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改善脾虚最有效的1个月!3个方见效快,孩子阳气足、体质强

天气寒冷,寒邪肆虐,很容易侵犯人体。不少家长留言,说孩子出现了手脚冰凉的问题,问我该如何调理。其实,手脚冰冷也是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一类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脾胃虚寒的,他们往往长得比较瘦小,性格比较安静内向,换季也更容易感冒、咳嗽,其中不少还是过敏体质。冬季是补肾健脾、驱寒温阳的好时机,调理脾胃虚寒的问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就来讲讲具体怎么做。



我常强调,“儿为虚寒”,孩子天生处于一个“虚寒”的状态。“虚寒”是指孩子天生阴阳都是不足的、幼稚的。“阴”是有形之物,如人的肌肉、骨骼,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阳”是功能活动,是微观的东西,相对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波动,且往往是不足的波动。孩子的阳气更是不足之中更不足,幼稚之中更幼稚,就好比蜡烛初燃,火苗很活跃,却很不稳定,需要家长更加细心的呵护。


孩子天生就是虚寒底的,加上“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若后天喂养和顾护出现偏差,很容易就会导致脾胃虚寒的状态。而其中,后天的影响因素有以下3方面:


一是饮食喂养不当。如过度喂养导致孩子动不动就积食,积食又不及时地消导,积食日久导致脾虚,脾虚日久波及脾阳,导致脾阳虚;或贪食生冷寒凉的食物、爱喝冷饮等,损伤脾阳。脾阳不能温煦中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脾胃虚寒的状态。


二是滥用药物伤阳伐正。滥用药物,是孩子脾胃虚寒的一大诱因。止咳药、退烧药、消炎药、抗生素等都是攻伐过猛的大寒之物,其五行应金,主杀伐,最伤脾阳。所以,很多孩子病中或病后都会出现胃口差、腹痛、腹泻等等的副作用。


三是环境中的寒气伤阳。如夏季过度依赖空调,冬季不注意保暖防寒,使得寒邪入里,损伤脾阳,脾阳受损,敛藏不得利,脏腑失于温煦,中焦脾土就会虚寒一片。



一秒判断孩子是否脾胃虚寒


虚和寒,都是正气和气血不足的表现。而脾胃虚寒的孩子,身体总是会呈现出一种“火力”不够的样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一项或几项表现,那么孩子大概率是脾胃虚寒的。



1、怕冷,手脚冰凉,脸色青白、萎黄,气池青紫;

2、容易肚子痛、拉肚子,尤其是稍微吃点寒凉食物就拉;

3、大便不调,大便经常不成型,或先硬后稀,或长期便秘;

4、容易积食,反复积食,胃口差,不爱吃饭;

5、抵抗力差、爱生病,病程较长,稍微变天就感冒、打喷嚏、咳嗽;

6、形体瘦弱,肌肉比较松弛;

7、说话小声,性格内向,不爱动;

8、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等;

9、舌质淡、舌苔白。



其实家长不难发现,养育这类孩子是很有挑战的,调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只有改善脾胃虚弱的状态,才能从根源解决上述问题。



调理脾胃虚寒的第一步:不伤害脾胃


明代小儿科著作《幼科发挥》中提到:“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意思是说,小孩子的脾胃问题,不能仅靠“治疗”,只有通过日常的喂养、饮食去入手,同时要谨慎用药,不让脾胃受到伤害,才能使脾胃这个抵抗力的根本牢固。这个调理脾胃的原则,从古用到今,家长一定要牢记!


