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台湾老兵隐瞒妻子写信回大陆,原配:你的下属一直照顾我们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祖籍湖南的台湾老兵易祥手里,很细心地收藏着一张授田凭证。

在台湾的老兵对授田证的感情都很深厚,即便它早已作废,变得毫无价值,但老兵们依然视它为宝,舍不得丢掉。

这张废纸是他们最后的念想,寄托着离乡的老人对家的眷恋。

先说说授田凭证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初退到台湾时,是没有当地户籍的,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上户口、领取身份证、登记结婚等一系列条例。

按照婚姻条例规定,军官年满28岁可以在当地结婚,士兵则不允许,也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因为"反攻大陆"的计划一旦成功,大家很快就可以回家了,根本无需办理当地户籍。

为了安抚人心,激发战士的作战热情,国民党给军人发放了授田凭证,上面记录着持有者的姓名、军衔、军龄以及家乡的户口地址。

一旦“反攻”成功,按每个人服役的年限,奖励家乡的耕地,服役几年就分几亩地,就以这张授田证作为凭证。

农民向来是以土地为天的,你要问他们最幸福的日子是什么样的,问十个十个人都会跟你说: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见这张授田证在当时的分量。

很多人,到老都做着这个美梦,易祥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直小心翼翼收藏着这张凭证,不敢让他在台湾的家人知道。

可惜多年后还是被他女儿易若莲发现,女儿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察此事有蹊跷。

恢复通信后易祥表现令太太起疑心

1979年恢复通信后,丈夫每次收到老家来信时,都是偷偷拿到屋里看,她不识字也不清楚信里写些什么,但直觉上怀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许丈夫在老家是有老婆的。

对于妻子的怀疑,易祥始终不承认,甚至找来战友给自己作证,保证从没有结过婚,这才作罢。

实际上,易祥在湖南老家确实有个原配妻子,叫陈淑珍,生了两个儿子,哥哥易浩光,弟弟易浩明。

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别人知道他有家室,根本没有女人会嫁给他,无奈他只能隐瞒婚史,说自己是单身。

那个年代,国民党老兵在台湾生活很苦,他们慢慢看清所谓的"反攻大陆“根本不可能实现,只好留在台湾结婚生子,安身立命。

退伍时年纪大了,没有积蓄,也没有身份,只能靠打零工糊口。当地人管这样的老兵叫“老芋仔”,就是好养活,有口饭就能活的意思。

除非是家里特别穷,或者女方身体有残疾,但凡家里条件好一点,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老芋仔”。然而易祥这一瞒,就瞒了20年。

女儿无意间翻出一段尘封的往事

1955年,中校军衔的易祥在台湾娶妻成家。易祥36,易太太21,比他小15岁,婚后生有4个子女。

易祥有一些部队津贴,易太太工作之余另打一份工,生活虽然困难却也一家和气。

20年后两岸恢复通信,丈夫开始变得神神秘秘,直到易若莲发现了父亲的授田证和往来书信,这件事再也瞒不住了,易祥才向妻子坦白。

原来他不仅在湖南有家室,而且还时时刻刻惦记着家里的亲人,时不时寄些钱回去贴补。

易太太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被丈夫拿去慷慨别的女人,气不打一处来,两人大吵一架,开始冷战。

而在易若莲翻看了父亲的书信后,也慢慢地了解了一些情况。

原来爸爸在湖南老家的妻子陈淑珍,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再婚,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是爸爸的战友庹长发,这几十年来一直在无私地照顾他们母子三人。

易祥对勤务兵庹长发的生死之托

说起这些,就不得不说一下易祥的过往。

易祥是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学员,毕业后分入部队,便挑了忠厚勤快的庹长发做勤务兵。

18岁的四川籍小伙子,忠诚、重诺、实心眼,易祥对他好一分他便回报十分。

后来易祥随部队撤离台湾时,他的二儿子易浩明还不会走路,他把庹长发留在湖南替他照顾一家老小。

临行前,易祥再三交代,你们先在家里等我,我到了台湾一旦安顿好,立刻派人把你们接过去。

谁想事情和最初计划的完全不一样,易祥这一走,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土,亲人朋友间的分别,一别就是一生。

