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刘德华小板凳上偷闲玩自律,揭示真自律:不是克己,而是渴望


文/儿童哲学启蒙头条号


你,想自律吗?


你,想培养孩子自律吗?


你,清楚该如何自律吗?


你,相信过“21天习惯养成法”、“一万小时定律”之类的观点吗?


你,逼过自己“自律”吗?


你,问过自己“自律,究竟是什么”吗?


……?


1

很多人大谈自律,甚至从那些超级自律的大咖们身上提取了诸如克己、坚持、计划、规律、执行等等自律的种种迹象,然后告诉我们——


看!看!!看见没有!!!这就是自律,你们照做就是了!


于是,有人开始照猫画虎,东施效颦;


于是,有人开始逼着孩子生搬硬套,自欺欺人。


结果呢——


极少数人内因条件成熟的、运气好的人,误打误撞走对了路;


绝大多数人不知根据事物变化而动的人,只知邯郸学步,照搬照抄,在宝贵的光阴中自我消耗殆尽。


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


“自律”只是某人在某件事上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然呈现的“结果(状态)”而已。


把“结果(状态)”当成“原因”,盲目逼迫自己追随表象的自律,就是自残


2

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No.6的《拆弹专家2》拍摄于2019年。


这一年,刘德华正从58岁奔向59岁。


影片中有很多体力挑战极大的场景,刘德华都是一气呵成,完成质量极高。


电影上映后,刘德华向网友解释部分电影效果是如何拍摄的,顺便还将自己的腿竖掰至头部,动了动脚踝。


众所周知,体能、柔韧性肯定是台下十年功的积累,刘德华在影片中的状态实则映射出他的自律人生。


图片源自互联网

就在2021年底,年近61的刘德华因利用拍片间隙,坐在小板蹬上空蹬健身,被网上热议。


事实上,像刘德华这样自律之人,并非时时会想“我要自律”,并定下克己、坚持、计划、规律、执行等等一套规矩,才开始自律。


与之相反,这一系列的自律行为只是水到渠成的状态而已,是“果”不是“因”


支撑这些自律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如此去做。


这个动力正是源于他对演艺事业的热爱,所以才愿意为之“约束”自己,不懈付出。


借用尼采曾说过的一句活——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正道出了自律的真相。


心有所望,才知克己。


无法自律,是因为你把自己活成了毫无人生追求的行尸走肉。


3

自律,不是克己,而是渴望——


因为渴望实现某一目标,心甘情愿地自我反思,自我纠偏,自我约束的过程。


没有点燃内心深处那颗渴望的火苗,而企图通过不断“自我较劲”、“自我内耗”、“强逼就犯”等等实现自律,都是天方夜谭。


想要自律,就得找寻、发现和点燃动机。


不敢说每个人都能找寻到足以托付终生的兴趣,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积极的需求。


兴趣也罢,需求也好,都是孕育自律动机的沃土。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律似乎是一个很私人化的动机与行为的取向。


4

有所渴望,才知克己。


这一过程带给你的恐怕不是禁欲之苦,而是收获之乐


为了某个目标开始克己,目标达成之后自己感到很满足,尝到甜头之后又继续追求目标,继续克己,……,久而久之,这种循环往复使得自律成瘾


从根本上来讲,这里的目标其实都是一个人“归属感”与“价值感”需要的具体化。


自律成瘾就是因为通过努力实现具体化目标,充分体验和享受到了归属感与价值感,幸福指数飙升,欲罢不能的痴迷。


我们不妨假设一个公式来形象地展示一下这个过程:


渴望程度×兴趣(目标)×行动(策略)>阻力(困难+痛苦),即自律成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策略要从极其微小的改变开始——注意,千万别设一些宏伟的目标,以免吓着自己,吓着孩子。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贪多,则嚼不烂。


尽管这一规律人尽皆知,但能将之运用在生活中的智者却少之又少。


大多数人更喜欢订立一些看起来充满激情、贪大求全的目标,比如——


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


每天早起至少跑两公里;


每天记一百个单词;


一周减十斤体重;


一周读一本书;


……;


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计划清单;


一定要让孩子规划好每天的学习。


但我们可曾想过,以上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


“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


6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好高骛远的目标都会引发“内耗”,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住着两个“我”


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的我;


一个想克服冲动、深谋远虑的我。


前者常常战胜后者,是因为两个因素


首先是仅凭有限的意志力,管得了初一,管不到十五;


其次是虽心有渴望,但目标太大,大脑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缺乏“奖赏反馈”,看不到完成的希望。


于是,在“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


这说明,不是自己不行,其实是策略(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急不躁地把“大目标”变成“微习惯”


比如,你和孩子都想锻炼身体的话,就从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开始。


《微习惯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7

正如《微习惯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所言——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让大脑从小成就中获得满足),它也因此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正因如此,这本让“自律”变得简单的奇书,颠覆了人们很多错误的认识,让很多人触摸到了自己的渴望。


我曾经冲着培养孩子自律而看这本书的,但它却从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两页书开始,一切都慢慢变化——


孩子每天不只做一个俯卧撑,还和我比起了仰卧起坐;孩子每天的阅读大大超出了每天两页。


在如何自律方面,只要改变的策略和知识得当,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会变得完全可能,而且简单明了。


这就好比要打开一扇锁着的门一样——只有拿对钥匙才能轻松打开。



8

OK,最后,我们可以将如何自律总结为——


用合适的策略指导自己实现渴望。


即:让自律不再过度损耗意志力,从小事做起,以积跬步而千里。


讲到这里,我们或许就能读懂刘德华坐在小板登上玩自律的“微习惯”,其实就是实现每一个小小渴望的喜悦和满足。


不可能失败的自律法则 ¥21.8 购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都会   内耗   俯卧撑   归属感   板凳   动机   法则   大脑   规律   状态   习惯   策略   自我   目标   孩子   计划   刘德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