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贡献—元代派驻唐崖土司是蒙古族后裔吗?

前几日,写了《蒙古族的贡献—兰州杨氏是蒙古族,永登600年鲁土司亦是成吉思汗后裔》介绍了鲁土司是蒙古族,在我国的湖北恩施咸丰县有一座唐崖土司城遗址,并且在2015年7月4日,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址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湖南永顺老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3处遗址。


虽然申遗已经成功,但关于唐崖土司城遗址,仍有许多谜团尚待解开。争议焦点:族属与世系。

  蒙古族后裔?土家族后裔?目前,唐崖土司的族属与世系是专家学者们争议的焦点。

  最早关注唐崖土司族属问题的是恩施州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平,他曾于2001年,历时2个多月,通过文献资料、口传资料和实地调查后,论证唐崖土司为蒙古族后代。他的论证得到了部分专家的认同,但也有专家与之持相反观点。学者覃发扬曾撰文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唐崖土司为蒙古族人。他也否认了鄂西土著覃氏和廪君蛮五姓中的“瞫”姓有对应关系。他赞同唐崖土司覃氏和鄂西土司覃氏本为一支。


以唐崖土司的级别,以及拥有的疆域面积,何以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甚至堪称奢华的城池?


唐崖土司城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唐崖河畔,俗称“皇城”,是我国土家族聚居区最大的“中国第一处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时期的文化遗址。据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扩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是在当地以武功著称的覃氏土司的城寨,至今尚留存有诸多遗址、遗迹。唐崖土司城遗址作为鄂西土司时代的重要遗迹,在历史文化、城池格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006年,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湖北省文物局考古工作队入驻土司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联合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唐崖土司城是土司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段已消失的文明的重要见证,是一座文化的宝藏,作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值得社会各界进行学习和研究。

唐崖土司城作为鄂西覃氏土司的治所,其城池格局的发展与唐崖土司的兴衰密不可分,尤其与土司城的历任最高统治者——土司的时代、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下面将简单捋捋唐崖土司的世袭沿革,并结合史料论述与推测他们对唐崖土司城城池格局发展的影响。

唐崖土司自元代末年设立到清雍正时期因“改土归流”而走向消亡,共历经十八世土司,其中有几任土司对唐崖土司城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覃启处送是第一代唐崖土司,据史料记载覃启处送因平息叛乱有功,被元朝政府授唐崖宣慰使之职,封武略将军。

根据唐崖土司《覃氏族谱》的记载:“启祖元朝宗籍,始祖铁木乃耳,是授平肩之职,生颜伯占儿,生文殊海牙,生脱音贴儿,特授宣慰使之职……脱音帖儿生福寿不花,生覃启处送。”如果这段记载属实,则可以推断覃启处送为蒙古人且为铁木乃耳的后裔,作为唐崖土司城的最初建设者与规划者,覃启处送的蒙古族背景对城池格局发展的影响因为史料的匮乏已经无从考证,但从唐崖土司城的选址可以发现,唐崖土司城并未选择一般的南北走向的地块,而是选择了东西走向的地块。这种选择与传统中原地区坐北朝南的习惯迥异,而与蒙古族在太阳崇拜下的建筑选址布局类似。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民族习俗而设计,以蒙古包为代表的蒙古族建筑朝向是东南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唐崖土司城的这种选址是否与覃启处送的蒙古族背景有关,也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根据族谱记载二世土司覃值什用“因冒微过降级,授长官司之职”,同时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七年(1374年)四月,改唐崖安抚司为长官司”,明初二世土司覃值什用由于冒犯上级致使唐崖土司的地位下降,由宣慰使降为长官司。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建筑的等级还是城池的格局,在“礼制”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都与建筑使用者与城市统治者的等级息息相关,而二世土司覃值什用的降级对土司城的城池规模与形制必然有一定的影响。

从三世土司覃耳毛到十一世土司覃文瑞,唐崖土司城历经了近两百年的较为平稳的发展期,在明代末期十二世土司覃鼎统治期间走向了全盛。根据《覃氏族谱》记载“十一世祖覃文瑞,万历十六年(1588年)袭职。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病故。其事迹不可考。生三子,长子覃鼎、次子覃昇、三子覃星”。由此推定覃鼎于1613年后袭位。在覃鼎统治期间,其夫人田氏与覃杰对唐崖土司城的发展与繁荣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覃杰,在唐崖土司城据相关资料的记载上前后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第二次在万历辛亥年,第三次在天启年间。第一次根据史料记载,自嘉靖年间,覃杰定下族规,规定覃姓只能与龙潭土家大姓田姓女子通婚,因此在天启年间覃鼎娶龙潭安抚司田氏之女为妻,覃鼎的田氏夫人由于能力出众,成为唐崖土司城的重要管理者与建设者。第二次根据张飞庙遗址中石人、石马身上的明嘉靖年间的刻字,覃杰的儿子名为覃文仲,与覃鼎的父亲覃文瑞是同辈,由此可以推断覃杰应是覃鼎的叔祖。

第三次明天启年间,据族谱记载“天启二年(1622年)奉总兵薛调授渝城,生擒樊龙、樊虎,于天启二年监军道,越具钦依峒主覃杰,分掌司权。征水西安邦彦,随军门王总兵冒进大方苗巢,兵陷,是杰冲关斩煞,势如破竹,救陷出围,毫无损失”,由此可以推断在这一时期的唐崖土司城,覃杰是地位仅次于覃鼎的重要人物,且正如文献所言除了田氏夫人,覃杰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钦依峒主覃杰,分掌司权”,作为分掌司权的钦依峒主,对唐崖土司城事务无疑具有较大的管理权。根据有关考证,覃杰为覃鼎的族弟,所以关于覃杰的身份和在唐崖土司的历史地位需要进一步考证。