庹长发是个实心眼的孩子,他始终记得长官的交托,不论时局怎么变化,他都坚信长官会回来与家人团聚。

为了等他,他退伍后没有回四川老家,一直陪着陈淑珍在易祥的湖南老家生活。

庹长发履行承诺照顾长官家属度过几十年艰苦岁月

但由于他们的身份,孤儿寡母不仅得不到照顾,反而处处受排挤和歧视,易祥的父亲因此郁郁而终。

老人刚下葬,村民为了名声要把陈淑珍一家赶出村去,是庹长发跪在村长家反复哀求,村里才勉强让他们留了下来。

即便如此,几人依然过着无人帮衬,抬不起头的日子。

没有地耕、粮食不够吃,庹长发就到山上挖野菜;冬天冷没衣服穿,他宁可自己冻着也要把衣服给孩子们穿;

哥哥出去读书要走10几里山路,没有结实的鞋穿,他就把部队发的唯一一双好鞋,改改给孩子穿,自己的脚却磨出大泡。

后来,陈淑珍家终于分到了耕地,家里没有劳力耕不动,他免费在别人地里帮三天的农活,换牛回来给陈淑珍耕一天的地。

村里对他俩的闲言碎语传得满天飞,陈淑珍怕连累庹长发,狠心赶他回老家,他就是不走。

给他介绍对象劝他成个家,他不是不动心,可一想到身上的责任,哪个女人能接受这样的丈夫,他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再支撑起一个家,也不想辜负别人。

因此决心坚守住对易祥的承诺,照顾陈淑珍一家直到他们团聚,到那时候他再考虑自己的婚事。

三十年后重获亲人消息,早已物是人非

可惜这一等就是30年,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等到双鬓发白。

因常年辛劳、营养不良、就医不及时,疾病缠身的庹长发,终于等来了长官易祥从海峡那端的来信。

这么多年无论日子多艰苦,他们始终不敢搬离老家,就是怕万一易祥回来会找不到他们。

经历过的人都懂,越是艰苦,支撑的信念就越强,那种对团聚的期盼,撑着他们共同熬过了这段日子。如今突然有消息,坚强的庹长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庹长发不识字,他认真听着陈淑珍给自己读。

易祥说:快30年了终于盼到两岸通信,这些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你们,你们过得好吗?

他很愧疚地对妻子说,当年因为生活的无奈,在台湾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并询问陈淑珍这边的现状。

陈淑珍万念俱灰,想不到这么多年的期盼和坚守,都付诸东流了,丈夫在那边早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于是陈淑珍回信说到:是你的下属一直照顾着我们,照顾了30年。并在信中说到这些年的不易与等待。

易祥得知原配妻子这些年的苦难,既心疼又愧疚,从那时起他开始瞒着台湾的太太,给湖南老家寄钱,贴补家用,希望能尽力做些弥补,这才有了被发现后两人的冷战。

易祥夫妻反目子女翻脸,晚年在思念和愧疚中度过

易若莲也知道了父亲这位老下属庹长发叔叔的事迹,她偷偷给其他战友叔叔写信说明了现状,希望他们能劝劝父亲跟母亲和解,毕竟这个家组建不易,同样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

易祥知道后暴跳如雷,给女儿好一番训斥,从易若莲记事以来,父亲始终和颜悦色,从未对子女说过一句重话。

如今因为另一个家的事情对她声色俱厉,一时间接受不了,伤心地搬出家住到宿舍去了。

没有了女儿的调解,夫妻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有次吵架易祥失口道,你就是比不上她,她说她是大学生是才女,你大字不认识几个,拿什么同她比?

从那天起,夫妻二人关系跌至冰点,直到易祥去世,易太太都没再和他说过一句话。

两岸放开终于可回乡探亲,但易祥已风烛残年,饮恨台湾

到1987年,在大陆的推动下两岸政策终于放开,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要结束了。

很多老兵禁不住老泪纵横,身体能动条件允许的,都迫不及待想回到家乡去看一看。

可易祥却因为严重的肺病无法行动,躺在床上苟延残喘而已,他绝望地知道,从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的那天起,他此生都没有机会见到故乡的亲人了。

