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至今无解

前言导读:

他长相肥胖,不善骑着,传说甚至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但却又仅凭万余老弱残兵硬是抵挡住了李景隆的五十万精兵强将的轮番围攻。他多次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并把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有人将他那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父亲明成祖朱棣,调侃为只不过是他的“征北大将军”而已。他就是以弱胜强,承上启下,开启明朝“仁宣之治”的明仁宗朱高炽!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8月16日) 朱高炽出生在其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兴盛之地安徽凤阳,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长子

出生后就很受朱元璋的宠爱,曾把老四朱棣晾在北京,却把朱高炽要到南京,带在自己身边。并给过这样一个评价“孙有君人之识矣”。也就是说,我这宝贝大孙子,有仁人君子的风范!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17岁的朱高炽就被朱元璋钦定为燕王世子,也就是法定的燕王朱棣的接班人。等于给朱高炽增加了一件“黄袍”或说保护伞。

北平保卫战朱高炽以1挡10?


建文元年(1399年),由于他的堂哥建文帝朱允炆力行削藩,被逼无奈之下,他的父亲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建文帝以李景隆为大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围攻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城。声势浩大的敌人在城外安营扎寨,将北平城围的是水泄不通,并集中兵力猛攻北平九门。然而此时朱棣带领着的精锐主力却不在北平。

李景隆剧照

作为燕世子坐镇北平的朱高炽,手上可用的兵力只有万余老弱病残。双方的兵力可见悬殊巨大。但就是在这种劣势的情况下,平常看似人畜无害,连走路都要人搀扶的朱高炽,却展现出了勇武,果断,沉着睿智的一面。

他一方面不分昼夜地督治防备的事务,加强城防,安抚城中居民,迅速稳定人心。另一方面,礼贤下士,亲自到城中与老兵交谈,推心置腹,赢得了军队的忠心而且朱高炽以身作则,每四鼓就起床,二鼓才休息,左右都认为世子朱高炽实在是过于疲累。

朱高炽认为,君父身冒艰险在外,此时岂是做人子的可以懈怠安逸的,且北平是燕军的根本之地,是南军必须要夺取的,岂能不做好防备。朱高炽本就遇事冷静,不轻易自乱阵脚,再加上母亲燕王妃徐氏的协助,北平城人民斗志昂扬,多次打退了李景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甚至还在夜晚的时候,多次派人主动去袭击敌人的营地,搞得敌军不得安宁。在朱高炽沉着冷静,步步为营的指挥下,一直坚持到朱棣率主力回来驰援。之后父子俩双面夹击,打的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狼狈不堪。

朱高炽硬是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扭转劣势,以弱取胜保住了北平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天子守城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二年(1404年),26岁的朱高炽被朱棣立为了皇太子,在明成祖朱棣巡视北京以及五征漠北的期间,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处理国政。最长的一次长达三年零十个月,最短的也有四个多月。每一次监国朱高炽都把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也正因为如此,有人将朱棣调侃为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朱高炽剧照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同年四十七岁的朱高炽登基,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升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为大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右侍郎,俱仍兼前职务,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升前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为通政使司。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在位仅十个月的朱高炽病重,死于宫内钦安殿,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终年48岁,死后葬于献陵,庙号:仁宗。


后记:

历史泱泱,有人说:如果朱高炽多活几年,明朝能加一百年历史。《明史》评价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书。”登基不到一年,所做的事情却对于整个明朝的影响深刻,体恤百姓,有钱有粮,吸纳人才。后世也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仁宣之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明朝   翰林院   北平   世子   燕王   大学士   皇太子   谜团   兵力   元年   永乐   皇帝   年来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