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系列谈之四:商鞅及其变法改变中国历史 奠基帝国伟业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公孙氏,名鞅,卫之庶孙,故称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为商鞅、商君。辅佐秦王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并提醒魏王,“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既未任用,也未杀他。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商鞅便携同李悝《法经》来到秦国,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即任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先后历经两次变法,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秦民大悦。但终因其刻薄寡恩,用法严苛,贵族多怨,积怨太深。秦孝公死后,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听闻,逃往边关,欲客宿舍,未带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商鞅只好回到商邑,发邑兵向北击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秦国发兵讨之,诛杀商鞅,死后被秦惠文王“处车裂之刑”,灭商君之族。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他虽然身后被车裂,但他的变法并没有因此而废除,相反,始终成为秦国自秦孝公以后历代君王的治国方略。毫不夸张地说,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历史,为大秦帝国掘起、强大,直至统一六国奠定强大根基。

三见秦孝公 凤凰终觅梧桐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是时,黄河和崤山以东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尚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相互用武力征伐吞并。秦国地处偏僻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及六国颁布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此时商鞅在魏国不被重用,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要么重用,要么杀掉,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王允诺而去。公叔痤又召卫鞅说,我先公后私,故先为国家谋,后以告你。你赶紧离开魏国吧。卫鞅说,魏王不能用您之言任用我,又怎么能用您之言杀我呢?果不其然,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入膏肓,其言相悖不可信,两者皆不采纳。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得知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弃魏奔秦,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第一次见秦孝公,商鞅大谈帝道,孝公听着直打瞌睡,事后对景监说此人不靠谱。第二次见秦孝公,大谈王道之术,孝公毫无兴趣,并责备景监何引此人。第三次见秦孝公,大谈霸道之术,获得秦孝公肯定。虽没有立即被采用,但商鞅已知秦孝公意图。等到再次见面,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景监不解其意,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久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酝酿变法 商鞅舌战旧臣

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准备实施变法,但担心国人议论、群臣反对,所以犹豫不决,便召集臣工商议。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极力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商鞅以历史进化思想驳斥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复古主张,赢得秦孝公支持,为实行变法做了铺垫。

周显王八年,商鞅欲变法,秦国贵族都不高兴。商鞅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程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卫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聪明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人因时而变,无能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法令,准备实施变法。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做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颁布《恳草令》变法拉开大幕

变法之争不久,秦孝公即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恳草令》,以此为始,变法大幕徐徐拉开。《恳草令》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

在《恳草令》颁布前,为了让老百姓相信新法,商鞅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一个三丈高的木头,许诺能将其搬到北门的,赏十金。民众觉得奇怪,无人去搬。商鞅又将赏金提高至五十金,有一人抱着试试心态,将木头由南门搬至北门,商鞅果然给他五十金,然后才颁布新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徙木立信”典故。徙木立信,使得《恳草令》在秦国得以成功实施。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订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

立威推法奠定秦国富强根基

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拟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秦孝公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搬迁。于此同时,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十九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变法初行一年,秦民都说法令不便,太子甚至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本来要处罚太子,但考虑到太子身份尊贵,就处罚太子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第二天,秦民都服从新法。十年之后,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之前说新法不便的又来说便,商鞅说“此皆乱法之民也”,将他们迁到边疆,此后,百姓不敢妄议法令。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令行一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开疆拓土 战功卓著封商君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卫鞅劝秦孝公说:“秦和魏的关系,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为何?魏国地处山岭险要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立据有崤山以东有利地区。形势有利就向西进攻秦国,无利就向东扩张领地。如今凭借大王圣明贤能,秦国才繁荣昌盛。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败,各诸侯都背叛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秦国就占据黄河和崤山险固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诸侯国。这可是统一天下帝王伟业的大好良机啊!”秦孝公听从卫鞅建议,就派卫鞅领军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抵御。两军对峙,卫鞅派人给公子卬送信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甚欢,如今你我成了两军将领,不忍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饮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觉得卫鞅说得有理,就去与卫鞅相会。会盟结束,喝酒。卫鞅埋伏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攻打魏国,大败魏师,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魏惠王恐惧,割让河西之地以献秦国,以求和平。从此,魏国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感叹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痤意见啊!”此战,卫鞅战功卓著,秦国把商、於十五个邑封给他,号为商君。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二十九年,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曰:“吾始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刻薄寡恩 作法自毙 身灭法存

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即位,即秦惠文王。商鞅与秦惠文王关系微妙。因商鞅变法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开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变法打破延续几百年的贵族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同时,在变法初期,为推动变法,太子犯法,商鞅惩罚太子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使其积怨甚深。故,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闻讯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证件,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客人是要治罪的,不敢留宿。商鞅逃到魏国,魏人因商鞅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只好回到秦国封邑,然后发邑兵向北击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秦惠文王派兵将他打败并杀之,将其尸首带回咸阳,处以车裂之刑,同时诛杀商鞅全家。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周显王三十一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告商君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商鞅虽然被杀,但商鞅变法并未被废除,相反成为此后历代秦王治国方略。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商鞅辅佐秦孝公十年,贵族都怨恨他。特别是变法之初,为推动变法,用法严酷,怨恨之人甚多。有一个叫赵良的人劝商鞅辞官纳地,急流勇退,并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商鞅不听。仅过五个月,秦孝公卒,秦惠文王继位,因被诬告谋反,商鞅被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士谔谔”之典故。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起初,商君辅佐秦国,制订法律极为严酷。他经常亲临渭河处决罪犯,流血使河水变红。他做国相十年,怨恨之人甚多。有一个叫赵良的来见商君,商君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五大夫百里奚谁更高明?”赵良回答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敢直言不讳。请允许我说出全部心里话而不被怪罪,可以吗?”商君说:“可以。”赵良说:“五大夫,原是楚国一个乡野之人,秦穆公把他从卑贱的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秦国之人莫敢仰望。他任秦国宰相六七年,向东讨伐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国相,劳累不乘车,天热不张伞。在国中行走,没有车马随从,不舞刀弄剑。五大夫去世,秦国男女老少痛哭流涕,儿童不唱歌,舂者不舂杵。现在来看您,您因孝公宠臣景监才得以进见;辅佐秦王,掌权执政,就凌辱贵族,残害百姓,使得公子虔被迫杜门不出已八年。您又杀祝懽,刺面公孙贾。《诗经》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算不上得人心。您出行,后面有大批车辆甲士跟随,身边有孔武有力勇士护卫,持矛挥戟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护卫措施,少一样您就不出。《尚书》说:‘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上述几件事,算不上以德服人。您的危险处境正像清晨露水,时间不多了。如果您还贪图商於之地富庶,贪恋执政大权,积蓄百姓怨恨。秦王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秦国用来逮捕您的罪名还会少吗?”商君没有听从赵良劝告,仅过五个月,就大难临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资治通鉴   渭河   魏国   秦国   秦王   公孙   伟业   帝国   公元前   太子   公子   贵族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