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回乡,见到等自己22年的童养媳,将军的妻子说:接她回家

凤娥姐,真的是你吗?你还活着,这真是太好了,我还以为你早就不在了呢!

1957年,在江西省泰和县苑前乡螺岗村的村口,一辆吉普车停在了那里。一个身穿军装的人走下车,一眼就认出了一个有了些年纪的女人。他快步走上前去,拉住女人的手亲切地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江西省小村落旧照

女人看着眼前的这个军人,目光逐渐从呆滞变成欣喜,继而流下了眼泪。她的身体动了动,似乎是想和这个军人有些亲密的动作。可是随即,她便看到了军人身后,突然多出了另一个女人。她瞬间呆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此时,军人身后的那个女人走了过来,拉起了女人的另一只手,亲切地说道:“你一定是凤娥姐吧,耀彩经常提到你,非常谢谢你曾经照顾他。

老年的范景阳

此时,那位“凤娥姐”的脸上,又露出了一种错愕的表情。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眼前的这个女人,但是从对方的神情来看,她却能感受到一种真诚和温暖。

这三个人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那个军人,是开国少将易耀彩;“凤娥姐”,则是易耀彩将军曾经的童养媳张凤娥;而那个将军身后的女人,则是易耀彩的妻子范景阳。这三个人的故事非常离奇,让人唏嘘。那么,他们之后又会如何相处呢?

易耀彩

相互扶持的另类“姐弟”

易耀彩将军的家庭,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不过,由于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所以生活负担较小。父母起早贪黑地干活儿,攒了些钱之后,就把易耀彩送入学校读书。易耀彩很聪明,也很努力,学习成绩很好。不过,穷人家的孩子,很难有钱去支持一个完整的学业,所以后来的易耀彩,还是辍学了。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一群逃难的人。其中有一个要饭的小女孩,模样乖巧,十分惹人怜爱。此人就是张凤娥。

旧社会难民

张凤娥的经历确实是太惨了,本来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十分疼爱她。但是在1925年,军阀混战,天下一片大乱。而张凤娥的家乡,又暴发了瘟疫。一家人没办法,只能外出逃难。但是在进入江西之后,他们却被乱兵冲散。张凤娥只能随着逃难的人群,一路乞讨一路走。

到达螺岗村的时候,张凤娥被一些黑心的媒婆盯上了,她们使了些手段,让张凤娥成了她们“童养媳”的“储备”之一。

当时的穷苦人家,如果没有钱正常娶妻的话,往往都会选择领一个童养媳。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儿子以后能有个媳妇,一方面又能多一个人整理家务。此时,易耀彩家便是这个情况。于是,媒婆把张凤娥带到了易家,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将这个孩子给“卖”了。

童养媳剧照

不过,这对张凤娥来说,却并不是件坏事。易耀彩的父母十分善良,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十分地照顾。张凤娥也懂事,从进门开始便像一个大人一样做家务,任劳任怨。尤其是对易耀彩这个比自己小上一岁的“弟弟”,她更是十分上心。

此时的易耀彩,刚刚10岁,还不明白这个“姐姐”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听别人说,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媳妇,要给老易家传宗接代。但是他此时对男女之事懵懵懂懂,完全搞不懂媳妇是什么意思。他只是觉得,这个姐姐对自己非常好。所以在他的心里,也对张凤娥十分感激。

童养媳剧照

1928年,江西来了红军。易耀彩的父母在听了几次宣传后,都决定走上革命的道路。父亲易宇爽当了赤卫队员,母亲也成了妇女干部。易耀彩看着每天热情高涨的父母,十分好奇,于是也去听了几次宣传。逐渐地,革命的理想也根植在了他的心里。

1929年5月,易耀彩和父亲一起参加了农民暴动,之后便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8月,他正式参加了红军。此时,他刚刚13岁多,是红军战士里年龄比较小的。一般像他这种年龄的,都是从儿童团开始干起。但是易耀彩却凭借自己优秀的战场表现,很快就成了正式的红军战士。反倒是他的父亲易宇爽,却慢慢回到了地方工作。

赤卫队员剧照

随着年龄的增长,易耀彩也已经明白了什么叫媳妇,和张凤娥的感情有了异样的变化。他的父母为了家族的繁衍,也希望两人能尽快完婚。但是,此时敌人的“围剿”力度太大,易耀彩的战斗生活十分繁忙,始终没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两个人的婚事,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准备开始长征。走之前,易耀彩抓紧时间回了一趟家,与父母和“姐姐”道别。父亲易宇爽此时提出,让易耀彩抓紧这最后的机会,和张凤娥圆房,为易家留下一点血脉。但是,易耀彩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对张凤娥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觉得这一走天高地远,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未知数,何苦要连累这位照顾自己的“姐姐”呢?易宇爽看苦劝不动,只好叹息作罢。

第五次反“围剿”

第二天,易耀彩在离家之前,对张凤娥说:“姐姐,我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他想要说,让张凤娥另找一个人嫁了,不用再等自己了。

