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央行收到山西老人神秘来信,行长震惊:速查绝密1号档案

1983年3月22日,一封破损严重的信件放在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的信箱中,工作人员看着这封厚实且沉重的信件时很是惊讶。

上面的署名显示这封信件来自山西一个偏僻村庄,是一个名叫马眉的人所写,可一个偏远乡村的村民怎么会给行长寄信呢?

工作人员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封神秘来信交给行长吕培俭,吕培俭看完信件内容,心里也是大惊,但还是冷静地吩咐道:“去银行档案室,取绝密1号档案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信件,让行长决定启封绝密档案调查真相?

抽丝剥茧查真相

信件里的山西女子称《山西日报》报道有误,印在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书写者另有其人,其实是自己父亲马文蔚所书,还附上了《山西日报》与马文蔚的亲笔签名。

这份《山西日报》中的新闻被人用笔圈画出来,内容介绍了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冀朝鼎的主要成就,其中一点与央行有关的是曾为人民币书写“中国人民银行”。

但如果按照信件所说,这个报道是错误的,就意味着一个困扰大家许久的谜团被解开了!

时任央行行长吕培俭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激动,这封信件的到来说明了过去三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频频揣测,内部的众说纷纭都是错误的。

在此之前,对于“中国人民银行”书写人,有种说法是革命烈士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写的,因为陈达邦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后来担任银行印制局综合科科长,负责人民币印刷工作。

也有传言说是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所写,因为当时人民币的界面由他参与设计、审核、拍板确定上报,所以这是最有信服力的传闻。

坊间还有其他传闻,无外乎是有声望的书法家,金融家,抑或是经济学家,但是由于当年的行长南汉宸早已去世,所以真正的书写者大家就无从知晓了。

而今日的突然出现的神秘信件使几十年的困局出现转机。

吕培俭缓缓打开密封的卷宗,里面封存着唯一线索——人民币的字体原版样式,这个国家最高机密文件里夹着几张大小不一的方纸,上面用毛笔苍劲有力地写着:“中国人民银行、壹、元、角”等字样。

但整个卷宗都未表明谁是书写者,来信中提到的马文蔚自己也并不认识,于是吕培俭叫来几个工作人员,与他们商量是否应该为了一封信件而从北京赶到山西,因为不能排除这是有人恶作剧。

最后秉着追求真相,认真负责的态度,吕培俭还是决定一探究竟,于是派出印制管理局的陈溶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两位专家,带上绝密档案前往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

经过当地分行人员的引领,专家们来到马文蔚的家外。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破损的泥屋子。大雨冲毁的泥墙,饱经风霜的瓦顶,无不诉说着老人家清贫的老年生活。

此刻马文蔚老人正在为村民问诊,他晚年一直在看医书,精心研究,为村民问诊、开药,因为诊断准确、用药精准,卖药价格实惠,为人医者仁心,颇受村民尊敬。

马文蔚

马文蔚得知来人正是人民银行派来的专家,瞬间惊喜不已。没想到寄出的信件居然得到了重视,这么快就有人前来。

马文蔚兴奋地把大家请入屋内,屋内跟屋外并无差别,室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床一桌,其他家具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贴满房屋的毛笔字却能看出,马文蔚雄厚的艺术功底。

陈溶、张作栋几位专家表明来意后,马文蔚也表示:“那十六个字的确都是我写的。”

接着,按专家指示,马文蔚铺陈笔墨,再次写下“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经过工作人员现场对比鉴别后一致得出结论——马文蔚的确是书写者。

马文蔚得到认可后,也是饱含热泪,他其实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个荣誉来干什么,只是想还原真相,而这场鉴定大会,勾起了他的回忆......

抑郁不平时的知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上下一片新景象,赋闲在家的马文蔚也想出去找份新工作,可碍于之前国民政府任职,很担心会受到歧视,实在不知该到哪里去。

因此他日渐消沉,每日坐在路边喝闷酒,一次,居然恰巧遇到了曾经的同学,两人共忆往事,互诉衷肠,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彻夜长谈。

期间同学问起马文蔚的工作,马文蔚只能略带苦涩地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告诉对方,并表示生活已经过得拮据却毫无办法。

同学听完,大手一挥为马文蔚写下一封简短的推荐信,叮嘱他一定要去中央人民银行找一个叫南汉宸的人,他相信以马文蔚的才智和经历他会在银行里有份稳定的工作的。

马文蔚还是担心自己在国民政府的任职经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同学却坚定地鼓励他,表示如今新中国成立了,只要心思纯正,身子站正,就是好同志。

马文蔚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南汉宸,南汉宸直言对马文蔚早就有所耳闻,知道他是经济学的才子。

而且也了解到,当初他因为跟国民党军阀孔祥熙翻脸而辞职,这样的人自然作风总不会错,想来也是高洁傲岸的真君子。

经过批准,马文蔚正式入职,之后在工作中,他始终兢兢业业,诚诚恳恳,一心为银行,提出了不少对银行有益的建议和方案,做出了不少利于银行,利于人民的好事。

1950年4月的一天,南汉宸把马文蔚叫到办公室来,一脸神秘地说:“看看这是什么?”马文蔚看着眼前的这只毛笔端详起来。

马文蔚从小练习书法,对楷书、行书都有研究,其中写得最好的要数魏碑书法,他临摹《张黑女墓志》更是引得无数人慕名前来鉴赏,重金求字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经过常年在书法方面的潜心研究,马文蔚仔细观摩不久后便得出结论:“这是一支宫里的笔啊!”

