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一统天下,魏武帝曹操为什么没能做到

朱元璋和曹操都是一代豪杰,文武兼备,他们的麾下也都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名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一统天下,而曹操却不能?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两个人面对的对手级别不一样。

要想统一天下,不仅需要实力,运气也很重要,如果在统一进程中,遇到的对手比较弱,那么一统天下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容易;但是如果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那要想一统天下可就困难的多了。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

朱元璋:“我的对手太菜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曹操:“我的对手都太能打了,一个比一个难搞定。”

曹操

朱元璋在统一天下时有三个比较强劲的对手,分别是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各个击破。

陈友谅也是一代枭雄,势力比朱元璋强的多。但是陈友谅有三个劣势,注定了他会失败。

其一,陈友谅军事才能、战略眼光不如朱元璋。

其二,陈友谅弑主犯上,名声太差,不得人心。

其三,陈友谅的核心团队太弱,朱元璋麾下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名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反观陈友谅这边,不能说没有,但是太少了。

陈友谅

公元1363年,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东下,想一举灭掉朱元璋。他没有选择直扑防守比较空虚的应天,而是执意去攻打洪都。

洪都的守将是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朱文正凭着少量的兵力坚守了三个月,陈友谅始终攻不下洪都。朱元璋在这段时间做好了准备,率军二十万西进,救援朱文正。陈友谅见朱元璋率大军而来,便率军回头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大战。

陈友谅的战船比较大,进退都不便利;朱元璋的战船小,比较灵活。交战中,朱元璋的军队用火攻大败汉军,汉军损失惨重,陈友谅兵败后被围困,突围时被射杀。

张士诚曾经答应陈友谅夹攻朱元璋,但陈友谅和朱元璋决战时,张士诚却没有出兵攻打朱元璋,他想坐山观虎斗。等到朱元璋灭了陈友谅,转头就派兵灭了张士诚。

元朝的王保保也是一代人杰,朱元璋经常夸赞王保保,想把他收到麾下,为自己所用。王保保可以说是元朝最后的名将,他率军与徐达交手三次,第一次第二次都被打的大败而逃,差一点儿把命丢了。第三次王保保战胜了徐达,但他的势力已经被驱逐到了漠北,回不到中原了。

再说一下曹操的对手,曹操的对手比朱元璋的对手要强。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都是英雄豪杰。

曹操在统一的路上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打了两次比较大的败仗,一次是赤壁之战,另外一次是汉中之战。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江东,结成了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后来周瑜定下火攻之计,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良机。

汉中之战时,刘备在谋士法正的辅佐下全力攻打汉中,从曹操手里夺取了这块战略要地。

曹操

第二个原因:曹操个人的综合实力不如朱元璋。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朱元璋本身的军事才能比曹操强。曹操打了不少胜仗,但很多计策谋略都是麾下谋士提出来的。

李世民也曾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朱元璋善于听从谋臣的意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谋士朱升曾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用了。刘伯温建议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朱元璋也同意了。

朱元璋

有人会说曹操也善于采纳谋臣的建议啊,并不完全是,曹操有时候刚愎自用,错过了一些大好机会。

曹操攻取汉中以后,谋士刘晔曾经建议曹操立即进攻蜀地,说刘备刚占领蜀地,人心不稳,如果乘胜攻打刘备,刘备必败。还说如果稍作迟缓,等到诸葛亮善于治国做了丞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做了大将,到时候就不容易攻打了。

曹操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过了几天有个人从蜀地过来投降,说蜀地的百姓得知曹操攻下汉中以后,非常慌乱。曹操听了,有点儿后悔,问刘晔还能进攻蜀地吗?刘晔说刘备已经有所准备了,这时候再去攻打已经晚了。如果曹操当初听从了刘晔的建议,夺取汉中以后立刻进攻刘备,便可攻下蜀地,而后再水陆并进,顺江而下,灭了东吴,这样便可以一统天下了。

最后说一下,曹操虽然没有一统天下,但仍是有着文韬武略的一代雄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被后世之人铭记,他的知名度比朱元璋还要高。

曹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汉中   谋臣   战船   足智多谋   谋士   天下   麾下   名将   对手   建议   魏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