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菜的历史由来,你都知道哪些?

中国向来都是美食的国度,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国土,灿烂的文化,这些,都催生出了无数的美食。中国的美食数不胜数,要是挨个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在众多中国美食中却有十道最具代表性,知名度最高的美食,它们被称为中国的“十大名菜”!

1.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

明初年间,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宫廷里的御厨们就想方设法研制鸭馔的新吃法来讨好万岁爷,于是也就研制出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这两种。叉烧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而焖炉烤鸭则以“便宜坊”最著名。金陵烤鸭是选用肥大的草鸭为原料,净重要求在2.5公斤左右。

据说,随着明成祖(即朱棣)篡位迁都北京后,也顺便带走了不少南京里烤鸭的高手。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

在1864年,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而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而“金陵片皮鸭”只能在港澳、深圳、广州等南方几个大城市的菜单上才能见到。

2.四川麻婆豆腐

四川麻婆豆腐

在清朝末期,住在四川成都的陈某由于事故突然去世,一家人陷入了生活困境。两个邻居一家是卖肉的,一家是卖豆腐的,由于可怜这一家人,就把每天卖不出去的蹄筋肉和压坏的豆腐周济给他们。陈某的妻子温巧巧,据说特别喜欢做饭。为了孩子,她绞尽脑汁想做得好吃些。由于蹄筋肉很硬,所以先把肉剁碎。当时不可能有绞肉机,她就用坚硬的木头做成圆树墩状的菜板,把蹄筋肉放在上面,用大菜刀耐心地剁。十分钟后,就能剁成细小的碎肉。豆腐形状乱七八糟的也不好看,她切成了小四方块,这样就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了。

然后加入自家制的酱,把弄好的碎肉和豆腐煮上几个小时,因为蹄筋肉即使剁碎了仍然很硬。经过咕嘟咕嘟地慢炖,蹄筋肉会变软。而且还能炖出黏稠的美味胶脂。中国的豆腐也有韧劲,很适合炖,而且吸入了肉汁,味道更好。最后出锅时,撒上充足的胡椒,蹄筋肉独特的动物胶腥味因此而消失了。吃一小口,满嘴充满了肉滑润的。稍隔片刻,浓重的接踵而来,还有酱独特的发酵味,微微残留的羊肉腥味反而感觉很好。而且,胡椒清新的香味,像清风一样从舌头上吹过。这是以前从未吃过,而且只要吃过一次就绝不会忘记的味道。温巧巧靠这个菜开了家餐馆。由于这菜又便宜又特别好吃,所以生意非常兴隆。因为她的脸上有麻子,所以她擅长的这道菜后人就称为“麻婆豆腐”。

3.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

相传宋朝杭州西子湖畔,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不料哥哥被官府迫害惨死,弟弟也因为哥哥报仇得罪了官府。

宋弟避难临行前,宋嫂特意烧了一条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宋嫂为何鱼怎么烧成这个这般,宋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去世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也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

可惜后来,宋弟考取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可这时宋嫂已经音信全无。

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道鱼,就是他当年离家时宋嫂烧的味道,于是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所做。

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

4.飞龙汤


飞龙汤

飞龙又名榛鸡是黑龙江省的名菜之一,属于龙江菜系,产于兴安岭。飞龙汤是将榛鸡脱毛去掉内脏后,用高汤煮熟即可,汤中不需放任何调料以保持汤原汁原味。飞龙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合用作滋补汤品。

从前一个叫李金镛的人来到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老沟开矿淘金。这一日,一个叫屠荫堂的下属生病了,因李金镛一向体恤下属,便去探望。那屠荫堂便让他的一个朋友上山打回些野味来招待李大人。不想菜上齐了,偏少了一个汤。那朋友一着急,来到外面,随手打下一只飞龙,叫厨子煲了汤端上来。李金镛乍一喝那汤,拍案叫绝。众人不解,试着也喝了一口,那汤味竟十分鲜美。李金镛问是何物所做,屠荫堂那朋友说是寻常见的飞龙鸟。至此,飞龙鸟便上了佳肴汤谱,成为北方一绝。

5.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6.东坡肉


东坡肉


东坡肉的发明者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苏轼。东坡肉最早的发源地是江苏徐州,据说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的回赠肉,其还是徐州的“东坡四珍”之一。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苏轼到任不久的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高达二丈八尺。

苏轼身先士卒,亲荷畚插,率领军民筑堤抗洪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击退了洪水,保住了徐州城。抗洪胜利后,全城百姓欢欣鼓舞,对这位新知州十分感激。大家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前去谢恩。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猪肉后,他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一起抗洪的百姓。百姓吃了这肉之后,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的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同时也属于川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入配料焖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7.腊味合蒸


腊味合蒸

很久以前,开饭馆的刘七,破产后流落它乡。一天,他讨饭来到一座县城。将近年关,大家施舍给他一些年货,如腊鱼、腊肉什么的。刘七把讨来的腊鱼腊肉调配一下用蒸钵盛了,在一个财主家的屋檐下,生活做了起来。

财主在陪客人饮酒,忽然有香味溢上客厅。客人鼻子闻一闻,说:“老弟,酒已三巡,你为何留一手呢?快端出来吗。”财主让仆人把菜快端上来。仆人感到奇怪,明明把菜全端上桌了。到门外一看,发现墙角有个乞丐正从火上端下蒸钵要吃,香味就是从这里来的。于是就用两倍的饭把菜换回去了,大家都觉得味道很好。这位客人是一家饭庄的老板,于是就想借财主家的厨子去兜兜生意。财主让仆人告知刘七,刘七就答应了。
刘七进了大饭庄着实的把他这道菜精心的发挥一顿,并取名“腊味合蒸”。果真以色、香、味、型俱佳,招徕了大批的顾客,饭庄的生意十分的兴隆。

8.辣子鸡


辣子鸡


流传着两个说法。其一是说沾益县西平镇红星办事处6村有一对夫妇,1987年利用自家位于320国道旁的两间平房开起食店。起先经营的也不过是些家常小菜,后来爱琢磨的龚国富在一种贵州辣子鸡的基础上自己创出了沾益辣子鸡的独特配方,遂一发不可收拾,转而专营辣子鸡,小店名声也不胫而走,誉满云南。
其二则说是老板的妹妹,在1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她下厨炒鸡肉时不小心将放在灶边的一碗辣椒面翻泼进锅里,只好将就着一起炒,不料竟做出二道辣香独特的好菜。1987年,她利用街边住房开起了小食馆,逐渐把她家的辣子鸡推成了专营名菜。

9.东安子鸡


东安子鸡


东安鸡是湘菜里比较有名的一道菜,因为发源地在湖南省东安县所以被称为东安鸡。东安鸡在西晋时的名字是陈醋鸡,因为厨师着急将陈醋误当作料酒放了而得名。后来陈醋鸡流传到了清朝末年,湘军将领席宝田宴请宾客就用了这道菜,在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人面前觉得陈醋鸡名字不好听,曾国藩就给它起了宫保鸡这个名字。北伐胜利以后宫保鸡这个名字已经不再合适,因为是唐生智用家乡风味招待宾客,最后就以其家乡的名字冠名,也就是现在熟知的东安鸡。

10.清蒸武昌鱼


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不过当日所说的武昌鱼,可能不是专指樊口鳊鱼,但在武昌所产的鱼中以樊口蝙鱼为上,故后来就将其美名归于武昌。历代名流学者都有赞赏,它的名声也越来越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名菜   东安   金陵   飞龙   蹄筋   武昌鱼   徐州   财主   烤鸭   由来   豆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