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辩证分证论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本病多见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等病种。

如《内经》中的“水病” “水气”。《素问•评热论篇》说: “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又如《丹溪心法•水肿》中描述:“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此描述与慢性肾炎之水肿相似。由于肾脏的生理位置居于人们习惯上说的腰部,故肾小球肾炎可表现为祖国医学中的“腰痛”病。

正如《金匮要略》云:“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此处描述的腰痛与慢性肾炎腰痛相似。慢性肾炎持续发展,蛋白丢失,肾功能不断损伤,全身机能减退即可出现祖国医学中的"虚劳”症状。慢性肾炎由于其发病原因、伤及脏腑、病变阶段及临床表现不同,所以中医的诊断亦有所不同。

慢性肾炎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水之气化和津液的贮藏,其府为腰,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因此,肾脏损伤则水之气化不利而至水肿;津液不藏随尿外溢而发为蛋白尿;肾伤腰府失荣出现腰酸腰痛;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又可发为眩晕。若水湿停滞化热,损伤肾络,则可见小便黄赤或血尿。

慢性肾炎的发生虽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但与气血的运行也密切相关。《灵枢•水胀篇》曰:“此以气停与血相搏,故血凝于络,气凝于经,而生水液为胀。”《血证论》指出:“血中有气,即有水”,这些都能说明气滞血瘀与水肿相关。

1. 肺肾气虚,外邪侵袭

【主症】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患感冒,腰脊酸痛,小便量少,或伴咳嗽,流清涕,头痛发热,咽痛咽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滑。

【治法】补肺益肾,解表祛邪。

【方药】黄芪六味地黄汤(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30g、山萸肉15g、甘草6g、大枣2枚)。

【方义与加减】黄芪补益肺肾之气,以固表抗御外邪的侵袭,防止感冒的发生,山药、山萸肉平补肾气;白术、茯苓、甘草、大枣补益后天以化生气血,培补肺肾之气。

应当注意的是,当患者有外感的症状时,应先治疗外感为主,因为如果没有先将外邪清除,而是一味地补益,会导致闭门留寇,反倒会加重病情。治疗外感用参苏饮以益气解表,调和营卫。若患者咽干咽痛,头面肿痛,或伴咳嗽,可用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若患者恶寒重,头痛鼻塞,畏寒肢冷,可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 脾肾气虚,湿浊留恋

【主症】面色萎黄或晦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腿酸软,纳呆腹满,或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尿少或清长,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腻,脉沉弱。

【治法】健脾益肾,祛湿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合二仙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0g、仙茅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0g、山药30g、甘草6g)。

【方义与加减】方中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补益中气,益气健脾祛湿;陈皮法半夏理气燥湿化痰;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壮肾阳补肾气,以助水之气化。若气虚甚者可加黄芪增强补气效果;肾阳虚甚者,可加桂枝、附子温补肾阳。

3.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主症】周身浮肿,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见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不调,腹胀纳呆,甚或伴胸腔积液、腹水、咳逆上气不得平卧,舌质淡嫩、体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炮附子10g、白芍15g、干姜10g、白术15g、茯苓15g)。

【方义与加减】附子温补肾之阳气,以散在里之寒水;干姜温运脾阳,补脾制水;白术、茯苓、干姜健脾利湿,温散水邪;白芍酸寒,制附子、干姜之辛燥不致太过。若水肿甚者,可加用五苓散以增强利水功效;气虚症状重者可加黄芪;若伴胸腔积液咳逆上气不得平卧者,可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4.肝肾阴虚,湿热流注

【主症】头晕耳鸣,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腰背酸痛,或梦遗,或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苔薄黄或腻,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g、黄檗15g、熟地10g、山萸肉15g、山药20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

【方义与加减】方中熟地滋肾填精;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知母、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黄檗清利下焦湿热。若伴尿血者,可加大小蓟、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干者,可加大黄泄热通便。失眠者,可加夜交藤,炙远志安神。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病友们勿盲目试用,平台与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慢性肾炎   干姜   附子   方药   白术   茯苓   黄芪   腰痛   山药   水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