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控,经济一定复苏?周末两大事件,告诉你“这事不简单”

作者 | 谢筱白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这个周末最大的两件事,分别是:


各地疫情封控大幅度放松;


沪深交易所发布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计划,尤其是12月2日发布的《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助推央企进行专业化整合的目标。


这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彼此支撑,缺一不可,共同决定着一件大事:经济能否复苏?


我们务必搞清楚这背后的逻辑,否则,我们很可容易在搞钱和搞对象之间,选成了搞笑。


01/


疫情之下,最难的人是谁?


失业的人!


而且这个群体还在增多,如果说,上半年的“就业难”还是暂时的、局部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全国性、行业性的问题。


拿我身处的互联网行业来举例,基本上裁人数量远大于招人数量。


哪怕前几年还火得不行的AI四小龙,商汤、旷世基本属于“只出不进”,已经停掉了招聘。


至今还炙手可热的“芯片”,在招人方面也开始“偃旗息鼓”,不仅招的人数量极少,而标准极高,应届生,或者毕业几年的小白,根本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


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吧?目前不少车企已经开始裁员。


要知道,以上都还是近些年“牛气冲天”的行业,那些做零售、做房地产、做教培、做影视传媒的呢?


其实,只要我们步行出门仔细观察,方圆1km内,有多少家店铺已经关门,贴上了“旺铺招租”?


还有2023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超过1200万!


就业难这个问题,再拖下去会怎样?

02/


现实就是这样,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哪怕不犯一点错,但在时代的巨浪面前,仍是那么微不足道。


所以,哪怕周五最终确立了目前疫情管控政策的结束,但从街道、商场肉眼可见的冷清情况,尽量别出门还是占据了主流。


另外不同城市的反应不一,也给了大众造成了一个误区,会不会再“反复”?


所以,放开了封控经济就一定能恢复吗?


事实上,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会随着突然的放开而立马发生变化。


甚至还会继续恶化!


举个例子,封控前,你还敢在外用餐;

解封后,不是过命的交情,你们能坐在一起举杯?


另外,封控前,你还敢叫外卖;

解封后,午饭怕都是要自己做了,带去单位.....


还有,封控前,你还能去电影院;

解封后,哪怕《阿凡达2》上线,你敢去凑热闹吗?


综上,我们会发现,眼下的情况,跟《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剧情一样,大家在里面待惯了,刑满出狱时,面对外面的世界,慌张了起来,甚至想重返监狱。


这让经济恢复的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03/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市场的进一步分化:


一方面是已经跌了50%——60%的科技股在持续反弹,另一方面是成长股似乎没意愿跟进。


从指数上来看,依然是在下行的状态,短期的恐慌,叠加市场的动荡,大概率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又有了“大动作”在周五的时候被推了出来。


事实上,这也是我国的特色——政策指导


从11月21日,首次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吹风,到12月2日《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这次指导可以用“雷厉风行”来形容。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次动作如此“快”?


原因其实已经写了:首先是稳就业!其次稳经济!再次稳发展!


04/


过去就业困难的时期,我们推出分税制,让地方性政府提升给中央交税比例后,保留地方出让土地的权益,极大释放了地方的能动性。


基本各个地方都是通过大基建,盖楼、修路、建桥、铺管道,带动就业,拉动GDP。


这套路,现在还能用吗?


在起初阶段,钢铁厂和地产企业是相当受地方青睐的项目。


以钢铁行业为例,行业门槛低,带动就业面广,能明显带动经济增量,非常有利于官员们刷政绩。


于是,各地政府开始积极推广自己的钢铁项目,最终导致全国范围内供给过剩,真正把钢铁打成了白菜价。


而房地产项目一方面直接导致居民的负债率高企,另一方面直接压制了居民消费。


如果再叠加不断上涨的生育成本、教育成本,不仅抑制了消费,更不利于人口结构改善。


显然,这时候再走“土地财政”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但土地财政留给了我们四个切换经济引擎的参考指标:


1.池子够大,能够辐射多条产业链;


2.资金需求量大,能够容纳大体量资金在里面自由进出;


3.有政策指引和扶持,且能与地方分利,使之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


4.符合国情,能够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量。


这时候,我们发现似乎这事,有且只有央企能干!不扶持他扶持谁呢?


