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两个读书人之间的较量

昆阳之战是“新莽”(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权)末年(公元8年~公元23年),以绿林农民起义军为主体的刘玄汉军,在昆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叶县)地区大破王莽军主力的反击战。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至此新莽王朝赖以抗御农民起义军苟延其反动统治的基本武装力量即冰消瓦解。万民痛恨入骨的王莽政权的彻底灭亡,已是指日可待。新莽军队以42万之众,何以败在汉军1万多人的手下,而且莽军又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的教训是很发人深省的。

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

公元23年(更始元年),绿林军把刘玄拥立为皇帝。刘玄即位后,马上就派王凤、王常和刘秀率兵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绿林军迅速攻下了昆阳、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

  王莽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下诏在全国征召能征善战的勇士和有特异功能的人,结果文武百官们推荐了数百名懂兵法或武艺高强的人,王莽把他们都任命为军官。另外还找到一位巨人,叫巨无霸。身高1丈,腰宽10围,他最突出的才能是能带领老虎、豹子、犀牛、大象等猛兽作战。王莽一见有了这么多替他打仗的人,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任命王寻、王邑为统帅,率兵10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有42万)进攻昆阳。

  当时,驻守在昆阳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他们一听说王莽的百万大军正在向昆阳开来,都害怕了,想放弃昆阳逃跑。刘秀劝大家说:"现在我们的军队和粮草都很少,敌人十分强大,如果我们一撤退,敌人随后追杀,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大家同心协力,死守昆阳,等咱们的援兵一到,两面夹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

 绿林军将领们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大家经过商量后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刘秀带人冲出城去到各地去搬救兵。

当天深夜,刘秀率领宗佻、李轶等12名勇士,悄悄出了昆阳南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敌人的大营。王莽军猝不及防,刘秀等人闯营成功。他们到定陵和郾城后,把绿林军的全部人马都调往昆阳前线。

  昆阳城虽小,但还是比较坚固的,王莽军想了好多攻城的办法,始终无法把城攻破,拖延了几天时间,结果,增援的绿林军全部来到了城外。

  刘秀带着1000多人充当先锋,他们在离敌人四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势,准备冲击敌人大营。王莽军一见对方人数很少,也没有当回事,随便派出几千人和他们对垒。刘秀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直奔王寻、王邑的中军大帐掩杀过去,王寻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自己的头已经和身体分家了。绿林军的大部队随后赶到,直冲敌人的大营。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在城头上一见援兵来到,下令大开城门,冲了出来,夹攻敌人。正在这时,老天爷也来帮忙,天空忽然暗了下来,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巨无霸的猛兽部队哪里见过这种惊天动地的场面,再也不听指挥了,四散狂奔,把王莽军搅得七零八乱。等王邑逃回洛阳时,出发时的100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了!

昆阳之战是新汉的战略转折点。代表新莽的王莽是中国历史唯一的一位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的读书人,而代表汉军的刘秀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通过战争手段夺回天下的读书人。这两个读书人之间的殊死争夺耐人寻味。后代的读书人对这段历史则讳莫如深。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争夺天下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些地痞无赖,真正的谦谦君子绝无仅有。

  昆阳大战也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部队,此后不久,维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就土崩瓦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读书人   王莽   巨无霸   叶县   起义军   战例   汉军   河南   部队   敌人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