆越人(今壮侗语族及土白诸民族先民)的发祥地。

按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的说法,“苍梧”“牂牁”均为壮族先民“壮古”的音译。“古”者,“我”也;“壮”即壮人,故“壮古”意为“我是壮人”。江因族而得名。


南流江

据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中华书局,1945年10月版)一书的考证,“鬰林”二字,乃古壮语音译。

“鬰”者,江河也;“林”者,“红”或“黑”也。“郁林”,即“红水河”或“黑水河”,因其上游流经冲积黄土层高原,且滩高水急,故河水常年呈红、黑色,故名。今其上游仍称红水河,就是最好的佐证。

“博白”因江为名?

《太平寰宇记》:博白县“以博白江(今小白江)为名”。《舆地纪胜》:“以县有博白山为名。”唐《元和郡县志》载:“博白山在邑界。”


博白县径口镇周垌村

据清道光《博白县志》载:“小白江,在县治南十五里,源出陆川县构头大山,往西南经云流山至东坡入南流江。按《舆地广记》‘博白溪古称博白江,即是此水’,后因以县名。”小白江即在今博白糖厂南一里处。小白江发源于径口镇周垌村石钟岩一带。

而据《广西通志稿》载:“钟山,亦曰博白山,今名石钟岩。”石钟岩今在径口镇周垌村。

显然,这样的考证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不管是因江还是因山得名,这博白的内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应都是俚僚文化的体现。


广西崇山峻岭,云雾缭绕

在古越语或后来的壮语中,“博”为山口、水口、坡地的意思。粤西就有博美,博怀,博贺等。海南还有著名的博鳌。这里的“博”多为河口之义。比如,博鳌确实就是河口。而因为俚僚喜用倒装,“博白”应为山口、河口之义。

据考证,博白县古称白州,这个“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有人说“白”可能来源于“小白江”或“博白山”,那么我们向大自然和历史找答案吧。

鬰林江,亦名牂牁江,贵州也有牂牁河,汉代在遵义就置有牂牁郡,这决非偶然。据徐松石撰《泰族僮族粤族考》称,俚僚内分“苍梧”“牂牁”“僮牯”“泰”等族,僮族(即今壮族或壮侗语族诸民族)及泰系诸民族(今境外泰、老、掸等民族)共同起源于西江流域。

不难理解,“牂牁”和俚僚历史密不可分。

白字到底有几种“写法”?


而根据史料记载,笔者整理出“白”的几种说法,供参考。

一是“白”是壮语bak近音,意为河口、山口、路口等,就像百色的地名源于壮语音译一样,在壮语里,色(saeg)是“洗”的意思,百色(bó sè)就是洗衣服的好地方,而“博白”应为河口之意。

二是“白”是壮语beg的谐音,意指白色,古壮人分黑白红花黄五支。

其中黄壮人又叫黄族或大良族,在他们活动的区域留下大量带有“良“的地名。“大“指土地,大良,即黄壮人的土地。

而白壮人又叫“白族”。历史上叫“僰人”(“僰”读“伯”音,白通僰)、濮人、“白人”、“白蛮”的族群,其实是百越的一个分支,也是现在叫白族的少数民族的直接祖源。


悬棺

僰人留下了他们独特的悬棺葬习俗,而这种习俗在濮人和僚人等百越人中也有出现——广西、广东等地就有悬棺,这说明了僰人和他们的先民百越人之间的关系。

僰人崇尚白色。所以,现在的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


僰人壁画

僰人原本生活在西南沿海一带,也曾经在博白一带活动,所以留下“博白”这个地名。隋唐时期,今云贵一带的僚人崛起,他们侵占了僰人的大片领地,大部分僰人被赶走,向南迁徙至云南,形成了现在的白族人一支,剩下了少部分留在川南,和汉人融合。

三是“白”实为“岜”(bya,石山、石头之意),在俚僚人居住之地“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地名用字。

四是“白”源自百越之“百”,

“广州”的“广”真是黄色的意思?

而越与粤古音读作Wut、Wat、We,是古代俚僚土著呼“人”语音,越与粤通,越是“人”的意思,骆越即“骆人”之意。


仍据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岭南广字地名最初见于《山海经》,后来汉之广信,三国之广州皆据古粤黄族(黄壮人)土音而来,广字原义只是黄色罢了。广本音“工”,广州等于黄州。“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

这种说法,其实有诸多史料可证明。从历史上看,岭南一度被俚僚所据。


比如,三国东吴太守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俚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


唐朝后期的岭南东道、岭南西道

比如,唐代魏征《隋书·南蛮传》云: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怀、曰俚、曰僚、曰瓴,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再比如,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亦云:“广州诸山并狸獠,种类繁炽,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之。”

这说明世居博白一带的是俚僚人,而非汉族人。汉族人是后来迁入的,均可谓之“客人”。

因篇幅太长,遂分篇详论,下回继续探究博白和俚僚历史,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博白   红水河   博白县   苍梧   地名   白族   泰族   山口   河口   壮语   悬棺   由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