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滩歌镇关庄村“相里氏”家族历史及姓氏考纪


经查百度百科,相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里姓望族战国时居晋国的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市附近)。现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仍存有大相村与小相村,均有相里氏族分布,另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西庄镇、桑树坪镇有相里氏族分布,三原县北相南相两村也有相里氏族分布。

史载相里为复姓,始祖皋陶,尧时为大理官,其后裔子孙世袭官职,遂以“理”为姓氏,商末纣王时有理徵其孙仲师为逃纣之祸,理去王而称里氏。至春秋晋惠公三年大夫里克,被惠公所杀,其妻同成氏携小儿子季连逃居相城(今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遂以地名加原姓改为“相里”氏,称相里姓,后来一支从汾阳迁至陕西韩城相里堡。也有一说为里克死后,其妻携小儿子季连从相城西逃,过了黄河隐匿在黄河西岸韩原的三个大山沟之间的村子里,用前住地加原姓改为“相里”氏,之后便成为了相里堡的由来,故有千年相里堡之称,但无史料支持。目前根据各方史料反应的情况应该是先有汾阳“相里”氏,后来一支迁徙到韩城,相里堡因此而得名。尽管说法不一,但得姓始祖是“相里季连”这一点是一致的。

现在大相村属汾阳市贾家庄镇,小相村属汾阳市杏花村镇,听起来分属两镇,实则联畔种地,两村仅隔一公里不到,在大相北、小相西约一公里,和大相小相形成三角之势的地方,是相里家的祖坟,当地人叫太师莹。现仅存两块墓碑:一为唐上骑都尉相里瑞的神道碑。一为后晋太子太师相里金的神道碑,相里金碑高9尺3吋,宽3尺8吋,正面碑文3900余字,记录了从黄帝到后晋相里家族的兴衰。据传解放初还有翁仲石兽排列,后因种地而埋没,唯有这两块石碑巍然屹立一千余年,诉说着相里家族悠远的历史。

祖传武山县滩歌镇关庄村“相里”姓一支是清朝末年因灾荒从韩城相里堡迁徙而来,经过多年努力,相里氏家庭殷实而富足,后生四子,其中次子早夭,家业由长子、三子和四子均分,族人称为“三房分”,自此相里姓的后辈们分为三房支系。

据《武山县志》记载:1936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1军91师王树声部,由岷县闾井经新寺、马力到达鸳鸯镇,大部队驻扎在山丹和鸳鸯一带,历时40多天,期间部分队伍到滩歌去筹款筹粮,住上下街和关家庄,指挥部设在郭家堡子,这时官员和富户们都躲进了镇兴堡子,红军为了筹款筹粮,围攻大堡子,后经协商送粮、送钱和烟土后撤围。红军走后,时任民国武山南区区长的相里贤对支持过红军的人员进行了追究。全国解放后,在群众入社之时,相里贤改其子去‘相’姓里,后族人全仿而效之。

上世纪九十年代,父辈们走亲戚顺便去相里堡考察,据说相里堡现在已经很少有相里姓了,韩城地区相里氏聚居的村落只有昝村之南的柳村二组有一百多户四五百人,经查正是从山西汾阳迁至韩城的相里氏一支。如今相里堡这个具有十个自然组,1000多户人家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多有李姓而相里姓很少矣,只有村边前些年新建介绍相里堡历史文化的石刻牌坊上,可以看到相里氏家族和相里堡的兴衰历史。

在关庄村,里姓为除了关姓之外的第一大姓,本村有二十多户,后来逐渐发展到上街村、武山县城和兰州等地,另在新疆、河南和东北也有本族人员分布。国人李姓皆为木子李,史料上其它地方也没发现有里姓,如果我们在什么地方遇到里姓人氏,十之八九祖籍就是关庄村也。

正是:

茫茫九洲同宗祖,

青山不改是桑梓。

树发千枝根共本,

江流万条水同源。

溯源曲水黄河岸,

远道寻根怀先泽。

祖功宗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


里元有考究

2018年1月初稿

2022年11月第二次整理

里元有,甘肃武山人,网名大漠驼铃,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物理系,市级骨干教师,武山县第一批物理学科带头人。曾获得过甘肃省“中小学青年教学能手”,天水市“园丁奖”,县“育才奖”等,中专高级讲师。作品《天水第一高峰――武山县滩歌镇天爷梁游记》《红星照耀费家山》《家乡的罐罐茶》等多次被分享于《滩歌乡语》《武山在线》《武山零距离网》《爱武山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武山县   里氏   汾阳市   武山   汾阳   杏花村   韩城   堡子   山西省   氏族   姓氏   家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