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十五)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在锦州铩羽而归。回到沈阳的他痛定思痛,不断反思问题所在。

山海关依山傍水,乃是大明京师北京城的门户所在,对于志向远不止于白山黑水的皇太极来说,与明廷逐鹿中原的第一步就是要夺取山海关。可是目前的情形是后金军很难对山海关形成有效威胁,别说山海关,就连锦州城皇太极都打不下来。袁崇焕的坚城利炮使得八旗劲旅根本无法发挥他们擅长的野外作战能力,围绕着城池和明军来回反复争夺,使得八旗部队损失异常惨重。

皇太极明白,仗不能这么打了,需要想个办法改变现状。

而蓟辽督师袁崇焕,自然志得意满,壮志雄心而不可一世。他整编关宁铁骑,收拢辽东流民,大权在握便要试图整合辖区内所有的兵力。可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的固执己见,令袁崇焕十分头疼,而且他对毛文龙逐渐产生了浓重的敌对情绪。毛文龙是浙江杭州府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毛文龙被舅舅沈光祚托人引荐给了时任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在其麾下供职。后来考取武举,成为鞍山卫的百户。天启元年受巡抚王化贞的赏识,晋升为游击。随后他审时度势,在皮岛建立根据地,成为后金汗国大后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对手。应该来说,毛文龙的存在使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如鲠在喉,非常难受。皇太极也曾派遣部队征讨皮岛,但是无功而返。

当初天启帝也十分信任毛文龙,册封毛文龙为左都督,官居一品大员,毛文龙也达到了自己的仕途巅峰。可是袁崇焕就任以来,对东江镇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毛文龙也不想听从袁崇焕的指示。严格来讲,他袁崇焕的官阶只是正二品,毛文龙的官阶是从一品(当然明代官场规矩是以文统武,毛文龙就算是正一品的都督府大都督,也是矮袁崇焕一头的)。袁崇焕本意是想撤销东江镇,迁徙东江镇官兵及百姓至辽东。但是毛文龙并不同意,且试图与袁崇焕抗衡。

毛文龙曾上奏崇祯皇帝,说东江镇官兵的粮饷经常被克扣,他希望朝廷可以管一管这个事情。同时坦言,蓟辽总督衙门对东江镇的军饷动辄漂没(东江镇孤悬海外,运输军饷粮饷需要海运,故存在漂没的可能),其中猫腻定然不小。总之毛文龙让袁崇焕在崇祯皇帝面前很是下不来台面。袁崇焕异常生气,对于毛文龙也逐渐丧失了耐心。在屡次劝说无果后,袁崇焕决心要立威杀人,震慑一下辽东镇这帮子官兵。

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毛文龙的存在也着实影响了袁崇焕的利益。袁崇焕一手扶持了关宁集团,这个集团本质上是一个军事集团,袁崇焕为了这个军事集团的利益,也做出了许多违法勾当。譬如私下里与蒙古部落做生意,以及违反朝廷禁令向塞外兜售粮食等。毛文龙所属的派系是属于阉党残余势力,其与袁崇焕所属的东林党派系是敌对关系。多重原因之下,毛文龙注定成为袁崇焕的眼中钉、肉中刺。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以慰问东江镇官兵的名义前往皮岛,毛文龙不疑有它亲自迎接。二人见面后袁崇焕并未立刻发作,待毛文龙放松下来之后,袁崇焕历数其十二大罪状,最终用崇祯帝授予的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斩杀。毛文龙麾下有二万八千名官兵,以及数万聚拢的流民。一时之间也无人敢质问袁崇焕为何擅杀毛文龙,袁崇焕随即任命陈继盛和刘光祚等为新任总兵官,他带领随从遂离开皮岛返回宁远。尽管为了安抚东江镇官兵的情绪,袁崇焕特意给东江镇请旨增加十八万两军饷。可是东江镇官兵再无任何能力和意愿与后金继续作战。不久后,东江镇官兵就陆续逃散;大量官兵投降后金,日后成为满清王朝攻略中原的马前卒。

