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思维广,明朝皇帝欢乐多(中)

明英宗朱祁镇——下岗再就业

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奇葩在于他做了两次皇帝,为什么会有这种经历呢?

事情要从神宗很宠幸的一个太监说起。这个太监叫做王振,据说他是自宫做的太监,进宫后一直服侍朱祁镇,被称为王伴伴。这位王伴伴仗着英宗的宠幸作威作福,对内欺压臣民,对外勾结瓦剌,从回给瓦剌的礼物中赚取回扣。然而他却不坚持自己的行为,在某一次瓦剌进贡索取回礼时却从中克扣,引起瓦剌不满,从而大举入侵明朝。

丝毫不懂军事的王振以为皇帝御驾亲征就可以吓退敌军,于是极力怂恿英宗出征。早被王振洗脑的英宗不顾于谦等大臣的反对,凑了20万军队,号称50万,胡乱配了些粮草武器就匆匆出发了。

王振为了在英宗面前表现,专断所有军政大权,一路瞎指挥,让明军入了瓦剌的圈套,直到前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军中,才吓得赶紧撤军。

然而王振在撤军的过程中也不安分,执意要让英宗往自己的家乡走,以便在父老乡亲面前耀武扬威。但走着走着又转念一想,觉得大军路过肯定会踩踏庄稼,对自己名声也不好,又赶忙让皇帝改道。就这么一耽搁,瓦剌追兵赶上来了,毫不费力就俘虏了英宗,王振也不负众望死于乱军之中。

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俘,一时间朝中大乱,为了稳定政局,于谦力推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上位,是为明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成也于谦,败也于谦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是被迫当上皇帝的。

当英宗因为受到王振的忽悠亲征瓦剌兵败被俘后,由于太子朱见深尚年幼,因此朝臣们推举朱祁钰为监国。朱祁钰担任监国后果断惩处了王振的党羽,重用兵部侍郎于谦。而于谦也投桃报李,向太后上书国不可一日无君,推举朱祁钰继承大统,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登基后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要不要与瓦剌开战?当时朝中不少大臣认为应该迁都南京避其锋芒,但是于谦极力反对,认为南迁就是学宋朝,而南宋是什么窝囊样大家也都知道。朱祁钰非常信任于谦,于是采纳了死守北京城的建议。在一帮忠臣良将的殊死战斗下,终于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于谦

瓦剌眼见占不到什么便宜,决定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把英宗还回来。

代宗却不愿意了。

人一旦品尝过权力的滋味,是不想再放弃的。但于谦劝道,皇位已经定了,是不能改的,于理还是应该接英宗回来。见自己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代宗只得答应。

英宗回来之后,便被软禁了起来。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和囚犯区别也不大。英宗本来都打算认命了,然而代宗接下来做的事却触及了他的底线。

根据一开始的说法,虽然朱祁钰做皇帝,但太子仍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但是朱祁钰想让自己的血脉延续,所以动了换太子的心思。于是在一次病重之时,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反而将朱祁钰软禁了起来。同时抓捕并杀害了代宗信任的于谦等人。在英宗复辟几个月后,朱祁钰离奇死亡。

重新当上皇帝的英宗不顾什么兄弟情谊,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而朱祁钰也不予许在皇陵下葬,成为了迁都北京之后唯一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重新登上帝位的英宗皇帝为了表明自己不是险些亡国的昏君,开始变得更加勤政爱民,并且在临死前下遗诏废除了嫔妃殉葬的制度,也算是为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增加了一个闪光点。

英宗驾崩后,皇位由太子朱见深继承,是为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设立西厂


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皇帝生涯的前一半也是堪称明君,他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为于谦平反,并且重新起用于谦的儿子为官。并且,他不计前嫌,恢复了曾经废除自己太子地位的朱祁钰的皇帝称号,展现了君王的气量。

但是到了后期,他设立西厂,且不见朝臣,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大太监汪直处理,搞得大臣敢怒不敢言。而他自己则独宠万贵妃导致朝政荒废。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去世,宪宗悲伤过度,不久后竟也病逝,传位给皇子朱佑樘,便是明孝宗。


明孝宗朱佑樘——积劳成疾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即位后,一改父亲不理朝政的作风,勤于政事,任用贤臣。不仅每天早朝一定出席,而且还恢复了午朝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大臣们交流。

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然而,这样一位可以算得上明朝最贤明的君主,却没有获得一副好身体。由于过度工作,积劳成疾,年仅36岁就离开了人世,临死前将帝位传给了太子朱厚照,并且叮嘱他要任用贤能。

然而孝宗皇帝万万想不到,他这个儿子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浪”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划船不用桨

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真的浪。

还在当太子的时候,他就宠信刘瑾在内的八个太监,称为“八党”。这八个家伙不教皇帝学好,而是天天带着武宗纵欲享乐,甚至在皇宫中修建了称为“豹房”的娱乐场所。

不仅如此,后来他越玩越离谱,愣是在皇宫里修建了个集市,让太监宫女们扮作小贩甚至妓院老鸨,他挨家听曲、淫乐,搞的宫中乌烟瘴气。

他还喜欢玩打仗的游戏,甚至封自己做了“大将军”,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

武宗在位时,国内也并非太平盛世。江西宁王认为皇帝沉迷玩乐,正是造反的好时机,于是杀死朝廷命官,兴兵作乱。

然而,武宗浪就浪在,搞了这些昏君的行为,却被他一一反转:

首先是刘瑾,虽然一直仗着武宗的宠幸作威作福,但是武宗对他却不像英宗对王振一样言听计从。1510年,刘瑾被揭发贪赃枉法,武宗毫不讲情面将其凌迟处死。相传凌迟刘瑾整整花了三天,割了七千多刀才让他断气。

