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能臣刻薄酷吏田文镜

田文镜,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雍正帝即位后,深受恩宠,青云直上。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河南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励精图治勤劳务实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清查国库亏空,不避权贵,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缙绅特权,严限交纳钱粮,秉公执法;严行保甲制度等。他的系列措施,利国利民,但损害了一部分官僚集团的利益,动了他们的奶酪,引起一大批官员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然而雍正帝以其大公无私实心任事,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创造了一段君臣相得益彰的千古佳话。

常言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当一个人的声誉很好,被很多人称赞的时候,那么,同时一定也有很多人会毁谤他,批评他的声音也是到处都有。

历史上的诸多名人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李隆基、王安石、朱元璋、曾国藩、康有为等等,他们个个都是名满天下,同时也谤满天下,这恰好印证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成语。

田文镜是雍正时期著名的“模范督抚”之一,他和李卫、鄂尔泰三人是最受雍正帝倚重的封疆大吏。田文镜最初是以监生的身份选为福建长乐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监生可以花钱买到名额,所以田文镜不是正途科班出身。雍正帝不拘一格启用人才的魄力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一定就代表能力强见识广,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公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发表脱离现实的讲话,让人忧心忡忡。

田文镜政事干练,果敢坚毅,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踏实稳重,以铁腕闻名,结合清官与酷吏于一身。治理地方期间,治盗极严,辖境几乎无盗贼,夜不闭户,门不上锁,治安良好。同时督责诸州县清理赋收,开辟荒田,限期极严。雍正最欣赏李卫、鄂尔泰、田文镜三人,曾语两江总督尹继善,说当学此三人。尹继善回答说:“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

田文镜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办事认真一丝不苟,铁面无私且为官清廉,用现在话叫“一根筋”,这也是他此前仕途不顺的主要原因。

职场当中讲究世故圆滑,外圆内方,试问一个不合群,做事死板,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吏如何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提拔呢?但这种人通常都很有原则,立场坚定,也非常忠心,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恨不得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以报知遇之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有些人终身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田文镜算是其中的超级幸运儿,遇到了雍正帝这个明主,焉能不尽心尽力。

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镜病逝,享年72岁。雍正帝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整饬河工,堤岸固守,河汛安澜,年岁丰稔;襟畏法,正已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已,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之第一人”,谥端肃,赐葬泰陵附近,在省城开封为他设立专祠。又因河道总督王士俊奏请,入祀河南贤良祠。

田文镜死后8年,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奏报朝廷“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请将他的牌位请出河南贤良祠。乾隆帝下旨:“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雅尔图见朕以卫祀贤良,借文镜之应撤,明卫之不应入。当日奉王士俊奏请,奉皇考允行,今若撤出,是翻前案矣!”

这道圣旨的意思是说,田文镜虽不如李卫、鄂尔泰,但彼时雍正帝已经同意了王士俊的奏请,将田文镜入祀河南贤良祠,现在撤出是翻旧账,岂不是否认了他父皇用人的瑕疵,落下不孝之名,所以驳回了雅尔图的奏请。

对于雍正帝来说,田文镜确实算得上是“天下第一巡抚”,可对于河南受灾的百姓来说,田文镜就是个媚上欺下的官僚。

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田文镜被刻画成忠君爱民精明能干的实干家改革家的形象,而其笼络的绍兴师爷邬思道也被说得智力超群神乎其神。绍兴师爷名扬天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智囊,田文镜的仕途更加如鱼得水官运亨通。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故事情节倒也不是凭空构撰,其线索主要来自清人笔记《春冰室野乘》,不过故事与由二月河小说而改变的电视剧中稍有差别,其中说:邬先生被田文镜收罗门下后,妙计频出,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有“鬼才”之誉,经常为之代写奏折,甚得雍正的心思,表现甚佳,田文镜对其极为信任。

某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大人是想做天下名督名垂青史呢,还是做寻常之督碌碌无为呢?”田文镜说:“这还用说,当然是想做名督抚啦。”邬先生说:“要做名督抚也不难,只要您这几天不干涉我,必然事成。”田文镜问他要做什么,邬先生说山人自有妙计,在田文镜的一再追问下,邬师道才说出他要写一折子上奏给当今皇帝,不过折子内容不能给他看,只要最后署田文镜的名字就可以了。

田文镜心想,这老家伙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故弄玄虚。平时折子也是你写,我有时看、有时不看,应该问题不大,便满口答应。

  数日后,邬先生拿出一道奏折给田文镜,请其签押上报。事后,田文镜出于好奇而问邬先生里面究竟写的什么,邬先生从容不迫答道:“弹劾权臣隆科多。”田文镜听后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吓得全身瑟瑟发抖,当下就跺脚连说“坏事了,坏事了!”要知道,隆科多乃雍正帝的亲舅舅,雍正初期“四大宠臣”之一,权倾朝野,功勋赫赫,位尊权重,对雍正有拥立之功。一般人谁敢得罪?如此贸然弹劾,岂不是鸡蛋碰石头——找死吗?可是,折子已经上去,急也没用,田文镜只能在惶恐中静候消息了。

  令人又惊又喜的是,没多久竟传来隆科多获罪下狱的消息,启动调查的导火索正是田文镜的这个弹劾,后者由此因祸得福,立下头功!原来,邬先生看透雍正的心思,因隆科多结党营私恃功不法,飞扬跋扈,骄横异常,雍正也不是省油的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对他下手,但碍于情面而不好亲自动手,而臣下们见隆科多权倾朝野势力太大,也无人敢去摸这个老虎屁股。就算是田文镜,他要知道邬先生折子里弹劾的是隆科多的话,恐怕也不敢上奏了!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田文镜一心追求功名,患得患失,对权力的渴望与常人无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瑕不掩瑜,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一个人,就要看他为人处事,综合考虑。

平心而论,历史名人的一生总是有功有过,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应当深入了解他们生活的历史条件,注重功与过的大小进行层别区分,功不应埋没,过不当隐瞒,必须全面分析和评价,不能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雍正   督抚   酷吏   折子   名满天下   奏折   巡抚   铁腕   贤良   总督   河南   刻薄   评价   田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