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了分裂?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大帝在一次酒会痛饮后高烧不退,健康状况疾速恶化。尽管在过去十多年的战争中亚历山大曾经多次命悬一线,最终都化险为夷。即使还有更广阔的土地等着这位大帝前去征服,一直到世界的尽头。但命运的时钟已然停摆,将亚历山大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33岁,他所开创的庞大帝国也在他死后分崩离析。

亚历山大帝国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亚历山大的能力和勇气毋庸置疑。但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亚历山大就欠缺得太多了,或者说英年早逝的命运没有给他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

从20岁那年当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宏大征途,先后平定希腊、扫平中东、夺取埃及、灭亡波斯、挺进印度。亚历山大的军队几乎踏遍了当时马其顿人所能认知的地理极限。然而庞大的疆域也超出了当时人的统治极限。在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回师巴比伦以前,帝国的疆域一直在扩大中。马其顿国都佩拉早已无法承担起一个帝国核心的作用,但亚历山大一直没有确立一个适合统治的中心,他率领军队打到哪,哪里就是帝国的行政中心,这种做法就如同草原民族逐水草而迁徙的可汗一样,其手下的各地总督也如同一个个小部落酋长,各自为政。

亚历山大行军路线

除了地域上的阻隔,更为要命的是亚历山大根本就没有建立一个统一大帝国的各项制度。帝国的存在完全依托于他个人的能力与权威,而不是一套可以持久运行的制度。一个国家没有稳定首都,没有可以总揽全局宰相、没有一套维系地方与中央的制度,甚至也没有一个培养中的继承人。可以想象,一旦这样的国家失去了君主会乱成什么样子,亚历山大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前途动荡的庞大帝国。

亚历山大去世时虽然没有指定的继承人,但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亚克大由斯在世,大帝的妻子罗克珊娜还怀有身孕。只不过亚克大由斯智力有问题,也没什么野心。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由于路途遥远,信息不畅,多次有传言大帝已死,各地的总督和将军恣意妄为,形同独立。亚克大由斯既没能替弟弟出面收拾局面,也没有趁机篡位,几乎没有存在感。这样一个人自然是无法镇住亚历山大手下那批骄兵悍将的。

至于罗克珊娜所怀的遗腹子,无论是男是女都只是一个未出生的孩子,更不可能有什么能力控制局势了。亚历山大的家人中只有他的母亲奥林匹娅斯有能力主持大局,但对权力的病态贪婪让她四面树敌,甚至于将儿媳与孙子也视作潜在威胁,这让原本脆弱的王室力量更加单薄。

由于不确定罗克珊娜所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将领们商议先拥立亚克大由斯为帝,是为腓力三世。如果罗克珊娜生下的是男孩,王位就由孩子继承。两个月后,孩子降生,是一个男孩,是为亚历山大四世。

由于腓力三世和亚历山大四世都没有能力治理国家,亚历山大的部将们达成了巴比伦分封协议,开始列土封疆,瓜分庞大的帝国。其中最重量级的有五位:托勒密占据埃及、利西马科斯占据色雷斯、安提柯占据弗吉里亚(小亚细亚)和安提帕特占据马其顿,帕迪卡斯在朝中摄政。日后夺得帝国最多土地的塞琉古此时还是一个不入流的角色,只能在帕迪卡斯手下担任近卫骑兵的指挥官。

巴比伦分封协议

巴比伦分封只是第一次权力分配,远不能让各方势力平衡共存。随着手中权力的逐渐稳固,各方势力又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夺取更多的权力。摄政王帕迪卡斯执政之初为了稳固地位,与安提帕特的女儿订婚。但政敌被铲除后,帕迪卡斯却悔了婚约,娶了亚历山大的妹妹克丽奥佩脱拉。这不仅让安提帕特受到了侮辱,也显露出了帕迪卡斯要通过血缘关系夺权篡位的野心。其他总督见此情形,也纷纷图穷匕见,公开违抗来自巴比伦的命令。

