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因太美被画上1元纸币,曾靠低保度日16年,如今过得怎么样

文 | 文史档案局

编辑 | 文史档案局

不过16岁,她便已经出落为附近寨子有名的美女,人送雅号“一枝花”。

当年,爱慕她的人能从村头排到村尾,她只要一出门,就有一堆迷弟迷妹跟在她的身后。

在一次赶集时,她更是被一位大画家一眼相中,从此头像被印在了1987版的1元纸币上,石奶引这个名字也随之火遍了大江南北。

那么时隔多年,她的现状如何呢?

01

偶遇画家

1978年3月,16岁的石奶引穿着漂亮的传统侗族服饰,和小姐妹一起到洛香镇上赶集。

就在他们仔细挑选街边的商品时,突然传来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

“你好,姑娘!能占用你一点时间吗?”

看着眼前的汉人男子,石奶引很是疑惑,不过出于礼貌,她并未直接拒绝。

在对方的解释中,她这才明白,原来这个人是一名画家,名叫侯一民,此次来贵州是为了寻找灵感,刚刚在街上看到自己便想为自己画一张画像。

于是,侯一民和善的笑容下,石奶引答应了这个要求。

就这样,在侯一民的勾勒下,盘着乌黑发髻的侗族少女形象跃然纸上,看到成品后,石奶引很是开心,毕竟这也算是对她的一种称赞。

不过,两人毕竟是萍水相逢,在一番短暂的交谈后,便各自散去,而石奶引之后也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更不曾告知旁人。

在她看来,只是画了一张像罢了,这并不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再者她也不是什么爱出风头的人。

02

纸币人像

石奶引并不在意这件事,侯一民却很重视,甚至为此让这张画像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1977年,侯一民接到授命,参与设计我国第四套纸币图案,要求所画务必真实。

为了完成好这次任务,他关起门来潜心研究了一个月,做出来的成品却没一个满意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开始前往全国各地考察。

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在纸币的设计上,需要体现民族团结这一理念,因此侯一民特意挑选了几个地区作为他的参考。

贵州就是他考察中的一站,这里存在许多少数民族,保留着浓烈的民族特色,他便想来这里碰碰运气。

他去过广西,也去过云南和四川,画过不少像,然而其中最让他满意的还是石奶引的那张画像。

在考察结束,回到北京后,侯一民将这张画交给了有关部门进行审核评选,在整整2年的评选中,石奶引的那张画像赢得了多数人的认可。

于是,1987年第四版纸币面世后,所有人都发现,那张粉色的1元纸币上,赫然就印着一个侗族少女的头像。

03

生活依旧

有了这次经历后,石奶引的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变,所以有人讲,钱上有着石奶引,石奶引却没有金山。

1961年,石奶引出生在某个村寨里,因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这里生活的人们虽然淳朴却很贫穷。

石家也不例外,石奶引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因此她从小就帮着父母做家务,才四五岁就开始帮着家里放牛做饭。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上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也就是一家人饿不死的程度,再没有多余的钱送几个孩子去上学。

因此,石奶引仅仅在学校待了几天,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她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生活中。

她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善家里的生活,石奶引注意到了家里的那台纺织机。

那是过去家里的老人留下来的,但是这么多年都没人用,上面不止荡了一层灰,一些零件和关节都出了问题。

但她没有丝毫气馁,自己拿着工具就琢磨了起来,没过多久纺织机竟真的被她修好了。

往后,石奶引便开始织布补贴家用,可是没多长时间她发现,自己家织出来的布虽然质量不错,可是颜色却很单调,在面对一些比较鲜艳的布料时,没有丝毫竞争力。

于是,她当即决定 ,给自己的布料染色,但是染布并不容易,里面涉及到很多东西,不论是颜料的选择、制作还是布匹的浸染都是一个大学问。

而石乃引之前从未接触过,可当面对如此繁杂的步骤时,她却从未退缩。

上色、固色、定型 ,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为了染出理想的布料,她有时来来回回要做上十几次试验,手腕都累得抬不起来。

在不断的努力下,她的织布、染布技艺越来越精湛,十里八乡少有人能比得上,她做的东西刚刚带到镇上便被一抢而空。

随着石奶引名气的增大 ,寨子里甚至附近镇上的姑娘都慕名而来,想要向她学艺。

而石乃引也不藏私,凡是向她请教的,都大大方方将技术交给她们,学得慢的,她还会一点一点教,帮人把东西吃透。

因此,在乡亲们看来,石奶引就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子,上门提亲的人都快把她家的门槛踏破了。

1984年,在父母的安排下,石奶引嫁给了邻村的石学海。

石学海虽然为人忠厚,但是他家里的条件却很差,一大家子六七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连个落脚地都没有。

年景一差,收成不好,一家人的吃饭就成了问题。

1985年,石奶引的长子出生,2年后,她又生下了一个女儿。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石奶引夫妻两人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