南行长便笑着说:“行家啊,确实是支难得的好笔,我书法不如你,快写几个字看看!就写咱们银行吧!”

按照行长的要求,马文蔚写了几个字,但他却觉得新笔不顺手,于是便拿来自己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又在南汉宸的要求下又写出“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

写完后,南汉宸直叫好,便说服马文蔚将几副字赠与自己,马文蔚自然也没放在心上,随口就答应了下来。

可等到五年后新的人民币出版,马文蔚看到后就楞住了,这不是自己的字吗!他这时才知道南汉宸让他写那些字的原因。

马文蔚虽然知道了人民币上的字是自己题写的,但也没有宣扬,作为在金融领域的专家,他知道这是国家机密。

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保护和负责,马文蔚决定将这个“秘密”封之于口,藏之于心,除了家人谁也没有告诉,身体力行地为新版中国人民币的安全发行作出有力地保障。

是金子总会发光

其实要说马文蔚优秀的书法和学术才能,从小便可窥探一二,他自小便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神童,年纪轻轻就写得一手老成刚劲的书法。

读完小学后,经营着小本生意的父亲,希望马文蔚能和自己一样可以经商,早早熟悉经营模式,于是便托人把年幼的马文蔚安排到当铺当伙计。

但马文蔚却没有一味顺从,为了读书并且学习自己喜欢的经济学,于是便偷偷跑到太原城报考了可以公费上学的山西国民师范。

在大学期间,天资聪颖的马文蔚,靠着一手好书法和出众的才华,得到了时任校长赵丕廉的赏识、培养。

后来,马文蔚便决定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深造,这座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人才济济,他觉得在这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造诣,才能成为中国的经济学人才。

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马文蔚积极为抗日救亡而奔走呼告,六年后,马文蔚被任命为“四联总处”视察员,他怀着浓郁的爱国之情奔赴多地进行现场调研、潜心研究,撰写多份经济学研究报告。

因为工作完成出色,受到了提拔,不过,在此期间,由于生性耿直,又毫无靠山的他受到了无故的排挤,便选择了从国民党手下辞职。

之后的人生里,随着时局的变动,马文蔚经历过不少磨难,最难的那段时间,是被迫带着妻女回到老家。

当时马文蔚为了生活,甚至要扫马路、拣大粪,生活贫苦,经常食不果腹,只能到处挖野菜充饥。

即便如此,马文蔚从不怨天尤人,每天不忘练字习书,自学中医,为人诊治,一直勤勤恳恳,本本分分,这才度过了难关,重新恢复了待遇。

直到74岁时,马文蔚被认证为退休干部,生活才有所好转,过上了给村民看诊的悠闲生活,但偶然一天,女儿马眉告诉他《山西日报》有关“中国人民银行”题写者的报道有误。

这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既然报纸上都说出了这件事,那显然这件事也不再是机密,马文蔚也应该说出实情。

马文蔚深思熟虑后,也觉得三十年的保密期限已经过去,可以说出真相了,便让女儿代笔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递送自己的信件。

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马文蔚对中国银行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南汉宸行长委托才为人民币题字。

马文蔚书写人民币票面汉字并苦守“秘密”十余年的真相曝光后后,媒体报刊争相报道,求墨宝者不计其数。

而马文蔚却仍是谦虚并说道,这些是南汉宸行长的功劳,要不是他,自己也不会写下这些字,况且书写在人民币上本来就是自己的荣幸。

有些可惜的是简体的“国”与“银”并不是马文蔚亲笔书写,1980年时,第四套人民币即将排版设计,中国人民银行向在阳曲县的马文蔚写信,邀请老人家为简体人民币题写汉字。

此时的马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且有病痛缠身,即使拿起毛笔也是颤颤巍巍,没办法只能婉拒总行的殷切邀请。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北京印钞厂的专家们决定担起这项责任,他们临摹了马文蔚的书法,仔细揣摩马文蔚的书写习惯和笔锋走向,最后模仿马文蔚的字迹把"国"、"银"两个字写成了简体。

结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前后沿用了六十多年,不仅用在第二套人民币上,还被广泛用于各级人民银行的门牌上。

而自第二版人民币出版的70余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交易,见证者中国的国富民强。

人民币作为中国的名片,跨越国家,被广泛范围,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其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比任何书法作品都要宏大。如果有人把马文蔚称为中国当代书法第一人也不为过。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马文蔚的名字,但我们仍能透过人民币上遒劲有力的字体看到书写者的风骨,也正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民族的脊梁……

“规矩硬如铁,守密重如山”,中国人民银行也曾高度评价马文蔚,这位老先生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国人的榜样,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阳曲县   行长   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南汉   总行   山西   央行   绝密   书法   信件   来信   老人   人民币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