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药:川楝子

“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此诗是北宋名家王安石在晚年寓居在半山园时所作七言绝句《钟山晚步》,诗中描写了初夏的楝花之美。楝花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今天介绍川楝子。

《神农本草经》将川楝子以“楝实”之名首次收载,《本草经集注》名练实,又名金铃子(其果实又形如小铃,成熟则色黄)、仁枣、苦楝子、楝实、练实。

中医

中药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打碎。本品气特异,味酸、苦。以个大、饱满、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

注意:1)本品苦寒败胃,脾胃虚寒者忌用。2)过量服用本品可引起中毒反应,其临床表现为:(1)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目眩,复视,向心性视野缩小,说话困难,呼吸不畅,震颤痉挛抽搐,或四肢麻木,周身软弱无力。(2)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中毒性肝炎。(3)循环系统症状:心律失常,心肌损害,血压下降,休克。伴见衄血、便血、尿血。

《神农本草经》:“楝实,味苦,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本草乘雅半偈》

出荆山山谷,及蜀中所在有之,蜀中者胜。木高数丈,向长甚速,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芬芳满境。实如金丸,生青熟黄。叶可浣衣,蛟龙畏之,獬豸食之。修治:熬干,酒拌令透,蒸之,俟实皮软,去皮取肉。凡使核不使肉,使肉不使核。如使核,捶碎,浆水煮一伏时,晒干用。

参曰:楝可浣衣,具清肃之金用。气寒味苦,具澄湛之水体。獬豸食之,火兽也,喜其洁。蛟龙畏之,木虫也,激其怒。怒则飞云弄雨,以消溽暑,此其功力。如三虫疝瘕,从蛰伏中,激之杀之,反其性耳。

《本经续疏》

根,微寒,疗蛔虫,利大肠。生荆山山谷。

凡物耐寒者,必畏热;耐热者,必畏寒。惟楝实届夏已生,迄冬在树,故世俗之讪,不甚长进,不易倾覆者,曰楝树子。整年如此,是则其遇暑而不浥烂,逢寒而不拆裂,凝定守正,遂可谓坚持元气之补剂欤?殆非也。夫楝实在夏,则核嫩裹津充满于壳;在冬,则津消核敛,表里相悬,裹津待暑,是布阴以使阳和,即其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也。敛核御寒,是戢阴以让阳通,即其利小便水道也。湿不混于热,热已化于水,水逞阳通而下行,曾何虫之不除,疥疡之不瘳耶!即后世专以之治疝,疝独非阴缚其阳,阳困于阴乎?阴既戢而阳得伸,阳垂和而阴已布,亦无非赖小便之利,水道之通,与前义不相悖,即其止上下部腹痛义,亦岂能外哉!

《本草发挥》

洁古云:楝实入心经,止下部腹痛。又云:味酸、苦,阴中之阳。心暴痛者,非此不能除。

现代药理

10%川楝子乙醇浸液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川楝子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噬菌体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猪蛔虫、蚯蚓、水蛭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本品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引力和收缩力增加,并有松弛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川楝素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药,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神经末梢,作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诱发的乙酰胆碱释放,它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间的正常传递功能。此外,本品还有抗癌、镇痛、抗炎、抗生育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川楝子   本草   蛔虫   伤寒   蛟龙   水道   果实   症状   抑制   中药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