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仅是仁政战士,还是外交天才,推销仁政顺便贡献了两个成语

题记

孟子所在的时代,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秦孝公还成为周天子颁发的“诸侯霸主”;齐国的齐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齐国;其他诸侯也忙着“合纵连横”,醉心于征战攻伐。这时候,孟子向诸侯推销的仁义、道德自然就没有市场:曾游说齐威王被拒;到了魏国,魏惠王也认为孟子的理论过于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然而,孟子却有两次成功推销仁政的“高光时刻”!具体细节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亚圣孟子

梁惠王和孟子对话,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服梁惠王

连年不断的战争让百姓受尽苦难。孟子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谏那些好战的君主。

魏惠王是魏国第三任君主,即位后,都城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因此魏国也叫梁国,魏惠王也叫梁惠王。

梁惠王正面对军事上的失败感到焦头烂额,见到孔子就以为来了救命的稻草,见到孟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您不远万里来到来到梁国,能给梁国带来什么好处呢?”

孟子说:“君主不能肆无忌惮地贪利。如果君子贪利,官僚就贪利;官僚贪利,百姓就贪利。全国利字当头,国家就危险了!”

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史记》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全心全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50步,却去嘲笑跑了100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您说这对吗?”

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100步,但同样是逃跑。”

孟子说:“这与治国是同样道理。您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人口又怎么可能会增多呢?

孟子说:“您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魏国也不比别国强多少了。如果您在农忙季节,春种、秋收时不去征兵、征工,那魏国的粮食就多得吃不完;如果禁止用网眼过小的鱼网去湖里捕鱼,那鱼就总会生生不绝;树木砍伐假若加以限制,木材也会使用不尽。有了这些条件,老百姓能不拥护您吗?您再下令多植桑树,多养猪狗鸡,让大家能穿上丝绵吃上鸡肉,那天下的百姓能不归附于您吗?然而现在却不是这样。大王如果认真改革朝政,那魏国是会强盛起来的……”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批评梁惠王好战。

魏惠王,也叫梁惠王

梁惠王问:“那我怎么办呢?”

孟子坚定地说:“做国君的,应该讲仁义,别老想掠夺别人的土地、财产,要那么多利干什么呢?”

孟轲曰:“为人君者,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

梁惠王点头称是。

孟子和齐宣王对话,孟子用“缘木求鱼”的典故说服齐宣王

孟子第一次是齐威王在位时期,在公元前356-公元前320次,孔子兜售的“仁政”思想和齐威王的野心没有交叉点,孔子空手而归。

孔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忘初心,公元前319年,孟子又一次来到齐国,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

孟子反对战争,想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怎么才能说服固执的齐宣王打消攻打邻国的想法呢?孟子问:“大王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齐宣王知道孟子要来说服自己,所以他笑而不答。

孟子接着说:“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统治中原,安抚边疆。但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

“犹缘木而求鱼?”齐宣王不解地问:“为什么?”

孟子解释进一步解释说:“大王想一统天下,如果是以弱击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可如果大王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里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这样,您的国家变得强大了,天下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齐宣王听了这番话,最终打消了攻打邻国的念头

孟子用通俗的道理,用“缘木求鱼”如此形象的比喻成功阻止了一场战斗。

齐国攻打燕国,孟子竟然投了赞成票,为什么?

公元前316年,燕国发生了世界上爆炸性新闻:国君燕王禅让给宰相“子之”,后来为了王位之争,燕国发生大乱。

齐湣王召集群臣,说:“北边的燕国大乱,我决定起兵北上,望诸卿有力出力,有谋献谋,助我成功。”文武大臣都主张出兵

孟子支持齐湣王攻打燕国,原来另有原因

孟子破天荒主张出兵燕国,孟子对齐王说:“现在攻打燕国,就像周文武攻打商纣王那样,机不可失啊!”

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史记》

原来,孟子出兵燕国,是让齐国当天下共主,拯救天下,不要战争。

他还告诫齐王,出兵的目的不是贪图邻国的土地财富,也不是为了让燕国给齐王上尊号

孟子说:“出兵帮助邻国平定内乱,土地财物,一无所取,齐国在诸侯中带了个头,那就是推行仁义,然后,各国效法,那么三皇五帝之治就会在中国重现。”

齐湣王垂涎邻国的财宝不止一天了,孟子的话哪里听得进。齐军攻入燕国大肆烧杀掳掠,最后燕人反击,齐国大败。孟子见自己的政见不被采纳,便辞官离开齐国。

结语

孟轲作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被称为“亚圣”,他兜售的是“民本”思想,在诸侯们纷纷称王称霸、攻城略地的时代背景下,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似乎缺少市场,但也阻碍不了他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决心,并且有成功案例,不仅兜售了“仁政”思想,还极具“外交”天才,如果放在当代,或许能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您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孟子   仁政   魏国   国君   史记   孔子   齐国   邻国   诸侯   成语   外交   战士   天才   贡献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