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在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2年以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团队紧扣热带特色资源食品研究方向,在生物发光免疫传感器、高效比色传感器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2年6月21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星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一种均质传感平台“纳米抗体/纳米荧光素酶二元技术(NanoBiT)系统”, 以赭曲霉毒素A(OTA)纳米抗体为识别探针,利用分裂的纳米荧光素酶亚基LgBiT(Lg)和SmBiT(Sm),开发了一种该系统介导的OTA生物发光免疫传感器(NBL-immunosens)通过替换识别元件纳米抗体,本研究开发的NBL-Immunosens能够用于食品中其他小分子污染物的快速、灵敏检测。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4.22,中科院1区Top期刊)题为“Nanobody/NanoBiT system-mediated bioluminescence immunosensor for one-step homogeneous detection of trace ochratoxin A in food”;

2022年8月15日,曹宏梅副教授团队与上海大学叶代新研究员联合开发了一种以废弃花生壳为碳源、氮源和硫源,合成了氮硫配位的Fe-N/S-C单原子纳米酶,设计用于水中Hg2+灵敏检测,该不仅为GSH和Hg2+的快速和超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比色传感器。拓展到生物、环境和食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开发新型高效纳米材料人工酶模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10.75)题目为“Switching on-off-on colorimetric sensor based on Fe-N/S-C single-atom nanozyme for ultrasensitive and multimodal detection of Hg2+”。

来源:海南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201228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2202521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传感器   生物   比色   高效   抗体   工程学院   荧光   灵敏   纳米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