实际上,当时不少的红军家庭都是如此。很多人的妻子,最后都成了婆家的养女。她们招赘了上门女婿,生了跟随婆家姓氏的孩子,也算是完成了传递婆家香火的任务。所以易耀彩有这个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张凤娥却没等易耀彩说完,便对他说道:“没事的弟弟,你放心去吧。我就在家里等着你回来。就算再久,我也愿意。

红军战士剧照

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其实他们的心早就栓在了一起,都在为对方着想。如果不是战争,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和谐的一对。只可惜为了理想和信仰,易耀彩不得不走上另一条路。

从红军小将成为开国将军

易耀彩的长征之路,走得十分不易。一开始,他隶属于周昆领导的红八军团,在长征开始后一直负责保护中央纵队的右翼安全。在如同血肉磨坊一样的湘江战役中,红八军团损失巨大,因此易耀彩又被调往红一军团,负责中央纵队左翼的安全。

湘江战役画作

1935年5月下旬,红军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决定飞夺泸定桥。这个命令,正好下达给了易耀彩所在的红一军团红四团。团首长杨成武带着战士们,在三天之内急行军320里,终于到达了泸定桥。但是,桥上的情况却让人绝望,桥板已经全被敌人拆除,在汹涌的河水上,仅有几条悬空的粗铁索。

一开始,战士们都纷纷抓着铁索,一点一点地往桥的对面攀爬。但是,铁索太滑,对面的敌人又在不断射击,致使很多红军战士都掉入了汹涌的河水里。此时,红军从后方调来了一批木板,准备一边铺路一边过桥。但是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连续几个铺木板的同志都被击杀了。

飞夺泸定桥画作

此时,易耀彩急中生智,他抱起一块木板,在铁索上横着滚了起来。他的办法确实有效,支撑力比较大的后背和木板轮流在铁索上起作用,比攀爬铁索要稳当多了。而且他的这种方式身形比较低,又可以有效地躲避敌人的子弹。易耀彩就这样,抱着木板滚过了上百米的铁索,成功地到达了对面。

其他的战士受到了易耀彩的启发,都如法炮制。很快,便有一大批战士通过了泸定桥,并且成功消灭了对岸的守军。这之后,战士们火速铺路,让后面的大部队得以安全过桥。

飞夺泸定桥画作

过草地时,易耀彩遭遇了一生中最为危险的一幕。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蚊虫的叮咬,易耀彩患上疟疾。他的身体一会儿冷一会热,而且还有头痛、盗汗等症状。这种病,就是在村子里,也是比较难办的,更何况是在荒郊野岭的草地。易耀彩的身体越来越弱,渐渐地开始不支。

此时,易耀彩的一个舅舅正好也在红军当中。这位舅舅把自己的牛皮皮带解了下来,煮成了一锅“牛皮汤”,让易耀彩喝了下去。他还对易耀彩说:“可千万不能停啊,停下来就是死路一条了。”最后,在舅舅的帮助下,易耀彩总算是挺过了病痛,追上了大部队。

红军过草地画作

这次的磨难,让易耀彩更加坚强。到达陕北之后,他调任军委1局2科任科员,后来又进入抗大学习。在此期间,他接触了不少革命的战争理论,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抗战爆发后,易耀彩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作战科长,进入到了晋察冀军区。在打击日寇和拓展根据地的工作中,他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到了战争胜利前夕,他已经成为了冀察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他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定兴、漕河头两场战斗中,他不但创造性地挖掘了反坦克壕,打赢了敌人的装甲部队,还歼灭了数千名敌军。

战斗中的解放军

1950年,易耀彩担任青岛警备区司令员,同时兼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他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修好了9个岸防的炮兵阵地、3个军用机场。后来他还引进了40艘炮艇,让胶东半岛的防空和防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1953年,上级安排易耀彩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

重逢的一家人

就在易耀彩在部队中叱咤风云之时,张凤娥却一个人品尝着分离的苦涩。甚至于这不只是一种苦涩,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威胁。

旧社会农村妇女

易耀彩走后不久,还乡团就来到了螺岗村。易耀彩的父母由于是红军家属和地方干部,于是成了重点打击对象。易耀彩的母亲被残忍地打死,而父亲易宇爽则被抛尸赣江。当天张凤娥正好外出,因此躲过了一劫。

一家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也已经一起生活多年,张凤娥对易家二老的去世感到悲痛欲绝。稍稍平静之后,她借钱为老人办了丧事。但是后来她听说,还乡团并没有打算放过自己,随时都可能来偷袭。于是她每晚都无法安眠,稍有风吹草动便逃入山区躲避。多年来的折腾,让张凤娥形容枯槁。

还乡团

很多人看她可怜,都劝她离开,或者改嫁。但是张凤娥却不同意,她要一心一意地等易耀彩回来。她不识字,无法写信,只能托人想办法给易耀彩捎口信。但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口信哪里是那么容易就送到的。逐渐地,大家都断了联系。

而另一方的易耀彩,在到达陕北之后得到消息,自己的家人都被敌人杀害了。消息并不详细,以至于易耀彩认为,张凤娥也一起被杀了。一番痛苦地哀悼之后,易耀彩开始带着报仇的心理,继续奋勇作战。