亚历山大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要死后葬于埃及的阿蒙神庙。因为此前在征服埃及时,亚历山大为了统治的合法性,宣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之子。作为太阳神之子,死后葬于神庙也算是做戏做全套,进一步凸现大帝的传奇。但负责亚历山大丧葬事宜的帕迪卡斯却未能依照大帝遗愿,而是将亚历山大归葬马其顿。

公元前321年,经过两年的准备,亚历山大声势浩大的灵车队伍从巴比伦启程前往马其顿安葬。但当车队行至叙利亚时,埃及总督托勒密派兵劫走灵车,在首都孟斐斯为亚历山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此举昭示了托勒密才是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与此同时,小亚细亚的安提柯也抗拒帕迪卡斯要求他派兵攻打卡帕多西亚及帕夫拉哥尼亚的命令。这两地被分封给了帕迪卡斯的属下欧迈尼斯,但此时两地不属于帝国。即使安提柯打下,也是折损了自己兵力却为他人做嫁衣。赔本买卖安提柯自然不会干,帕迪卡斯以此为由召安提柯入朝受审。安提柯不予理会,跑去了马其顿与安提帕特和托勒密结成同盟对抗帕迪卡斯。

公元前320年,帕迪卡斯两面出击,派欧迈尼斯在小亚细亚对抗安提柯与安提帕特,自己亲率军队攻打托勒密。不料大军在尼罗河边遭遇洪水,迟迟无法渡河。帕迪卡斯气急败坏,严厉惩罚下属。最终导致哗变,被部下将领培松、安提贞尼斯及塞琉古所杀。两天后欧迈尼斯在小亚细亚的捷报传来,但大势已去。欧迈尼斯被迫弃军逃亡,最终被士兵出卖,死于安提柯之手。

帕迪卡斯出局后,总督们进行了第二次权力瓜分,达成了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安提帕特继任摄政王,将帝国的政治中心又搬回了马其顿。亚洲方面的事务由安提柯掌管,托勒密继续保有埃及,并分得了叙利亚部分地区。培松、安提贞尼斯和塞琉古三人因背叛了帕迪卡斯,也分得一份权力,其中塞琉古被委任为巴比伦总督,开始在权力斗争中崭露头角。

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

公元前319年,安提帕特去世,波利伯孔继任摄政。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不甘心大权旁落,联合托勒密与安提柯向波利伯孔发起了挑战。这时马其顿王室也分为两派,腓力三世与卡山德为一方。奥林匹娅斯、罗克珊娜母子与波利伯孔为一方。最终结果是腓力三世被奥林匹娅斯所杀,而后卡山德驱逐了波利伯孔,又杀了奥林匹娅斯。公元前309年,罗克珊娜和亚历山大四世也被卡山德秘密毒杀,马其顿王室至此血脉断绝,帝国内战的潘多拉魔盒完全打开。

公元前306年,安提柯在驱逐塞琉古和击败托勒密后率先称王。紧接着托勒密、塞琉古、卡山德还有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也相继称王。由于安提柯势力最强,其他四位国王联起手来对抗安提柯。公元前301年,在决定性的伊普苏斯战役中,一向战无不胜的安提柯输掉了战争,他本人被一支标枪投中,当即阵亡。只有一小部分军队在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率领下突出重围。

公元前297年,卡山德去世,诸子争位。德米特里趁乱夺取了希腊与马其顿。建立了安提柯王朝。塞琉古在安提柯败亡后占据了亚洲的大片土地,公元前281年又击败了利西马科斯,将色雷斯也收入囊中,建立起塞琉古王朝。再加上一直守着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三方势力虽然交锋不断,但都难以并吞彼此,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亚历山大   帝国   马其顿   亚细亚   巴比伦   特里   尼斯   托勒密   埃及   公元前   大帝   走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