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看望重病的亲弟弟,结果前脚刚走,亲弟弟:我可以死了

公元1763年,乾隆皇帝问罪自己宠爱了31年的亲弟弟弘曕(yan,将其革职,以儆效尤。

没想到弘曕接受不了现实的落差,一病不起,身体越来越虚弱。

眼见弘曕病情加重,一直不见好,乾隆帝决定摈弃过往,下令恢复弘曕的职位。

只是弘曕终究是福薄之人。随后,乾隆专门来到弘曕的府邸看望他,拉着弘曕的手,语重心长地给他说了很多体己话。

却没想到,乾隆帝前脚踏出房门,后脚弘曕便对着乾隆远去的身影喃喃说道:我现在可以死了

那么乾隆帝和弘曕说了什么,为何皇帝走后,他说自己现在可以死了?

果郡王弘曕·薨逝

人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上不管那个朝代皆是如此。

南汉中宗刘晟弑兄继位后,除了病死的两位兄弟和战死的一位兄弟,剩下的15位兄弟,因为他的猜忌全部被诛杀。

相比之下,乾隆的继位之路可谓是十分顺利,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极为顺利者之一。

因为乾隆帝的上一任雍正帝继位之前,经历了数十年的艰险和杀戮坐上了皇位,所以他深知继承权下潜藏的风险。

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们因争夺皇位而不合,雍正帝继位之后,极力培养乾隆,替他扫平了一切障碍,直到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这样顺利的登基方式,使得乾隆免去了尔虞我诈的登基过程,所以在他成为皇帝后,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的、年仅4岁的亲弟弟弘曕十分疼爱。

一次,乾隆帝从圆明园路过时,看到了玩耍的小弘曕,感到很欣喜,便想召唤小弘曕到他身前来,却没想到小弘曕一看到乾隆帝,便吓得逃跑了。

乾隆帝对小弘曕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但他又不好对着才4岁的小孩子发火,便将弘曕身边侍候得太监严厉敲打了一番。

不过,这些小事并没有降低弘曕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为了防止弘曕长大之后,性情过于骄纵,会被大臣抓住把柄参一本,乾隆帝还让弘曕与皇子一起住在斋宫,一同教养。

不仅如此,为了不让弘曕受委屈,乾隆帝甚至让皇子遵循长幼礼节,对弘曕行礼,不能借助自己皇子的名头,欺负弘曕,这种对兄弟的关爱之情在帝王家十分少有。

公元1738年,和硕果亲王允礼薨逝,由于果亲王没有子嗣,乾隆将六岁的弘曕过继给了果亲王。

就这样,弘曕小小年纪,便继承了果亲王的全部财产。

此外,乾隆帝完全将弘曕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和现代的父母一样,在弘曕该读书的年纪,悉心教导,在该结婚的年纪,乾隆帝悉心挑选大臣女儿,为他赐婚;

在该成立事业的年纪,又任命弘曕担任很多皇宫里的职位。

凭借着乾隆的保驾护航,弘曕在31岁之前过得十分滋润。

但这种周围所有人都溺爱的生活环境,让弘曕逐渐沉迷,过于看重自我,做了很多错事。

乾隆帝看着“上蹿下跳”的弘曕,忍无可忍,削去了他的所有职位,将他降为贝勒。

多年站在高位,一朝跌入低谷,将这个弘曕这个没有经受过风雨洗礼的幼苗,一下子打击得蔫头蔫脑,一病不起了。

乾隆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很担心弘曕的病情,又接连下旨重新提升弘曕的职位到果郡王。

之后,又亲自去弘曕的府邸,看望他,并亲切地对弘曕说:你还年轻,所以对你稍微施加惩处,只是为了改你的脾气,没想到你会因此生病。

乾隆帝这些话是对寄予厚望的晚辈的关怀,只是没想到弘曕的心眼太小了,乾隆帝说的体己话并没有让他放下心结,反而让他深刻的感受到了皇帝的威严。

等到乾隆帝走了之后,弘曕盯着乾隆帝的背影,害怕地喃喃道:我现在可以死了

弘曕像是提前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不久之后,他病得更加严重,最终死在了床榻上。

当时,乾隆帝正在南巡,听到弘曕逝去的消息后,为他深感惋惜,下旨弘曕的葬礼按照亲王的规格办理,并要求六皇子为他守孝。

骄纵跋扈·目中无人

乾隆帝又担心弘曕过世后,他的府中没有得力之人为他操办后事,其余人将他的丧事糊弄了之,还专门派遣人员管理王府家务。

从乾隆帝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对弘曕算是好到极致了,甚至比对自己的皇子都好,差点就含在手心里怕化了。

那么弘曕究竟干了什么事,能让宠了他多年的乾隆帝,终于忍无可忍到收回他的所有职务呢?