0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央企的业绩增长是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估值的话是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





而且央企的估值中枢还是不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A股平均估值水平中枢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央企股息率也大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另外翻看《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三点:

1.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2.服务助推央企进行专业化整合;


3.服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

翻译一下,其实就是为央企整合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和融资通道,引导央企上市公司用好股权激励,通过员工持股等各类资本工具,激发央企主观能动性。


换言之,上一轮经济周期以地方为主体,这一轮经济周期或许要以央企为主体。


但,这靠谱吗?


06/


我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并不靠谱,原因很简单——

春晚不好看!


对,你没看错,就是因为春晚不好看。


每年的春晚都烂出新高度,老百姓讨厌什么它出什么,已经烂到全年龄段没人爱看。


但春晚还是一年接一年的往下烂。


这并不妨碍春晚成为国家形象工程,场面华丽,歌舞升平,万邦来朝.....


大家讨厌煽情,人家越来越煽情;大家想看高水准小品,人家就是把水平高的都干掉,上一堆二椅子流量。


究其根本,很简单啊,大家根本不是目标用户。


春晚的用户是谁呢?


嗯,听说过一个词吗?“外宣”!


综上,央企在我看来很可能也是如此,定位就是如此,能把气氛烘起来就不错了。


但眼下尴尬的是,还有比央企更好的标的吗?


毕竟,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在经济下行的阶段,首选的是高股息率以及高现金流方向的板块,这样方可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


对此,我只能祈祷,央企现在是一把好牌,千万别打成中国电影那样“把他们认为的烂片,全都掐死了,现在我们看见的,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好片!”


07/


最后回答一下,经济什么时候能复苏?


其实,我也不知道。


但今年,我们在基数230万万亿里,拿出了12%的货币供应量,预计30万亿左右的货币供应量,去了哪里?救了谁?效果怎样?


数据显示,今年居民收入没有增加,投资消费活动依旧转弱。

另外,我们已经看到了,降息降准,降首付,降低公积金门槛,降低落户等门槛,降低置换税收,房地产市场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这充分说明,在经济形势不明朗,老百姓已经不太可能掏空六个钱包,拿出保命钱再加几十年的杠杆去托盘楼市。


那改成扶持央企就行了吗?


我们打个比方,假如央企推出一系列类似《春晚》、《战狼》的产品,大家会买单吗?


综上,我认为经济复苏的第一步,就是首先忘了经济复苏这回事,老实保障居民生活,修复老百姓收入,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住得起,住得好。


这跟要想《春晚》好看,就得从能让大多数人喜欢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抱着“对外宣传”的目的。


换言之,要从过去的居民负债拉动gdp,转型为政府负债增加福利支出。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在凯恩斯主义失效后都是在往这个方向走。


其次是尊重市场,不要人为干预,让消费者选择出真正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会有市场,有生命力;


也只有此,老百姓才会有信心,才敢消费,才能盘活经济。


否则,你让大家失去感性的想象,那么老百姓就会回报你理性的计算。


保障居民的生活,修复老百姓收入,稳定老百姓就业,提振老百姓对未来预期的信心,才是修复市场最佳途径。


最后,我要提示一下:


上个月的涨幅,几乎都是来源于政策的刺激,尤其疫情相关的板块。


那么都已经摊牌兑现了,后续也就是各地区的落实阶段,还会有这么强的刺激吗?


换个角度想,其实在市场下行阶段,各家企业销售回款持续减少是常态。资金状况恶化时,如果融资渠道再被地产、央企“虎口夺食”,会怎样呢?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管做出必须的选择还是无奈的选择,都不会在乎完美,而是趋向于正确。


那么现在正确的选择是——关注自身的现金流,以及企业的现金流。


祝好,我是希望你们财富自由的谢筱白。

烦请点赞、关注,我们每天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股息   经济   解封   现金流   疫情   门槛   老百姓   周末   阶段   水平   中央   事件   政策   地方   行业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