崇祯帝听闻袁崇焕矫诏擅杀毛文龙的事情之后,十分愤慨。但是考虑到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崇祯帝并未多言,只是下旨安抚东江镇官兵。可是此事令崇祯帝对袁崇焕的观感发生了改变,为袁崇焕之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袁崇焕督师辽东以来,为拉拢蒙古诸部,多次违反朝廷禁令向科尔沁部及察哈尔部输送粮食和铁器。袁崇焕本意也是希望通过这些手段一方面拉拢蒙古诸部,以方便攫取利益以供养关宁铁骑。可是输送蒙古诸部的粮食经常会落入后金的手中,自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后金军事贵族就通过不断联姻的方式笼络蒙古诸部,努尔哈赤及皇太极本人都迎娶了蒙古王公贵女。这种满蒙联姻的习惯,贯穿清王朝建国之初的一段时间。

当时后金的经济压力十分巨大,一斗米甚至要用黄金来购买。遭遇努尔哈赤晚期暴戾统治之下的汉民纷纷丢弃土地逃亡,更有逼上梁山的汉民落草为寇、打家劫舍。辽东地区原有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已经彻底崩溃了。皇太极甫一登基就立即调整政策,但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改变。后金汗国当时严重缺乏生产生活资料,而蒙古诸部则成了后金的救命稻草。袁崇焕兜售给蒙古各部粮食、铁器等生产生活资料,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后金之手。


然而皇太极自然心里明白,靠人不如靠己。如果不能自己改变局面,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汉官高鸿中上了一道奏折,其中主要意思为:即刻发兵进攻明朝,无论如何不能此消彼长下去。明朝拥有广袤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其生产水平是目前的后金无法比拟的。仅仅凭借后金自己发愤图强,绝不可能赶得上明朝的恢复速度。既然我们没有吃的喝的,那就去抢明朝的,明朝有吃的喝的。富饶的明朝什么都有,只要八旗劲旅去抢就可以了。

皇太极深以为然,十分赞同高鸿中的劫掠战略。当时后金的经济面临崩溃,很多官员认为后金不可能取得胜利,争相脱离后金投奔明朝,甚至出现前后接踵而至投降明朝的画面。为了稳定内部军心民心,皇太极决心出兵劫掠明朝。但宁锦防线过于坚硬,继任以来两次出兵宁锦防线都是灰头土脸的回来。皇太极认为不可以从宁锦防线上进攻明朝,如若真的想要进攻明朝,必须另辟蹊径。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领兵征讨明朝。这次他选择绕道蒙古,经过科尔沁草原。征召蒙古诸部跟随八旗劲旅一起进攻明朝。路途上,后金诸大臣认为此举过于冒险,代善和莽古尔泰出言劝诫,认为伐明过于凶险,希望皇太极慎重考虑。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等则是支持伐明的军事行动。当然反对者都是地位高、权力大的老人,支持者都是年纪小、干劲足的新人。皇太极力排众议,执意继续南下攻略明朝。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日,皇太极领八旗铁骑并蒙古仆从军共计十万精锐从察哈尔出发,日夜兼程向北京方向出发。此次出兵,皇太极准备从燕山地区突破长城防线,进抵明朝的京畿地区劫掠一番。他以岳托、济尔哈朗为先锋,十月二十四日抵达老哈河,十月二十六日迅速攻破喜峰口长城防线。万历年间以来,蒙古诸部已经比较安分,不再经常袭扰明朝北疆边境。于是乎除辽东之外的九边将士非常缺乏警惕意识,很多地方的防卫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有效预警和阻拦后金大军汹涌而入。

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领兵进入喜峰口长城,同日后金军攻取洪山口卫所。蓟辽总督刘策听闻八旗攻入长城防线,吓得拔腿就跑了。十月二十八日,后金军一路势如破竹攻抵遵化城下。袁崇焕听闻后金军从喜峰口突破长城之后,立刻命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兵火速增援遵化城。听闻后金军军势浩大,袁崇焕遂又命令张宏谟、曹文诏、王承胤等联合增援遵化。但赵率教得命之后,急于支援遵化,仅带领四千精骑就火速出发,疾驰三百五十里赶赴增援。

十一月四日明军刚刚抵达遵化外围,就遭遇阿济格的优势骑兵埋伏,三日疾驰之下的赵率教所部很快就被击溃,赵率教本人更是被阿济格阵斩于马下。此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参将以上几无幸免。遵化巡抚王元雅凭城固守,并向朝廷即刻请援,皇太极劝降不成立刻命令攻城。八旗精锐各负责一个方向,数万大军一拥而上,遵化城守备部队兵力不足,仅不到半天就被攻破,王元雅在巡抚官署自尽。