总结一句话,就是调理脾胃虚寒,首先要做到不伤害脾胃,其次才是补虚和温阳。家长具体按照下面的思路和方法来做,就能慢慢改善脾胃虚寒,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都适用。

● 科学喂养:吃热、吃软、吃少


宋代名医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里提到:“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这句话就概括了孩子饮食调护的总原则:吃热、吃软、吃少。


吃热:家长要避免给孩子吃冷食、寒食。人体是有温度的,冷食、寒食进入胃里,就需要调动脾胃的气血能量将食物“捂热”,而孩子本就“脾常不足”、天生虚寒底,这无疑是给脾胃增加了负担,很容易损伤脾胃,尤其是脾阳。


尤其本身脾胃虚寒的孩子,饮食一定要吃温热以及性味平和、偏温的食物,如寒凉的瓜果要少吃,雪糕、冷饮则要避免。家长平时做菜,也要多利用姜、葱、蒜等温热之品,来中和蔬菜的寒凉性味。

吃软:软和硬是相对的,总体来说,孩子吃的食物要比成人的食物软烂,软烂的东西,脾胃才好消化。但不是说从小到大都给孩子吃糊、吃粥。家长要训练孩子认真咀嚼食物,千万不要囫囵吞枣,随便嚼一嚼就下咽。


吃少:《活幼心书》中提到:“四时欲得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孩子吃到七分饱,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饱,就不会有疾病。是不是吃饱了,是不是吃多了,不是家长来判断的,是孩子的消化情况来判断的。家长每天都要坚持看孩子的变化,如果出现明显的积食,那么就代表头一天的饮食有问题,需要及时地调整。这些都需要家长细心观察,灵活把握。


● 及时消积食,减轻脾胃负担


除了吃热、吃软、吃少,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在日常饮食中减轻脾胃负担,减少积食。孩子脾胃虚寒,脾胃运化能力疲弱,哪怕是正常饮食都会很容易积食。积滞内停,不及时地消导又会反过来增加脾胃负担,加重虚寒的情况。


● 及时驱寒防病,避免寒邪伤脾阳


冬季寒邪当令,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胃虚寒的孩子本身就脾阳虚,体内阳气不足,再感受外寒,内外夹击,很容易就会生病。而且,这类孩子往往生病后病程较长,容易缠绵不愈,长期反复生病会进一步损耗肾精,进入恶性循环,致使体质很难强壮起来。


所以,家长要帮孩子做好保暖驱寒的工作。在受寒初期,家长及时帮孩子驱寒、解表、温阳,能快速遏制住感冒,避免诱发咳嗽、鼻炎、鼻窦炎等病症。另一方面,能阻止寒邪入里,避免寒邪损伤脾阳,加重脾胃虚寒的情况。


脾胃虚寒的孩子,温阳驱寒还可以用好外用t药贴。如睡觉时冷到肚子,或吃了生冷寒凉的食物,出现肚子痛、拉肚子等胃肠道症状时,家长可以取一贴贴在孩子的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每天1次,饭后1小时用,每次1贴,贴2~4小时,连续用2~3天,可以有效缓解脾胃受寒导致的腹胀、腹痛、腹泻。




调理脾胃虚寒的第二步:补虚损、温脾阳


我前面讲了,脾胃虚寒的孩子,身体总是会呈现出一种“火力”不够的样子,归根结底是正气和气血不足,不足就要补。


● 补脾胃之“虚”,同时补肾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孩子脾胃虚寒,自然需要扶阳,而冬季扶阳的重点就是补脾阳、补肾阳。家长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安排切合冬季特点的饮食,相对多吃一些对补肾藏精有利的食物,如番薯、山药、南瓜、黑豆、黑芝麻、核桃、板栗等;另一方面在消化好、无病痛时,可以适当吃点羊肉,温脾补肾,如白萝卜羊肉汤。

日常帮孩子健脾补肾,家长还可以用太子参、白术、炒白扁豆、芡实等食药材,煲粥或煲汤给孩子喝能健脾祛湿、固肾益气、利肠通便。性味温和,不易上火,可以每天给孩子用1~2次,每周用2~3天。2岁以上孩子就可以用。


● 温脾胃之“寒”,提升阳气


脾胃虚寒的孩子,除了脾胃受寒时可以用许暖贴驱寒温阳,日常改善体质,更要用好外用贴。里面有丁香、肉桂、藿香三大药材,藿香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丁香能温中散寒、温肾助阳;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三种药材都是偏温性的,搭配起来能温阳驱寒、健脾养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孩子日常保健用。可以贴在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1周1次,无热证时用。


分享文章:许尤佳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阳气   孩子   寒凉   脾胃   体质   损伤   冬季   日常   食物   家长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