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康熙制伏火魔的两个高招儿

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执政的61年,号称盛世,宫中火灾稀少。这与康熙皇帝注重防火是分不开的。

清朝康熙十八年腊月初三(公元1680年1 月4 日),皇宫太和殿曾发生过一场大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共用木材4700立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使用木材2立方米。建筑宏伟壮观,但是防火性能不佳,历史上曾五次毁于火。

对于这次火灾的原因和经过,据《康熙起居注》记载:“丑时,火自西御膳房起,延烧后右门、中右门、西斜廊,寅时至正殿,复及东斜廊、中左门、至巳时火熄。” 这次火灾是御膳房6名烧火的太监用火不慎所致,刑部将情况上奏,康熙阅后批道:“此等人在禁地不小心谨慎,致此火变,虽已遇赦(指当年地震,大赦天下),不容宽免,仍依议治罪。”结果,将6名太监处以绞刑。与此同时,康熙皇帝还下旨:皇宫内凡是有用火的地方,一定要派人看守,谨慎小心,一时一刻也不要离开人。

康熙制伏“火魔”有两个高招儿:一是加强值班巡逻。根据他的旨意,每天傍晚夕阳落山之时,负责防火的大臣便带领太监对三宫六院进行巡逻,检查火烛,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传统一直坚持到清末。二是对皇宫的建筑进行防火改造。太和殿原本是宽九间、纵深五间的,周围还有挑檐外廊,这寓意“九五之尊”。后来,工匠总结历次火灾教训,把太和殿左右的廊子封闭了起来,加了两道防火墙,多出两间房就成了11间,这样一来,太和殿防火性能就大大加强了。另外,康熙下令把三大殿中间的中和殿规制缩小,加大了太和殿同其他建筑的防火距离,安全系数提高了。

此外,康熙还下御旨:宫中一律禁止吸烟,违者削籍。康熙当政,慎于防灾,这也是其盛世的表现之一。

今天,虽然康熙时代已经远去了,但是康熙皇帝制伏火魔的经验,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消防杂志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太和殿   至正   康熙   招儿   宫中   皇宫   太监   火灾   盛世   皇帝   两个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