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梦忆(三十二 混堂)


改革开放之前,每当年终岁末“混堂”【北方人叫“澡堂”,普通话叫“浴室”】里的生意会特别好,门前常常排起了长队,特别是女浴室。当时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冬天洗澡只能上浴室。厂里有浴室的职工,每天下班可以享受这一待遇,但一般在机关或商店里上班的人,入冬以后家里不能洗澡,那就就只能上浴室了。平时里勤快的人可能一周洗一次,不勤快的人,尤其是小孩子,可能一个月也难得洗一次澡。于是到过年时,几乎每个居民都要到浴室去报到,所以就出现了以上的情况。那几天,浴客们也很自觉,原先习惯在沙发上躺一会的人,都会自觉地赶紧穿衣,前客让后客。但也有少数不识相的浴客,赖在沙发上不走,那时服务员就会热情地送上一块热毛巾,口称“师傅请帮帮忙”。如果你还是不走,他会再一次地送上热毛巾。对于那些实在不识相的浴客,服务员只能打招呼叫他穿衣让位了。

过去浴室里的服务员,都有一手叉衣服的绝技。那时的浴室是没有衣柜的,薄衣服可以放在座位边上的茶几里,冬天的厚衣服,包括棉袄、大衣就只能挂在墙上的木架上去了。木架上是一排木钩。每个钩子可以承受足够的重量,所以一个人脱下来的衣服,连棉袄大衣都可以挂在一个钩子上。服务员的绝活就是能用叉一下子将所有衣服挂上木钩。每到冬天,男人们上浴室洗一次澡算是一次享受。男浴客喜欢在大汤【上海话,即浴池】里泡上半小时,有脚癣的人还可以在焦池里烫烫脚,焦池的水温很高,所以不能直接将脚伸进水中,只能用毛巾蘸着热水,烫脚丫子。焦池的上面有木格以防小孩子跌进去。池边另有专门负责的搓背的师傅提供的各项服务。待你洗好澡躺到沙发上,还有修脚,敲背,挖耳(北方人称掏耳朵),甚至理发等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都是慢工出细活,不会有一点着急。师傅们慢慢干着手里的活,客人们则闭着双眼,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当然所有服务都是收费的。但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工资都不高,所以收费也极有限。

现在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地改善了,每家人家都有了卫生间,淋浴房,有的还有浴盆。但冬天在家里洗澡,再也没有从前到混堂里洗澡时的那种感觉。于是就是有一些人,宁肯花钱到公共浴室去洗澡,为的就是那种享受。但时代不同了,一些传统的服务项目都消失了,即使有所保留,那些服务员已没有几十年前那种敬业精神与精致的手艺了。

以上这张“公共浴室”的图画,显然是绘于前清,至今至少有一百二十年了。那时还没有锅炉,浴室下面(边上)就是烧火灶,说它“灶”自然是因为没有更加确切的词。那样换衣服的地方就要另外生火炉了,不然浴客真早冻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木架   钩子   识相   服务员   服务项目   毛巾   浴室   海上   师傅   冬天   衣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