平时,在农忙结束后,石学海会到外面打零工,她则留在家里照看2个孩子,同时织布、绣衣补贴家用。

因为长期的辛劳,石奶引整个人再不复曾经的灵动可爱,脸上更多的是为人妻、为人母的付出和奉献。

她的指甲被燃料侵蚀,手掌也变得粗糙不已,如果不是熟人,谁能认得出这就是曾经的“一枝花”。

其实,在她婚后第三年,就有人认出她就是纸币上的石奶引,她出名了,可她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变化。

04

坦然自若

能在国家发行的纸币上占据C位,咋么说也是一件令人骄傲的大喜事,石奶引却一如既往。

在发现那张纸币时,石奶引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就是那上面的少女,她还是照常做农活,整理家务。

直到后来,认识她的人看到那张纸币,发现她和纸币上的少女非常相似,在他们的再三追问下,石奶引这才承认了这件事。

很快,这件事便传遍了洛香镇,纸币上的美少女找到了,甚至更远省市的人民也听说了这件事。

一波波的记者和游客,几乎将石奶引家的门槛踩烂,整个村寨几乎都是外地旅客。

借此机会,当地的村长将村子打造成了一个景点,四处都有石奶引的宣传照,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而身处舆论中心的石乃引,却未曾进化成什么潮流人物,有人想要合影时,她往往会热情地配合。

当人们提起她的生活和她多年的变化时,她只是微笑着回应,岁月催人老,现在她也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老太太。

慢慢地,热度消散,石奶引又做回了一个普通人。

纯粹地种地,一年里石家的人均收入不过2000上下,折合每月不到200,根本难以维持一家人的花销。

村里看他们家生活不易,就帮石奶引家里办理了低保,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石家的生活安稳不少。

可随着政策的变化,低保名额取消,石奶引家里的生活又一次落入谷底。

05

脱贫致富

有着这么大的名气,却始终低调过自己的日子,哪怕再苦也不曾向社会哭穷,石奶引的故事吸引了农业专家凌裕平。

2017年,凌裕平来贵州进行考察,特意前去拜访了石奶引,在看到石家的瞬间,他便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

破旧的房子里,住着一家六口,墙壁潮湿灰暗,满是岁月的痕迹,就连石奶引本人,看起来也和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妪没有任何区别。

体态佝偻,身材干瘦,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手上也结了厚厚的茧,和纸币上曼妙的少女天差地别。

在她身上,凌裕平看到了万千淳朴贫苦的百姓,决心帮助石奶引改变现在的生活,并以她为核心带动周边更多的人致富。

经过实际调查他发现,石家有6块地,主要种的就是水稻,但是因为土壤肥力不好,海拔也比较高,这里一年只能收一季粮食,产量也不高。

为此,他建议石奶引在种植水稻之余,可以在田里养一些黄鳝和其他水产,实现多元化方向发展。

而在水稻丰收后,地里可以再种上一批蔬菜。

同时,石家周围的荒山也可以利用起来,种植一些香水柠檬这样的经济林,这种树木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一旦可以大量种植,以其1斤10元的价位,利润很高。

在他的帮助下,来自扬州的爱心人士给石家送来了3万条泥鳅苗,再加上凌裕平自己带来的树苗,致富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凌裕平不仅说到,还做到,为了让石奶引真正可以做到自己上手,他和工作人员一遍一遍地为石奶引讲解,教她如何挖泥鳅窝,如何给树苗修剪枝叶。

在2018年-2019年,凌裕平每年都定期前来查看石家的试点情况,及时为其提供指导意见。

在2019年的时候,他还为石奶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树苗,黄桃树苗,在所有人的期待下,一切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早在去年,石奶引地里养殖的收入已经可以达到5000元,每年的经济林收入更是达到1.5万,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在自己家试点获得成功后,石奶引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不遗余力地交给其他人。

看到石奶引家里的变化,附近的乡亲们也都充满了干劲,纷纷上门请教,在几年的发展下来,当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的石乃引已经61岁,仍然活跃在田间地头,没有因为赞誉而自命不凡,始终坚守本心。

农忙时,她便去照看地里的庄稼,农闲时,便去城里照看还在上学的孙子,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一天天变得更好。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石乃引握着那么大的流量和名气,却又让自己受了那么多受罪,不值得!

可想想她所处的环境,和她现在的状况,没人能说她不成功。

在那种突然的“名人光环下”,一不小心便会被资本和流量裹挟,成功者有,可失败者也不少,就比如曾经火爆一时的“小马云”。

在无边的恭贺中,她明白自己的定位,坚守底线,回归本真,这才有了现在的石奶引,谁能说平平淡淡就不是一种幸福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纸币   侗族   树苗   贵州   水稻   镇上   画像   家里   少女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