刘瑾

然后是自封大将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蒙古王子难侵,正闲得蛋疼的武宗看到这样的机会,一整个大喜,当即决定御驾亲征。但是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大臣们听见“御驾亲征”这四个字就脑壳疼,集体上书劝止。因为皇帝虽然万人之上,却没有直接调兵的权力,所以朱厚照才给自己封了个大将军,化名朱寿,御驾亲征。

朝臣们万万没想到,武宗是个军事奇才,第一次出征就在应州取得大捷,打得蒙古人很久不敢打明朝的主意。

最后是宁王之乱。武宗又看见了御驾亲征的机会,朝臣们已经领教了皇帝的任性,而且也承认武宗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所以就不在阻拦。武宗开开心心地去平叛,结果去到半路听说宁王已经被南赣巡抚王阳明给活捉了,那还平个什么叛?不过武宗有自己的小聪明,他就当做不知道这事,继续南下,不过没有直扑宁王所在的南京,而是一路玩耍,寻欢作乐。王阳明老实巴交的绑着宁王在南京等武宗,但是每一封让武宗受降的奏章都石沉大海。后来,他终于想通了,写了封奏章给武宗,说抓获宁王平定叛乱的功劳全是朱寿大将军的,自己只不过帮忙扣押俘虏罢了,结果这封奏章很快就被批复。

王阳明

这时武宗才勉强答应回京,不过回京路上还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造反,然后再平叛一次,全体朝臣都惊呆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辛亏宁王也不是傻子,知道回去的下场也就是再被俘,所以誓死也不回去,武宗这才作罢。

结果返程走到瓜洲过长江时,武宗看见渔民捕鱼,收网时鱼很多,兴奋之下想要去帮忙拉网,结果发力不稳一失足掉进了水里。武宗水性很差,在水里扑腾了好一会儿才被大臣们救起来,但还是因此引发了肺炎,回北京不久就在豹房里驾崩了。因“浪”得病, 崩于豹房,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武宗驾崩时没有子嗣,所以根据“兄终弟继”的传统,帝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朱厚熜。然而,这位皇帝同样不是省油的灯。


明世宗朱厚熜——我欲成仙

朱厚熜即位后,改元嘉靖。在他刚即位的几年中,一改前朝“浪”的作风,励精图治,与民生息,出现了“嘉靖中兴”的盛景。

然而,就像汉武帝,唐太宗一样,国家太平久了,皇帝的心思就不在治理国家上了。他开始迷信修道,渴望长生不老。他大肆劳民伤财,到处修建神殿道观,自己也躲在宫中修炼,终日不上朝堂。为求长命,苦炼不老神丹,他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以端妃的侍女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

这天晚上,嘉靖睡在端妃的翊坤宫宫中,趁着这个机会,宫女们一齐下手,把嘉靖帝死死按住。嘉靖帝从梦中惊醒,正要叫喊,却被人用布团塞住了口。宫女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套,把嘉靖皇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嘉靖帝拼命挣扎,她们便又打了一个结。但就是这个结打坏了,两个死结套在一起,越拉越紧,却就是勒不死皇帝。宫女们急了,她们拔下自己的金钗、银簪,朝着皇帝身上便是一顿乱刺。嘉靖帝被多个宫女按住,动弹不得。眼见皇帝勒不死,有人害怕了,认为这皇帝他就不是人,他是“真龙”,是“真命天子”。于是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跑出翊坤宫,直奔皇后住的坤宁宫自首。这是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后了。皇后听说一群宫女谋杀皇帝,大吃一惊,连忙带人赶往翊坤宫救驾。

于是在皇后的救援下,造反的宫女们被一网打尽。为首的张金英被凌迟处死且株连九族,其余宫女也全部凌迟处死。借此机会,皇后也假传圣旨,指控是端妃指使宫女谋害皇帝,处死了端妃。

自此之后,嘉靖更加坚信自己是“真龙天子”所以才没有被宫女勒死,也更加信道,彻底躲在深宫中不出来了。而朝政就完全把持在了明朝第一大权臣严嵩的手里。这段时间,大明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对内,严嵩独揽大权,陷害忠臣,祸国殃民。对外,北方蒙古鞑靼和东南日本倭寇不断骚扰边疆。甚至由于戍边军队哗变,导致蒙古人直接兵临北京城下,直到皇帝答应了许多无理条件后才满意离开。

严嵩

然而,就像正德皇帝一样,虽然嘉靖皇帝也遇上了不少烦心事,但最后也被一一化解了。不过如果说武宗皇帝是自身能力惊人,那么嘉靖皇帝就是运气惊人。

嘉靖41年时,有一位山东的道士来访嘉靖皇帝。因为他早已看不惯严嵩的所作所为,所以对皇帝说道“今日有奸臣上奏”。话音刚落,严嵩来觐见。因为嘉靖皇帝十分相信道教,因此对山东道士的说法深信不疑,再加上他也一直对严嵩的行为有所耳闻,因此顺水推舟,革了严嵩的职,没收了全部家产,并且处死了他的儿子严世蕃。

至于鞑靼和倭寇,则因为遇上了胡宗宪、戚继光等名将,所以没能对明朝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戚继光

终于,和其他沉迷丹药的皇帝一样,仙丹没能帮助嘉靖皇帝长生不老,反而要了他的命。

驾崩后,他的帝位传给了儿子朱载垕,也就是隆庆皇帝。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明朝   皇帝   御驾   帝位   朝臣   嘉靖   宫女   大臣   太监   太子   思维   欢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