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支持封控的大V就不见了,但公共政策永远不能只顾一边

从目前看来,防疫政策的调整已经非常清晰了,各地的放开虽然节奏不一样,但总的来讲,放开不可避免。

这是一个事实情况,不管愿不愿意,都得面对。我们只能根据事实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安排。


一夜之间,我的舆论处境也好一些了,因为我一直建议谨慎封控,前几天已经被人指名道姓的说,我是攻击防疫政策,算什么教授,就是个蹭热度的网红。

结果现在政策调整,一夜之间,这些指名道姓骂我的大v们都成了反对封控、主张放开的了,还有的干脆说,对放开有顾虑的人,就是愚昧。

这个原地转型的速度,我都看懵了。


这种汹涌的大转型之下,尤其是把放开有顾虑的人称作“愚昧”,我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我一直认为,我们要考虑各方的实际情况,尽量顾及,尽量平衡。

封控的时候说,被封控影响的人活该,放开一点又说,被放开影响的人活该。


这种嘲讽,完全是自以为是的散发负能量。没有人应该被称作活该,所有的声音都值得去倾听,在这背后,有真实的焦虑和真实的利益。


各地还是有一些居民群众,尤其是老人,会有顾虑。重庆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大妈们把踹倒的铁皮又重新竖起来了。

这种做法当然不可能持久,因为小区里总有人想出来,老人们是没有执法权的,拦不住别人进出。但这种需求和这种利益,你能说他是错的吗?


最近这几年,城市郊区有大量的所谓的养老物业,因为各种原因烂尾或者是很荒凉。疫情期间,大量的农家乐,大量的乡村旅游,里面的很多物业都荒废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社会上存在这种需求,我们能不能在一些相对比较封闭的地区,建立这种内循环比较自我完善的社区,供这些心里有疑虑,或者身体的确不好的朋友,尤其是老年人,来实现希望自我封控的想法?我觉得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不仅可以盘活这样一些物业,而且也的确能够满足一部分群众的需求,可以考虑以成本价或者是微利来维持运行就可以了。个人是个人健康最主要的责任人,自负其责未尝不可。所以现在有一部分群众,他担心放开以后出现各种情况,这种担心,不管你认为它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我们都得重视它。


另外,我仍然主张,当居家隔离成为主流的时候,优化社区的资源配置也许更需要钱,很多地方目前还在拿几百亿来建方舱,这个钱是不是考虑拿出一部分来,拨到社区里,来优化社区的医疗资源,可能比大规模的方舱建设更必要,也更紧迫。


老实说,我不会因为国家政策的转向跟我呼唤的一样,跟我预测的一样,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甚至觉得别人是反贼,我不会把别人扣在我身上的帽子扣给别人。

中国社会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仍然强烈期待能够发钱,必须对受到疫情严重的老百姓大量的发钱,中小微企业大量的发钱,只要你的企业肯开、肯雇人,国家就应该来发钱。不发钱,中国经济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走出,因为长期疫情管控带来的下降,这是一个公开的事实。


现在很多人骂我,什么蹭热度的网红,老实说,我不觉得教授有多尊贵,也不觉得网红有多卑微,我觉得蹭热度本身,就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是很多时候是我履行一个匹夫有责的方法而已。


讲点实话,的确有风险,但是讲实话又很必要。


我也不知道讲实话最后能怎么样,大不了号就没有了,还是要尽力讲实话。


我一直坚持我的一个原则,尽可能的讲实话,可以蹭热度,但不要见风使舵,不要人云亦云。


也请大家多提醒我。


总而言之,更复杂的“后疫情防控时代”到来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加客观理性,但是要更加包容地倾听不同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指名道姓   公共政策   疫情   防疫   愚昧   顾虑   热度   实话   事实   群众   担心   物业   需求   情况   政策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