由于弘曕长大过程中,乾隆帝一直为他保驾护航,这种过于一帆风顺的人生,使得他养成了骄纵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

一开始,乾隆帝发现弘曕骄纵的性格,并未在意,这是因为弘曕本性是善良的,作为皇帝的弟弟本应该比其他人高一等,总比唯唯诺诺的性格好,乾隆帝就没再管了。

只是没想到乾隆帝没有训斥弘曕,他反而自己一步一步走上了死路。

一次,乾隆帝下旨,命令弘曕前往盛京送玉牒,没想到弘曕竟然违抗圣令,请奏自己要先去打猎,等到打猎活动结束之后,再前往盛京。

乾隆帝对弘曕违抗圣旨,让自己损失颜面的事情感到十分生气,多次训诫弘曕,但是弘曕却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弘曕认为自己是乾隆的亲弟弟,这只是小事情,乾隆并不会把他怎么样。

多年舒适的生活,使得弘曕忘记了自己今天所能享受到了一切,都是来自于乾隆的关爱,他没有想过如果乾隆将一切都收回,到时候他又该落到什么下场。

因为送玉牒的事情,被乾隆帝训斥之后,弘曕仍不加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我行我素,在乾隆帝眼皮子底下进行着胆大妄为的活动。

弘曕曾经私底下找过兵部尚书阿里衮,要求其在任职官员时,在兵部安排自己的人。

阿里衮不敢隐瞒此事,立刻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乾隆帝,加重了乾隆对弘曕的不满。

就这样,在乾隆有意无意地放纵之下,弘曕竟然利用自己御弟的身份为自己谋私利。

弘曕私底下委托高恒,售卖人参,因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就想拿人参抵债,强买强卖,后被告发。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在弘曕被告发后,全部被查了出来,乾隆帝对弘曕算了一笔总账。

按理说,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清朝,弘曕这种干涉内政等的行为,本应该削去爵位之后,进行圈禁治罪。

只是乾隆帝并未这么做,他只是重罪轻责地革去了弘曕亲王的爵位,将他降为了贝勒,永远停俸,解退了弘曕的所有职位,命令他反思自省,再看之后的改正效果。

其实,弘曕作为一个亲王,有着皇帝的庇护,只要他不干涉朝政,以乾隆帝对他的宠爱,他做的很多事,乾隆帝可能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了。

但是干政的行为,明显挑战了乾隆帝的皇权,乾隆帝认为:如果不对弘曕的行为加以限制,如果将来众多皇子效仿他的所作所为,重新走上康雍夺敌的局面,会辜负先祖的所托。

所以对弘曕所犯的错事,乾隆帝列举了7条罪责并追责,根本原因在于以儆效尤,告诫其他对皇位蠢蠢欲动之人,藏好自己的小心思。

只是没想到,成了“富贵闲人”的弘曕,被乾隆帝的一番革职操作,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乾隆帝的“捧杀”

弘曕被革职后,由于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整日里郁郁寡欢,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门,终于病倒了,最后终于病入膏肓就此死去了。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就要问了康熙帝对待弘曕到底是真心?还是捧杀呢?

乾隆帝对弘曕是真心的,作为一个帝王,将自己的亲弟弟抚养成人,甚至比对自己的儿子要好,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都不得不夸赞一句,乾隆帝的宽宏大量。

要说捧杀,弘曕小时候就经常对长辈不敬,甚至对乾隆帝也不敬,但是乾隆帝几乎没有惩罚过弘曕,总是惩罚在弘曕身边侍奉的奴才。

正是在乾隆帝一次又一次纵容下,弘曕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走向了深渊。

后来,弘曕被革职后,乾隆帝担心弘曕的病情,为了他能恢复健康,又多次下旨提升他的职位,可见,乾隆帝可能真心希望弘曕好起来的。

只是弘曕不争气,就算乾隆已经原谅他放肆的行为,他还是被自己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拖累而死。

其实,从根本上原因来看,经过乾隆帝的严加教导,弘曕仍然形成了行事目中无人的性格,可能与他的教育方法有关。

乾隆帝整日忙于国事,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着弘曕,耐心教育他,及时纠正弘曕的错误。

这使得弘曕犯了错误之后,侍奉弘曕的人怕乾隆帝怪罪,自己挨罚,可能存在隐瞒不报的行为。

而弘曕一个小孩子,比乾隆帝第一个孩子都小五岁,所有人都宠着她,惯着他,他自己因为年龄小,也分不清楚是非对错。

等到弘曕长大后,他的性格已形成了,再想改正已经迟了。

偏偏乾隆帝对于弘曕的一些行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不纠正,导致弘曕彻底放飞自我,认为作为皇帝的乾隆,也无法束缚自己的行为,最终作茧自缚。

其实,弘曕的死亡明明可以避免的,只要他始终记得乾隆是一国皇帝,是一个将皇位放在亲情之前的人,明白自己得到的地位都是乾隆帝送给他的。

只要弘曕按照一个闲散郡王的行事要求自己,始终远离朝政,远离争夺皇位的纷争,他就能够一直享受盛宠,平平安安地活到老,可惜弘曕越界了。

从小生活在如同深渊一般的皇宫里,弘曕绝非单纯之人,他一直在赌,笃定乾隆会因为亲情关系,一直纵容他。

所以弘曕一步一步,从小事到干政试探乾隆帝的底线,最终试探失败,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他咎由自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贝勒   乾隆   郡王   骄纵   皇位   前脚   皇子   亲王   重病   皇帝   弟弟   没想到   职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