覃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他带领唐崖土司城的军队多次被朝廷征调,东征西讨,战功赫赫,被朝廷重新授予宣慰使之职,并被册封为平西将军,天启皇帝赐建牌坊一座,并为其亲笔御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与此同时,根据族谱记载,在内政方面,覃鼎的夫人田氏与覃杰积极建设土司城,建造了大寺堂、张王庙、牌楼、街道等,使得唐崖土司城的城池格局丰富完整起来,同时城池规模达到了鼎盛。在经历了十二世土司及其夫人统治下的繁荣之后,伴随着明清之际整个华夏大地的动荡不安与血雨腥风,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唐崖土司城也极盛而衰并最终走向了灭亡。十三世土司附逆吴三桂,十四世土司参与谭宏叛乱并纵兵劫掠黔江县,这些行为都使清朝政府加强了对唐崖土司的压制。

十五世土司任上,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朝政府“赎回”唐崖司此前所侵占民屯十七处,这实际上极大地削弱了唐崖土司的势力。雍正四年(1726年),清朝政府开始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十三年,唐崖十六世土司迫于压力自请归流,虽然土司的官职依旧延续到第十八世,但由此唐崖土司名存实亡,唐崖土司城也慢慢地失落于历史的尘埃与烽火之中。

在十二世土司覃鼎的统治期间,据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在明天启初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其中张飞庙、大寺堂、“荆南雄镇、楚蜀屏翰”牌坊以及其背后新建的宫殿区等一系列大规模的建设活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据有关记载,此时的唐崖土司城规模宏大,纵横都有1千米,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整个城池布局基本沿袭了规整方正的特征,建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月台、书院、跑马场、靶场、左右营房、御花园、万兽园、大寺堂、桓侯庙、玄武庙等一应俱全,占地1500余亩。

《元史》载:元世祖“赦荆湖、四川两省合兵讨叉巴、散毛洞蛮。”“塔海贴木儿,答答里带人,宣武将军、管军总管,五溪蛮散毛、大盘蛮向木得什用等叛。从行省曲里吉思帅师往讨,皆擒之,杀其酋长头狗等。”这两则记载与唐崖《覃氏族谱》和《祖先的来历》传说可以相互佐证。

从有关方志记载看,这支蒙古族军队平叛之后先建立唐崖军民千户所,后建立唐崖土司。清道光《施南府志·沿革》载:“唐崖长官司,元唐崖军民千户所,明玉珍改安抚司,洪武七年四月改长官司,后废。”《湖北省舆地志记》卷十七载:“元末明玉珍据有其地,……改唐崖军民千户所为唐崖宣抚司。”《明史·地理志》也有唐崖军民千户所的记载。这说明塔海贴木儿率领的这支蒙古族军队平叛之后,曾建立了唐崖军民千户所,加强对散毛土司的监视威慑。

文献资料、口传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都有大量关于塔海贴木儿后裔演化为土家族的重要线索。据《覃氏族谱》记载,从“铁木乃耳”到“福寿不花”皆为蒙古语姓名,从“覃启处送”到“覃耳毛”皆为土家语姓名,从“覃忠孝”到“覃梓椿”皆为汉语姓名,说明唐崖覃氏土家族祖先的语言经历了从蒙古语到土家语再到汉语的演变序列,反映了他们从蒙古族演变为土家族的历史过程。

唐崖覃氏至今仍保留了蒙古族的部分显著特征。一是在民族服饰上曾保留了穿长袍、系腰带、挂小刀的习俗,直到解放后才逐步消失。二是宗教信仰上曾保存了崇拜蒙古族祖先的习俗,如解放前他们在堂屋的神龛上除供奉“天地君亲师”位外,还特地供奉木雕“铁木耳”神像。三是在民族体育上曾保存了骑马、射箭和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直到现在仍有遗存。四是在军事上曾保留了蒙古族能征善战的传统作风,多次参加朝廷的征调,并得到朝廷的嘉奖和赏赐,因此唐崖土司皇城遗址牌坊上镌刻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字彰显了当年唐崖土司的显赫战功;张王庙矗立的石人石马不仅表明他们能骑善战,而且其军队服饰与元代蒙古族军队服饰相近。

此外,他们在兵器上曾保留了蒙古族士兵作战时使用的铁盔和马刀,如在尖山钟塘堡出土了明代覃氏土官的铁盔和60多公斤的大马刀。五是在民族性格上保留了蒙古族热情、好客、豪爽的传统,平时或者招待客人,饮酒皆以大碗畅饮。六是在民族体质上曾保留了蒙古族人的典型特征,如他们祖辈的颧骨普遍比当地人高,身材普遍比当地人高大。七是在民族意识上保留了对蒙古族的强烈认同感,如在解放前就有部分唐崖覃氏自称是蒙古族,在解放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曾有数百人自报为蒙古族。

无论是从文化人类学,还是从体质人类学考察,唐崖覃氏土家族皆与蒙古族具有密切的渊源。我们通过探访唐崖覃氏形成的历史,不仅揭开了数百年来关于唐崖覃氏历史渊源的神秘面纱,而且增强了唐崖土司王城遗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为开发利用这一民族文化遗迹增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蒙古族   土司   南雄   土家族   天启   元代   城池   军民   史料   后裔   遗址   格局   贡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