随后,皇太极仅留八百部队守卫遵化城,主力部队继续西进。明朝京畿地区多年来从未出现过战乱,各地官府腐朽不堪,守备力量等同于无,京畿各地军队积年缺饷毫无斗志。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相继沦陷,后金军很快就进抵北京城东郊二十里外。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将大营驻扎在北京城北的土城关一带。北京城一日三惊,京师全城戒严。崇祯帝下令各地即刻勤王支援北京,并调令袁崇焕火速增援北京。

袁崇焕接令之后,即刻抽调关宁铁骑精锐部队数万人向西急速驰援。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深感部队行军速度依旧不够,下令九千铁骑部队脱离大军由自己亲自率领加速向北京驰援。副总兵周文郁认为袁督师不可轻易领兵入京,尤其是周总兵听说了一些对于袁崇焕不利的流言蜚语。但袁崇焕并未听从,执意领兵入京。当时京师已经传开了一些流言,说是后金军都是袁崇焕引来的。不知真假的老百姓自然对这种奇闻秘事非常好奇,十传百、百传千。正所谓三人成虎,以至于京师几乎人人都认为袁崇焕是叛徒。

毫无察觉的袁崇焕领兵于十一月十八日抵达广渠门,后金军随后抵达北京城。

皇太极想出了一个反间计,利用之前在城外俘虏的太监做局,释放了袁崇焕投敌叛国的流言,加重了谣言的传播。此间袁崇焕并不知晓,他只是调配调配部队在广渠门外与后金骑兵作战。祖大寿、王承允等人与后金军血战不休,关宁铁骑战力不斐,后金军在广渠门外吃了不小的亏。十一月二十二日,后金军后撤至南海子休整。皇太极深感袁崇焕及其关宁部队难以对付,且北京城比他想象的难打得多,城高池深,不可浪战。况且明朝各地军队随时会赶赴增援北京,身处敌国境内,皇太极很难下决心以巨大伤亡来攻打北京城。一旦伤亡惨重,后金军就危险了。

十二月一日,皇太极认为无力攻取北京,遂收兵离开北京。连克良乡、固安县城。

也就是在十二月初一,崇祯帝以“议饷”为由,将袁崇焕召入紫禁城,随即下锦衣卫诏狱听候处理。内阁大学士温体仁与毛文龙关系匪浅,此时也上疏弹劾以报复袁崇焕。廷臣自然也清楚这是一桩冤案,纷纷上疏声援袁崇焕。但崇祯帝却疑窦重重,不愿释放袁崇焕。袁崇焕被突然逮捕下狱后,关宁将士恐慌不已,祖大寿亲眼见到袁督师被抓后更是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出城之后立即带兵即刻返回山海关。崇祯帝听闻后让袁崇焕手书一封安抚祖大寿,祖大寿这才领兵重新收复遵化。

十二月中旬,听闻袁崇焕下狱之后,皇太极认为有机可乘,立即领兵返回北京郊外。明金双方十几万大军在永定门外爆发激战,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等血战不退,后金军也是悍不畏死。最后明军惨败,黑云龙被俘投降,明廷震动不已。但是皇太极也深感北京城难以攻下,遂下令撤军返回。走之前还命部队将所过之处尽皆焚毁,劫掠物资及百姓。于是乎十万后金军几乎是一路烧杀抢掠的返回长城边墙。连续劫掠蓟州、遵化、永平、通州、昌黎、迁安、滦州等地。崇祯三年二月,皇太极领兵出关返回沈阳,结束了他这一次攻打北京的军事冒险战略。

皇太极此次征伐明朝,开启了明亡清兴的历程。尽管八旗对于城高池深的北京城无可奈何,但是严重破坏了京畿地区的生产生活。清王朝统治者之后采取多轮大规模劫掠战略使得明朝北方地区迅速衰败下去,这种劫掠战术把大明王朝的气运给拦腰斩断,给清王朝定鼎中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遵化   崇祯   山海关   东江   辽东   北京城   明朝   太极   蒙古   官兵   明清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