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的101和102首长

作者:杨冠群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杨冠群 1950年调入外交部,1951-1954年派往朝鲜,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历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随员、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讲师、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一秘、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常务副代表等职。


凡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过者,都知道代表团的领导人是101和102。101又名“李队长”;102则是“乔指导员”的代号。我们当时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属小字辈,做些具体工作,同代表团领导人工作联系不多。直接领导我们的是,一批30多岁的精明能干的中层干部。但是生活在同一个小天地里,同101和102多少还有些接触。

某日,下午4时左右,太阳偏西,干累了,我便到屋外透口气。小路上,迎面走来了101,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唇上留了一小撮胡子,虽是四十好几的人,但步履稳健,身后跟着背着卡宾枪的警卫员。我大胆地走上前去,到了跟前,行了个军礼,叫了一声:“李队长”,说着就闪身往前走。

“站住!”101把我叫住了。我不敢动弹。

101把我上下打量。

“把风纪扣扣好,”他那深沉的声音又严肃,又亲切。我穿的是军服,领扣却开着,自知理亏,赶紧扣上。扣好后,心想可以过关了,正想挪步,不料又传来:“皮带呢?”

皮带怎么啦?我脑子一下子没有转过弯来。仔细一想,坏了,又错了。我穿的是军官服,按照着装条例,不应束皮带。我连忙把皮带解下。心想,这该放我走了吧。

“游击作风!”101一针见血地批评道,接着又问:“哪个方向在打炮?”

我知道,他是在考我这个东西南北说不清的学生兵。我犹豫了一下,幸好夕阳帮了我的忙,说出了隆隆炮声传来的方向。

101点了点头,把我放了。

我手里提了皮带,悄悄地回到办公室,没有告诉他人刚才挨剋的事,但心里深感羞愧。

我同102的接触稍多一些。一小段时期里,还有幸从旁看他工作。

谈判桌上的斗争十分尖锐,双方代表经常唇枪舌战。为此,每次会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拟好发言稿。发言稿有两类,一类是长篇发言,系统驳斥对方的论点,另一类是短兵相接时使用的临时发言稿。朝中代表团先开会,商定对策及发言内容,落笔的任务便交给了102。

102思维敏捷,语言铿锵有力,是有名的“秀才”,且有其特有的工作方式。我只见他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低头沉思,来回踱步,口中授词,参谋执笔疾书。成文后,再经他过目定稿。我和另一名青年则是静候在旁,他每确定一稿,便立即复写5份,其中2份立即送去翻译。这一全过程,往往赶在当晨谈判代表出发去板门店前,时间十分紧迫,没有高效不能完成,关键人物便是102。

俯瞰开城的制高点是海拔500公尺的松岳山。代表团的驻地就在山脚下,一道山涧恰好经过。年长日久,涧水在巨石上形成一个浅坑,是夏天男同志洗澡的天然浴池。涧水漫过坑边,泻入沟底,形成一道小瀑布。山沟内树木葱郁,流水淙淙,宛如中国的江南胜景,是个散步的好去处。


作者在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会议室门前


一天,我手执铁锨,正低头忙着扒拉路边的草丛。102漫步走来,到了跟前,见我动作怪异,便问:“小杨,在干什么?”

“有蛇,”我答道,还在四处张望。

“蛇呢?”

“跑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

“为什么不打?”

“刚才在这里看见一条一米长的草蛇,赶快去拿铁锨,回来时蛇不见了,”我叙述了经过。

“唉呀,当机立断嘛!”说罢,他便扬长而去。

跟在后面的警卫员努了努嘴,对我笑笑。我一阵脸红。两星期后,我又走过原地,忽见草堆里慢悠悠地爬着一条大蛇。那家伙长着三角脑袋,身上黄一块,黑一块,漂亮极了。我手无寸铁,难道再把这美女般的蛇蝎放走?霎时间,“当机立断”四字响在耳边,我随手捡起一块大石,猛地掷了过去,恰好把蛇压住,又踩在石上碾了几脚,然后回去拿铁锨,当了一回斩蛇英雄。

多少年后,我在江西五七干校,也斩了不少蛇。有正午时分钻进厕所歇凉的眼镜蛇,有爬到邻居台阶上的银环蛇,有被我一脚踩住了脑袋的金环蛇。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臭知识分子”勇气从何而来?还不是102的那句警语!


朝鲜板门店中方代表团,解方(前排左1)、李克农(前排左2)、边章五(前排右3)、乔冠华(前排右1)。


那是阴云密布的日子,停战谈判暂告破裂,美国人可能铤而走险。代表团做了应变准备,部分同志撤回了国内,我们这些留下的文弱书生也第一次摸了摸枪。

某日,我从山沟里走过。那是从秘书处到新闻处的必经之路。小树林前,101和102正在指手画脚。50米外的树梢上挂了一件军绿色的东西,远看不知是何物,警卫员做了个立射的姿势,举起了卡宾枪,瞄准了那件东西。我为好奇心所驱使,便驻足看热闹。

“乒、乒、乒”,一阵枪声,惊得鸟儿四处逃遁。

另一名警卫员走过去,把东西抱了回来。

101和102兴致勃勃地细加验看。只见靶物上弹孔累累,破口处露出了白色的尼龙丝。101又把靶物翻了过来,背面是另一层,也洞穿了。这时,我才看清,是美军的防弹背心。

“再试一次,放100米外,”101下了指令。

足足有10斤重的尼龙盔甲又挂在更远的树梢上。

又是一梭子弹。

背心前后两层也穿了洞。

101摇了摇头。

“这东西有什么用?只能给美国大兵壮壮胆。”说罢,一摆手,人员便开始撤了。

我正向前走,101回过头来问道:“小杨,你知道这试验叫什么吗?”

“不知道”,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罢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响彻山沟。

可不是?用美军的卡宾枪打美军的防弹背心,岂非令其自相矛盾。加以引申,用对方的口实揭露对方的谎言,令其贻笑大方,不亦上策乎?


李克农


乔冠华


若要问这101和102究竟是谁?这位101不是别人,正是前外交部副部长,军委情报部部长李克农。读者对102也不会陌生,他便是大名鼎鼎的“乔老爷”——乔冠华。


【文章来源:《苦甜的鸡尾酒》 作者:杨冠群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青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开城   外交部   卡宾枪   铁锨   警卫员   朝鲜   发言稿   首长   前排   代表团   皮带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