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鹰城丨这场麦田上的盛会,获评“世界之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王春生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汤汤应河之滨,青青麦田之上,成百上千的民间说唱艺人负鼓携琴,说书会友;数以万计的观众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共同上演一场旷世狂欢。

宝丰马街书会有中国曲艺文化“活化石”之称,1996年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世界纪录协会评定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

曲苑春秋七百载

马街书会会场里的说唱俑雕像

马街村位于宝丰县城东南约五公里,因延续数百年的马街书会而声名远播。近日,记者来到马街村,只见周边麦田满目绿意。拐向村子的主路口,路边是新建的大型停车场,一座写有“马街书会”字样的牌坊横跨道路上空。

“马街书会去年底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了。”马街北村党支部书记刘孩说,马街村近年来新建很多景点,变化很大,但能追溯马街书会悠久历史的,还是村里那些古建筑和碑刻。

广严寺是宝丰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马街村中心地带,寺内立有两通高达3米的石碑。碑体已风蚀剥落,正面字迹模糊,依稀可见“重建广严寺记”字样。

马街村村民孙青在名人苑观看骆玉笙等名家塑像

77岁的村民孙青喜欢研究马街村史,曾于1994年成立马街书会理事会。孙青说,数年前马街村还发现过一通残碑,碑文涉及西汉赤眉起义军、东汉黄巾起义军。经专家推断,碑刻时间最晚在隋唐时代,距今1400年。该残碑的发现,将马街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

孙青表示,经考证,马街书会最早起源于元朝,距今已700余年,“相传当年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农历正月十三他过生日时,弟子们都赶来为他献艺祝寿。”当时宝丰、鲁山一带有闹元宵观灯唱戏的习俗(多属社戏或还愿戏),城镇神社或乡绅富户多请大戏班演唱,而绝大多数的村社和小户则会请廉价的弦子书助兴。这种风俗在豫西一带盛行,而马街书会恰逢元宵灯节之前,所以年复一年,相沿成习。

马街书会会场位于马街村东边的应河之滨,会场南边有火神庙。马街村知名人士张满堂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汝河、沙河一带很多村庄都有火神社,马街火神庙是附近众多村镇火神社的总庙。火神社由村民结成,每个火神社都要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大唱社戏,庆祝火神的诞生。

携琴负鼓应佳期

曲艺爱好者王玉珍在刘兰芳艺术馆前演唱河南坠子

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有记载的关于马街书会规模最大的一次出现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参会艺人2700多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街书会每年参会艺人少时500多人,最多时2364人。

1981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第一次来到马街书会,一段《岳飞传》引起轰动。1995年,时年82岁的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前来宝丰,献上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姜昆、唐杰忠等曲艺名家也都在这里留下了精彩瞬间。1995年,宝丰县被命名为全国首个“曲艺之乡”。

马街书会经久不衰这一独特文化现象,还引来国外学者、专家的关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达伟博士考察马街书会后,曾惊叹“这样一个民族的、民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马街村东北,有一处十多年前建就的高大牌坊建筑,正上方是“马街书会”四个红色大字,两侧立柱刻印着对联:“以地为台道尽古今中外千年事 把天作幕唱完天南地北大奇观。”

牌楼不远是应河桥,桥两侧青石板上雕刻着多个说唱艺人像,栩栩如生。应河岸边,有长长的景观带,名人苑里放置有对书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刘兰芳、罗扬、姜昆等曲艺名家的雕像;状元苑中是历届书会状元的雕像,最早的是1980年的书状元、郏县老一代说唱艺人王树德。

景观带旁的大片田地,便是每年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会址。这里建有宽阔的石砌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个十多米高的雕塑,雕塑顶端是一个击鼓的说唱俑。

宝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敬伟说,2017年,宝丰县被批准设立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了我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零的突破。近年来,马街民俗文化园区内又相继建成了中华曲艺展览馆、刘兰芳艺术馆等,成为马街村的新地标。

好客村民美名扬

看到马街村的变化,69岁的张满堂很自豪。

“我自己不会说书,但一直喜欢听。”满头银发的张满堂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街书会红火得很,后来慢慢呈现颓势,艺人上会越来越少,让他很着急。

2004年,他骑着摩托车四处寻访艺人,一年跑了两万公里,把省里的曲艺名家、专家找了个遍,河南坠子名家赵铮鼓励他“把曲艺当事业做”。2005年书会前夕,张满堂打了一二百个电话邀请艺人上会。2006年,他在自家菜地盖了一排简易平房建成“艺人之家”。

“年年都有上百艺人在我这儿吃住,有一年光蒸馍就吃了320斤。这几年我干不动了,儿子把饭店关了回来给艺人操持吃住。”张满堂说,好客是马街人的民风,久已有之。

张满堂的弟弟张群堂今年61岁,曾经从军多年,回村后也办起了“艺人之家”,每年无偿接待艺人吃住,“这都是受到我哥的影响”。他家的“荣誉墙”上挂着各类牌匾,还有与刘兰芳、黄宏等名人的合影。

“马街村村民和马街说书人一样,都是书会的灵魂,他们共同成就了这一文化奇观。”郭敬伟说,2020年至今,因为疫情,马街书会从田间地头转向“网络云端”,以新的形式得以延续和传承。

在刘兰芳艺术馆前,来自宝丰县城的曲艺爱好者王玉珍在老琴师李天一的伴奏下,学唱新编的河南坠子《蝶恋花·答李淑一》。王玉珍说,马街书会她年年来,“平时有时间我就来这里学唱河南坠子,为马街村民表演,希望能为传承书会民间艺术尽点微薄之力。”

“娱乐方式多了,关注传统说唱艺术的人少了,但还有相当坚实的群众基础。”张满堂说,近三年,他每年都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接各地的民间艺人,“相信经过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马街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马街书会也会继续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宝丰县   宝丰   火神   河南坠子   满堂   曲艺   说唱   麦田   正月   盛会   名家   艺人   发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