之后几年的时间里,易耀彩一直保持单身状态。直到1940年,上级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之后,决定给他介绍对象。在组织科长肖时任的介绍下,易耀彩认识了身为医生的范景阳。

易耀彩夫妇

范景阳出生于河北阜平县一个著名的革命家庭,她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我军将领王平、王宗槐。她自己也早有表示,希望能嫁给一个军人。

一天晚上,范景阳莫名其妙地跟着一个姓张的医生,见了易耀彩一面。这只是匆匆的一面,两个人聊了几句天,喝了一杯水,就分开了。范景阳走后,肖时任立刻询问易耀彩,对刚才的女医生有什么感觉。易耀彩对于范景阳,很有些一见钟情的意思,所以当时就表示愿意和对方继续发展。

第二天肖时任直接找到范景阳,让她写一份结婚申请。范景阳一愣,问道:“结婚?和谁结婚?

范景阳

肖时任说道:“就是咱们的易参谋长,昨天你不都已经见过了吗。

范景阳对易耀彩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印象,也早就听说了这位参谋长多才多艺,为人谦恭,嫁给他倒是也并无不可,但关键是太突然了。她对肖时任说:“结婚是不是太早了,我想先和易参谋长多接触接触。

哪里有那个时间啊?”肖时任说:“现在是战争时期,大家都太忙了,等你慢慢地谈恋爱,黄花菜都凉了。我觉得,你就做个表率,来个先结婚后恋爱。两个人住到一起了,有的是时间互相了解。

八路军结婚剧照

就这样,易耀彩和范景阳很突然地成了一对革命伴侣。不过,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却十分和谐,他们互敬互爱,成了晋察冀军区的模范夫妻。两个人共育有7个子女,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

1953年,易耀彩将军出国学习。在异国他乡的日子,让他格外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在1956年,在他即将结束学业之际,决定抽时间回一趟老家。妻子范景阳为了照顾他,决定陪他一起前去。

坐在吉普车上,看着不断后退的景物,易耀彩将军不禁十分感慨。匆匆之间,他离开家已经22年了,家乡的景物依旧,但是很多人自己都已经不认识了。而兴奋之余,易将军还有些尴尬。他已经听说,自己的“姐姐”张凤娥仍然在等着自己,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这个痴情的女人。

泰和县风光

接下来,便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易耀彩将军和张凤娥在村口相遇。张凤娥见到了自己守候22年的人,却发现对方的身边已经有了新人,不禁黯然神伤。好在范景阳表现得十分亲热,这让她的心中稍感宽慰。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了易家的祖屋。张凤娥将两人让进了屋里,然后就去安排茶水。易耀彩环顾四周,发现偌大的屋子,竟然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由此可见,张凤娥是如何珍视对自己的诺言。而自己现在,则已经另娶妻室,这让他的心里有些不安。

江西民居

后来,三个人各自讲起了各自的经历。从张凤娥的口中,易耀彩知道了当初父母到底经历了什么,不禁潸然泪下。而张凤娥也才明白,易耀彩是因为误以为自己已经去世,才另外娶妻的。然而话虽然说开了,但是时光却无法倒回,他们只能感叹命运的无常。

一旁的范景阳,很体谅丈夫内疚的心情,于是她说道:“我们把凤娥接到家里居住吧,我会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姐姐,帮你照顾她。

妻子的一句话,让易耀彩深为感动。然而对这个提议,张凤娥却并不同意。她淡淡地表示,自己在乡下已经住惯了,进城怕是不习惯。其实谁也都明白,她是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让易耀彩本来稳定的生活,产生任何不必要的波澜。

易耀彩

后来在张凤娥的坚持下,此事最终作罢。不过范景阳表示,每个月都会给张凤娥寄来生活费,让她能生活得更轻松些。后来,她还不止一次地回乡探望张凤娥,并且让自己的孩子叫张凤娥“张妈妈”。

1990年,易耀彩将军因病去世。得到消息后,范景阳将张凤娥接到北京,一起送了易耀彩最后一程。她看着悲从中来的张凤娥,知道这个人对易耀彩的情意,怕是比自己还要来得深。为了不让她太过悲伤,范景阳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去探望,两个人相处得如同亲姐妹一样。

范景阳

1996年,张凤娥也在老家去世。范景阳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回螺岗村,亲自主持了张凤娥的丧事。同时,她还做了一件常人难以理解的事:她将张凤娥的骨灰带了回去,与易耀彩合葬。正所谓“生则同裘,死则同穴”,范景阳此举,无疑是承认了张凤娥的身份。她的这种大度,让人感动。

战争年代,遗憾的事情不少。有的时候,明明两情相悦的人,却不得不分离一生。相比起他们,那些小儿女的分分合合,也就不值一提了。但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后人会铭记每一段美丽的故事,让它们成为在新时代中,滋养人们内心之树的精神养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童养媳   泸定桥   还乡团   将军   铁索   少将   回乡   红军   军人   敌人   姐姐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