就这样又坚持了几个月,易祥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委托子女把战友叫到床前,想和他们说几句话,可惜战友还没到,他便离世了,谁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战友说: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期望两岸统一,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如今不能落叶归根,应该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易祥走了,享年69岁,走完他无奈、悲哀又委屈的一生,女儿易若莲送完父亲最后一程。

午夜梦回间,她总能看见父亲期盼的眼神,她代替父亲继续保持着跟老家的书信往来,不时地给他们经济资助,替父亲尽量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直到她也做了妻子做了母亲,才理解父亲并非对母亲无情,很多无奈是时代造就的,父亲依然是个有责任感的好人,所以才在内心煎熬左右为难。

两位夫人先后离世,一代恩怨烟消云散

而易太太也在多年之后,放下了心中的介怀。

她渐渐明白,没有人对不起她,那个叫陈淑珍的女人比她过得更加不易。

她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也许不过一两年,却为此坚守一生,最终两人也没有再见过面。

想到这里她很想去看看这位可怜的姐姐,也替丈夫回去看看家乡的亲人,完成他的遗愿。

本想着退休以后,让儿女陪着她回去,还未动身,2009年老家传来消息,陈淑珍离世了。

又过了两年,易太太也走了,纠结也好、亏欠也罢,随着上一辈人的离世,所有的过往都埋入了尘土。

子女毅然踏上回乡寻亲之路,替父母了解多年心愿

易若莲依然与湖南老家保持着通信,有次一位亲戚在信中说起自己女儿,说易若莲当年送她的一块手表她特别喜欢,珍藏着舍不得戴。

还说女儿总想着有机会见一见这位姑姑,亲自跟她道谢。

一句话让她特别感动,远在千里之外从未谋面的亲人,始终思念着远方的姑姑,这不就是骨子里血脉亲情吗。

易若莲再也等不下去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爸爸的也是自己的故乡。

妈妈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易若莲终于在丈夫的陪伴下,从台湾回到湖南邵阳,见到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几十年来首次相见,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哥哥们带着妹妹一家去祭拜祖坟,易若莲跪在大妈陈淑珍的墓前,忍不住失声痛哭。

她说她早该来的,来替父亲给大妈道歉,祈求大妈的原谅。如果能早点来,如果父亲身体健康,不至于此刻只能跪在坟前磕头,也许遗憾能少一些。

哥哥是山里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平淡地说:母亲早已不介意,庹叔叔也不在意。

易若莲此次回乡寻亲,终于见到了重诺守信的庹长发叔叔。

这位18岁正式入伍,25岁开始照顾长官家属,放弃自己的家人和幸福,无怨无悔的照顾易家66年的庹长发叔叔,一生都在坚守长官对他的嘱托。

即便易祥离世再也回不来了,即便陈淑珍离世,他仍放不下责任,守着浩光浩明两兄弟,直到他们成家立业。

这么多年,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亲如父子。易祥和陈淑珍去世前,都嘱托过两个儿子,一定要照顾好庹长发叔叔的晚年。

庹长发圆满完成上级嘱托 叶落归乡

近90岁高龄的他,牙齿掉光,手总是微微抖动,坐在轮椅上,慈爱地看着易若莲,心里百感交集。

十几岁离家,再没有回过一次,家里如今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亲人在世。

易长官的家人能千里迢迢从台湾寻到湖南,如今他责任已放下,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变得特别浓烈,他也想要落叶归根了。

寻亲志愿者了解到老人的心愿,铺开全网搜索,很快就找到了他的侄子庹成。

庹成也很激动,他说自己的父亲和伯伯生前,从未放弃寻找哥哥庹长发,直到去世前还反复叮嘱自己不要放弃希望,一定要找到大伯。

如今终于找到了,完成了父亲的心愿,他一定要接大伯回家,大伯没有孩子,他要好好尽孝,让大伯过几天舒坦日子。

2015年末,91岁的庹长发终于重回故土,家乡给他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临走时易浩光跟他说,为了满足您的心愿我们才让您回去的,如果住不习惯就告诉我,我去接您回来,给您养老送终。

回到家乡第二年,庹长发心愿完成,因病离世,用一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无憾履行了曾经身为军人的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台湾   原配   湖南   长官   老家   下属   长发   太太   家乡   丈夫   妻子   父亲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