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莲英葬母 开始了一场史诗级的吃席

1906年早春,已经享受二品要员的大清总管李莲英,接到家里急报。自己的母亲病逝。

身为太监的李莲英,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才走上了人人唾弃的太监之路。所以,心中有愧,一直将母亲看成了这个世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了。


现在老母亲一走,悲伤和亏欠之心情油然而生,便想着要风光大葬老母了。


一场史诗级的风光大葬和吃席开始了。

李莲英迅速向老佛爷慈禧告假回乡,此时李莲英正是慈禧太后得宠之人。老佛爷轻袖一挥道:从国库里拿出50万两白银用作葬礼费用(一两白银等于300元)。折算现在最低就是15000万元。


朝中文武百官闻讯先差人奉送白银就近30万两白银。袁世凯手握重兵,不惜将手中军队给他进行差遣进行维护秩序,以显尊贵。

获准回乡葬母后,李家族亲也齐聚李府,商讨成立专门葬礼事宜。全部由李氏族人担任,在外不管是当差还是经商的族人一律特批回来。大小筹备组就有十几个。

最终,李母的葬礼分别在北京和李莲英祖籍——现属廊坊下辖的大城县两地举行。

在京城,毕竟皇城脚下达官贵人多,大铺大摆施展不开。也就是只待了7天,主要是京城皇宫贵族来人吊唁。此处仅仅开销只用了10万两白银。

来年春,在袁世凯的护卫军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回乡葬礼拉开了序幕。


前三天,从北京城赶来的和尚僧侣进行佛法道法。但是,乡里八亲竟然无人前来,除了一些官场中人,附近老百姓无人前来,免费提供的各类食物没有人吃,李莲英大怒,查其原因,原来是袁世凯的300护卫兵碍事了,老百姓不敢前来。

李莲英直接让护卫白天吃喝休息,晚上护卫就行了。

第四天,请人四处通发,前来吊唁的老百姓不光免费吃喝,还可以打包带回家。

第五天,效果非常明显,赶来的人络绎不绝。但每天开席只有三十几桌,远远没有达到李莲英心中的预期,因为大清遭受八国联军入侵,民不聊生,灾民非常多,来李家吃饭的人这么少,说明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我李莲英是如此大气。


而李家族人也费劲脑袋,每天要将3万两白银花出去。但目前就三十几桌人来吃饭,根本就花不出去,每天就是翻阅古典礼法,最后制定一份详细的每天祭祀计划。

每天上午、下午一场戏班子轮番搭台唱戏。

佛事道事按习俗按古典全部都要过一遍。

早中晚长枪长号齐鸣各一个时辰,前来捧场吊唁哭丧者一律红包。

按照李莲英当时的说法,老佛爷给的这些钱必须全部都要花完,不然就是不尊重当今太后老佛爷的圣恩。估计当时,李家族人在一个月内每天就是想着如何将这笔钱花出去。

第十天,经过前期各路人马广为宣传,各类叫花子、流浪人员、算命先生一路狂奔而来,李家村子已经接不住了,已经有隔壁两个村子的人都过来帮忙了,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做饭。


还是在县令帮忙下,调集200个厨子才把一日三餐饮食搞定。

半个月后,县城内的大米白面已经供应不上了,不愧是大内总管李莲英,走水路从江南调运大批粮食和小麦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每天开席上百桌席面后,李家人终于将开支花到3万白银以上,才算歇了一口气。李家族人文化市面不高,每天要想着法子花这笔钱确实难为他们了。


到了二十天后,乱哄哄的局面消停了,这令李莲英非常满意,因为此时乡里八亲家里屯了大量的白面馒头,已经无处可放了,也不急着去抢了。

而当时,更多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情,许多老人一辈子都没吃过一顿这样的饭,现在敞开肚皮吃,已经吃出各种病来,有的人一闻到肉味就吐。看样子,有的人一辈子就是苦命,无福消受这些大餐。


李家村子门口首先摆满八大缸白面馒头,随拿随加满。

村东和村西各搭一台露天戏班子,只要从外面赶来的戏班子都可以上去搭台唱戏,赏钱不少。


再进去就是三十张大四方桌子,这就是吃席的地方,菜品每天不重样,听说连老百姓家里的小猪仔都买来了,因为猪肉严重不足,按照京城的标准十三大碗:4凉9荤,鸡鸭鱼肉必须要有。


留下来的可以再进去就是从京城请来的名楼戏班子。每个看台都摆满瓜子水果点心,随吃随拿。

此时,进去的人如果还不满足,便可进李家临时搭建的屋场里豪豪大哭一场,哭完了领赏钱。有的人哭一场比一年的工钱还多。有的人领的赏钱多了,话都说不了了,就是哭太多了。

估计此时,除了李莲英和他那冰凉的老母以外,村里村外的人都是洋溢在一片节日的气氛里。


整天想着就是如何存白面馒头,如何将李家的赏钱保管好,毕竟这笔赏钱是他们一家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35天后,经过几轮算命先生给出的黄道吉日大葬,李家人早早地将白银换来的铜钱每隔百丈放一担铜钱,用来撒个送葬的人群。

连绵十里的送葬队伍,已然超过了历代许多皇帝葬礼,光绪死后也才用了国库里的50万两白银。而李莲英的老母竟然超过了百万两白银。挥霍度不敢想象。


后来,经历过的老人都还是感谢李莲英的,没有他这次慷慨,他们就无法度过那民不聊生的年代。

并且,李莲英回京城时,还要求李家人去附近村寨看看,他们家里面到底得到这些大米白面没有。得到确实都有的消息后,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以前受人非议的李莲英,就是想通过此次慷慨施舍让乡亲们由对太监的鄙视厌烦变成崇拜,获得那份久违的满足感。

由此也可见,当时李莲英在朝堂上是什么的地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戏班子   赏钱   京城   白面   老佛爷   族人   回乡   史诗   葬礼   太监   老百姓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